中央重啟血清調查卻「疏忽」一件事......專家:捐血者為健康青壯年 易低估真實感染人數

新冠疫情

新冠疫情持續延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宣布將重啟台灣大規模人群血清抗體調查,計畫針對各縣市於2022年1月至6月之捐血人(符合捐血年紀資格17-65歲之捐血民眾)之血液存檔樣本。

指揮中心指出,計畫依內政部公告縣市人口、性別、年齡比例進行分層隨機抽樣,每2週1次,每次3,000件,預計抽樣36,000件檢體。

不過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表示,「此項調查來得有點晚,在已經有打疫苗的人群中要透過抗體檢測了解感染率比較困難,因為感染和打疫苗都會產生抗體。」

為何之前彰化血清抗體調查無法繼續?中央現在重啟血清抗體調查還有哪些疏漏和疑點?專家又是怎麼看?

(延伸閱讀:台灣至今無完整血清報告》對的事公務員也不敢做 彰化事件引發寒蟬效應超出想像 )

中央以捐血中心資料為樣本...專家批:因陋就簡的做法

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接受《信傳媒》電訪時表示,血清調查主要就是調查有多少人感染過有抗體,但他認為現在重新啟動時機相當敏感。

王任賢表示,「彰化那時候中央挑了他們一些毛病,說當時沒有先通過IRB(人體研究倫理審查委員會),就不讓他們繼續做了。但現在即使政府機關要做,也必須通過IRB,找捐血中心的血也要通過人體試驗委員會,怎麼通過的也要去查一下,是不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王任賢指出,要做調查研究就應該做全體調查,「但捐血有年齡限制,這樣做就是一個因陋就簡的做法。」詹長權也表示,指揮中心規劃調查的另一問題是捐血中心的血樣只涵蓋17-65歲的族群,「欠缺小於17歲和大於65歲的新冠肺炎高風險的國人,使得指揮中心的調查結果無法瞭解到嬰幼兒、兒童、老人、長照機構住戶等高風險族群的Omicron感染率。」

詹長權提到,根據2022年5月以來的一個多月的台灣的新冠肺炎確診率和死亡率趨勢判斷,現階段血清抗體調查的重點,應該是小於17歲和大於65歲的國民,「特別是沒有疫苗可以打的和沒有打疫苗的同胞,補足這2個年齡層族群的抗體資料,才能對於感染Omicron的全國盛行率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也才能對評估現在的疫苗接種計劃在群體免疫力的真實狀況。」

指揮中心20日公布236位確診者抗體追蹤情形,專家認為應該開放樣本或資料給更多的學界來協助分析。(圖片來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15歲以下、65歲以上感染率最高!台大醫:「4大限制」要面對

台大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也表示,指揮中心採用捐血中心1-6月儲存的血液標本,基本上可以用最少的行政人力成本在最短的時間之內完成研究,「但是這個樣本也會受到一些先天的限制。」他指出:

1. 主動捐血的民眾是健康青壯年,易低估真實的感染人數

李建璋指出,當下確診或是近期感染過的民眾不適合捐血,主動捐血的民眾往往是沒有確診過、沒有慢性病的健康青壯年,所以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容易低估真實的感染人數,低估真實的感染人數就有可能造成死亡率的放大。

2. 打過疫苗發生突破性感染後的民眾,可能有偽陰性問題

其次,研究已經發現,打過疫苗的民眾,發生突破性感染後,抗N抗體的濃度也會下降,因此也要考慮到有偽陰性的問題。

3. 血清沒辦法分辨是否為重複感染

李建璋表示, 血清沒辦法分辨是否為重複感染,計算感染率的時候也可能會導致低估。

4. 15歲以下和65歲以上感染率最高

李建璋表示,15歲以下和65歲以上並沒有納入研究,不幸的這兩個年紀端點的民眾,是感染率最高、遭受最多死亡或是嚴重並發症的族群,排除他們研究的代表性就會不足。

詹長權:應開放樣本或資料給更多學界來協助分析

李建璋表示美國CDC的做法並未採取健康的族群,他指出,美國CDC官方雜誌4月剛發表一個大型全美國血清流行病學研究,從全美國數千個商業醫學檢驗所,取得涵蓋美國74%人群的血清標本,「這群人通常是因為生病需要去檢查,剩餘的血液標本提供研究,所以是屬於大多數有慢性病的族群。」

他表示,台灣雖然沒有這麼多商業化檢驗所,但急診室每個月都有數十萬個民眾接受抽血,「這些殘餘的血清標本可以反應台灣人群各年齡層以及慢性病患者的全貌,雖然取得這些血清的過程比較複雜, 但這個樣本可以提供健康光譜另一端族群血清流行病學的樣貌,額外收集另一個樣本可以彌補捐血樣本的研究限制。」

李建璋也提到,全國性血清標本是一個珍貴的研究資料,記錄的健康資訊絕對不只有感染和沒有感染的分辨,「這些資料經過串聯加值可以產生無與倫比的力量,連結疫苗接種紀錄以及檢驗中和抗體,可以回答我們當前台灣人群對COVID具有的的保護力,連結健保資料庫,可以追蹤臨床變化,估算台灣人群中MIS-A、MIS-C和長新冠的比例,也可以知道危險因子。」

(更多新聞:人物專訪》新冠就像感冒...40年老中醫廖邨德:確診「這一型」不能服用清冠一號 )

詹長權則認為,要解決這個困難調查的方式之一,是同時做感染免疫反應的「抗-N」、感染和疫苗免疫反應的「抗-S」2種抗體篩檢是必要的,「如果有可能的話檢驗陽性者也要加做『中和抗體』檢查,來了解感染及打疫苗後的免疫保護力。」

詹長權也提到,指揮中心在這一項以捐血中心用血庫資料所做的有限度的血清抗體調查之外,可以考慮增加一個社區血清抗體抽樣調查,「在全國各縣市針對年齡、性別、社經背景抽樣有代表性的對象來做血清抗體檢測,而且逐週進行定期的抽樣調查,來即時更新新冠肺炎的盛行率資料。」

他在接受《信傳媒》訪問時也強調,「比較理想的作法是,從今以後要逐週進行全人口在年齡性別和縣市別方面有代表性的抽樣調查,且應該開放樣本或資料給更多的學界來協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