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放藝彩》深入古典 繼往開來書法家陳昭坤

職人

少年時寓居在鹿港龍山寺側的那段歲月,開啟了陳昭坤與書法至今的不解之緣。二十多年來的書法修煉之路上,臨摹、創作、教學、研究,成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創作也迭獲明宗獎、磺溪獎以及國內屈指可數的書法類大獎──中山青年藝術獎等大獎的肯定。

深入古典 貴能新創

談起與書法的不解之緣,陳昭坤說,記得他小時候,住在龍山寺旁,龍山寺裡面有很多名家的書法。當時年紀小看不懂,但總覺得好看。印象中,龍山寺的兩側長廊經常舉辦全國名家書法展,書法家現場揮毫,旁邊有許多民眾圍觀,那時,覺得書法家好帥啊!就是從那時候開始,萌生了他想學習書法的念頭。

陳昭坤以〈王羲之蘭亭詩〉獲得第15 屆磺溪美展書法篆刻類磺溪獎/陳昭坤提供。

「深入古典  貴能新創」是他一直以來面對書法的態度。他認為所謂「古典」,指的是經過歷史的淘洗,而能傳承下來優良的、值得學習的文化資產。學習書法,要從了解書法史開始,對於歷代書法的發展以及傑出的書家、優秀的碑帖都要先有一個基礎的認識。

因此,一個書家案頭上一定要有幾本碑帖,這些碑帖對於他書藝的養成與提升,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能在不同時期補充養分,帶來不同的助益。有道是:「好書不厭百回讀」,一本好的碑帖也是如此,值得我們一臨再臨。也可以這麼說,臨帖就像僧人誦經,是每天都要做、一輩子都要做的,是一種生活日常。

於福興國中任教的陳昭坤,努力帶領有心學習書法的莘莘學子習字,將書法藝術傳承下去。

為何要「深入古典」?主要是為了避免見樹不見林,擴大自己的格局,確保自己所繼承的是書法史上最優秀的傳統,但這畢竟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他認為學書法的終極目的,不是要學得像古人或老師,因為「人各有體」。在學得古人的技法之後,還得想想,有什麼是古人沒有做到的?還有哪方面可繼續發揮?要如何成就自己的面貌?他指出書法家黃庭堅所說的:「隨人作計終後人,自成一家始逼真」,講的就是書法「貴有新創」,要能「自成一家」。

 然而「深入古典」和「貴有新創」這兩者之間,看似矛盾,其實是相輔相成的關係。他引用了畫家李可染先生所說的話:「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這句話談的也正是學習與創新的辯證關係,很值得我們在創作的道路上有所省思。

字中有古詩 寫詩入新作

〈龍山聽唄〉與〈歲月靜好〉,創作來源都來自於日常生活的感悟/陳昭坤提供。

曾有多次參加國內各大美展獲獎的陳昭坤表示:參展的作品為了呼應高大的展廳,尺寸比較大,在講究紮實傳統功底的審美標準之下,仍須展現個人的獨特風格。所以,這一類的作品從構思醞釀、寫稿,反覆調整到最後定稿,通常是經過一段漫長的時間,設計的成分會比較重。他常採用隸書來表現,緣於對清朝人的隸書下的工夫比較深。當然,漢隸、簡帛,以及當代人的隸書創作也是他取法的對象。這幾年因為撰寫博士論文,把主軸放在金農的硯學上,所以在創作時書寫的內容,也通常是和硯有關的詩或銘文。像是去年獲得中山青年藝術獎的兩件作品中,就有一件是寫宋朝蔡襄和硯有關的詩。

〈龍山聽唄〉與〈歲月靜好〉,創作來源都來自於日常生活的感悟/陳昭坤提供。

今年七月拿到博士學位以後,他就開始很努力地學習唐朝書家李邕的〈麓山寺碑〉及〈李思訓碑〉;與此同時,也努力地學作古典詩,陸陸續續地作了七、八首詩,就以李邕的筆意寫了一首自作詩。此外,今年七月間接種第一劑AZ疫苗,讓他感到很不舒服,幾乎所有的副作用都有。就這樣,痛苦了三天,才逐漸恢復,用「生不如死」來形容也不為過。後來,他把這過程及感受寫成一首律詩,並用金農的筆意寫下,也算記錄這一場人生難得的體驗。雖然這一類的作品,較為隨興,尺幅較小,但書寫的內容則更貼近生活。

陳昭坤以〈君謨硯事〉、〈題留園戲臺聯〉獲得2020 年中山青年藝術獎」書法類最高榮譽中山獎殊榮/陳昭坤提供。

除了這兩類的作品,陳昭坤還有些是應某些展覽而作的。去年國父紀念館主辦的「書寫我的家──青年書法家邀請展」,就要求書家以自己家鄉為主題,進行創作。曾經有一段時間生活在鹿港龍山寺旁的他,永遠都忘不了每逢初一十五時,從寺裡傳來的齋姑誦經聲,於是便創作了〈龍山聽唄〉這件作品。再來就是為今年台中藝術博覽會所創作的幾件作品,因為展覽的空間不大,所以,準備的大部分是小品,如以金農漆書筆意表現的〈歲月靜好〉,便用少數字表達了他對靜好歲月的渴盼,因為這兩年大家實在過得太苦了。又有一件是書寫蔣捷的〈虞美人  聽雨〉,他用近於趙孟頫的秀雅小行書寫下,因為詞中傳達的人生體會實在讓人心有戚戚焉。

陳昭坤以〈君謨硯事〉、〈題留園戲臺聯〉獲得2020 年中山青年藝術獎」書法類最高榮譽中山獎殊榮/陳昭坤提供。

以繼承「詩書兼優」的傳統自我期許

曾經有老師說陳昭坤的字有濃厚的書卷氣息,他覺得這是一種肯定。當代,由於全球化及學術分工的關係,造成書法家的組成隊伍已經和過去不一樣。念中文的,不一定會書法;念美術的,往往不精國學。所以,有人在寫書法時,常常抄古人的詩,但對於詩的內容往往不求甚解,更不用說錯字連篇了。古人書法的這種「詩書兼優」的可貴傳統,可以說在當代顯得搖搖欲墜。

陳昭坤透過臨摩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技法,也會持續閱讀、作研究、作詩。

他希望自己能繼承這個傳統,當然這並不容易做到。光是在技法的繼承就很不容易了,更何況還要有古人的學問與涵養。未來,他會透過臨摹不斷地提升自己的技法,也會持續閱讀、作研究、作詩,以承接古人這優良的傳統,也期許自己能繼往開來,帶領有心學習書法的莘莘學子「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將中華文化的書法藝術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本文轉載自《彰化味》季刊。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