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7旬婦腎臟惡化跨海求醫》還原手術原委! 台大團隊成功完成2度腎臟移植

醫療技術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台大醫院日前成功為一名跨海來台求醫的緬甸華僑,進行高難度腎臟2度移植手術。

72歲的李女士有糖尿病及高血壓病史,2009年因末期腎臟病開始接受血液透析,2011年3月進行第一次腎臟移植,2020年6月因腎功能惡化再次開始血液透析,2021年為二次移植進行可行性分析,2022年5月20日正式完成第二次腎臟移植。

究竟二度移植困難點在哪?成功率如何?移植成功後還要觀察哪些症狀?台大移植團隊又是如何辦到的?

(延伸閱讀:疫情趨緩....死亡數卻居高不下?洪子仁:「3大方向」降低重症、死亡率 )

2度腎臟移植困難點在「這裡」

台大醫院腎臟移植團隊、一般外科主治醫師李志元先指出,雖然過去執行過不少案例,但2度移植的困難點仍在於受贈者體內的抗體量,「抗體量會影響移植成功率,再來是移植位置的選擇,第2次要評估體內接血管跟街腎臟的位置,也都會影響移植成功率。」

他指出,李女士因體內存在有廣泛的抗體會去攻擊人類組織配對抗原,使得要等到大愛器官捐贈十分困難,需進行活體腎臟移植,但配對的結果顯示李女士體內仍有抗體會去攻擊捐贈者。

李志元也提到,第2次換腎手術在開刀過程及術後照顧都比首次腎臟移植難上非常多,且因身體內攻擊捐贈者組織配對抗原抗體強度都比單次移植來得高出許多,可能造成移植腎臟的嚴重排斥而導致移植失敗,「再加上疫情影響,有許多變因也極需克服。」

他指出,第1次腎臟移植成功率大約為99%,第2次要考量到抗體的量,如果量足夠,一年成功率約95%以上。

二次移植手術因身體內攻擊捐贈者組織配對抗原抗體強度都比單次移植來得高出許多,可能造成移植腎臟的嚴重排斥而導致移植失敗。(圖片來源/台大醫院提供)
李志元指出,二次換腎手術在開刀過程及術後照顧,都比首次腎臟移植難上非常多。(圖片來源/台大醫院提供)

腎臟移植後,8成病人可使用超過10年

問到2次移植發生情況高嗎?通常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需要?

李志元表示,進行腎臟移植後,以台大過去的經驗,有8成病人可以使用超過10年,約5成病人可以使用超過20年。而需要做第2次移植的情況,通常是第1次移植後腎臟功能損壞。

李志元指出,根據過去統計,移植完後腎臟功能損壞第一個常見原因是藥物順從性,第二個是舊病復發或其他會引起腎臟壞掉的原因,如糖尿病、高血壓、其他自己免疫性疾病復發,導致移植腎臟再度惡化,「這個情況就必須透過腎臟透析治療,尋求做2次移植的機會。根據國外統計結果,移植後再接受透析的存活率會高非常多,如果有機會還是可以尋求第二次移植,提升生活品質。」

問到這次手術花了多少時間?

李志元表示,「捐贈者手術最困難的是他有三條血管,要分別分離出來把它(腎臟)拿下來,這是在手術中比較困難的部分。移植的部分,要把這3條血管的其中2條接成1條,再去做血管跟血管的吻合,二次移植是移植在病人左邊,手術上也比一般移植花更多時間,因左邊血管靜脈比較深一點。」他表示,整個手術在捐贈者部分花了接近3小時,移植部分約花了3個多小時。

台大醫院副院長賴逸儒也表示,「大部分腎臟是一條動脈、一條靜脈,只要多一條動脈,就多了要游離出來的時間,那捐贈者有3條動脈,可以想見移植團隊是多3倍的時間和壓力。」

台緬跨國困難,台大團隊克服萬難成功移植

所幸在台大醫院團隊跨科部合作,加上外交部的協助,最終順利完成這次親屬跨海捐贈腎臟二次腎臟移植手術,李女士也得以獲得新生,不需再依賴腎臟透析治療。

賴逸儒也表示,在台大醫院蔡孟昆教授領導的腎臟移植團隊通力合作下,努力克服抗體排斥的障礙,先由腎臟內科協助安排李女士接受2週抗體移除透析治療,再經由檢驗醫學部協助幾次交叉配對檢查確認達到可以移植的條件下,「透過跨科部的合作,由蔡孟昆教授帶領楊卿堯醫師、李志元醫師、陳建嘉醫師順利完成活體第二度腎臟移植手術,術後恢復狀況良好。」

台大醫院移植團隊努力克服抗體排斥的障礙,成功為緬甸華僑、72歲的李女士二度換腎成功。(圖片來源/台大醫院提供)

蔡孟昆強調,「活體器官捐贈在台灣有親等的限制,要找到合適的親屬來進行捐贈相當的困難,難以找到完全不會被李女士體內抗體攻擊的合適親屬來作為捐贈者。」所幸在緬甸當地的李女士的姪女,願意跨海來台捐贈腎臟給李女士。

蔡孟昆也提到,活體配對過程較繁複,需要來醫院多次檢查與門診訪談,「在疫情蔓延下,台灣與緬甸的航班不定時會停飛,李女士的姪女一度面臨簽證過期問題,在移植小組護理師與社工室奔走協助下,感謝外交部領事事務局協助李女士姪女延長在台灣簽證,使得捐贈手術得以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