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態虛擬貨幣詐欺案崛起 DeFi虛擬幣銀行詐騙一年超過3千億臺幣

期貨

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市場熱絡,並興起去中心化借貸平台DeFi,詐欺案也跟著發生。

區塊鏈技術、虛擬貨幣的暢行,讓「去中心化」幾乎成為顯學、成為金融科技的代名詞,比特幣帶動了貨幣交易所,也帶動了相關的金融活動,最新崛起的一種,就是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 DeFi),簡單的說,就是虛擬貨幣彼此之間的拆借。

DeFi可說是近來加密貨幣領域最熱門的關鍵字之一,也是在以太坊區塊鏈上,開發出來的金融應用程式,它目前最常被賦予的角色就是虛擬貨幣的拆借,也被稱為「虛擬的華爾街」,很多比特幣狂熱者認為,DeFi有一天可以完全取代銀行。

比特幣夯,比特幣和其他虛擬幣的拆借業務也夯

傳統的銀行經營,為特許行業,吸收不特定大眾的存款,發放較低的利息,再把錢借給需要的人,收取較高的利息,並在各種監理系統、國際兌換系統下運作,但在虛擬貨幣的拆借世界裡面,認為許多的行政成本都是多餘的、不需要分行、不需要穿西裝打領帶的經理、不需要向客戶倒茶水。

由於強調「去中心化」,因此願意給的「存款利息」明顯比傳統銀行高出許多,也讓不少手上有虛擬貨幣的人心動。

一般的運作方式如下,理論上,比如有人手上持有以太幣(ETH),於此同時又看好比特幣(BTC),怎麼樣同時進行投資呢?把 以太幣作為抵押品先到借貸平台借到穩定幣(和美元固定匯率,這樣虛擬貨幣系統就完全不用透過現有金融系統),再用穩定幣去購買比特幣,當 BTC 跟 ETH 都上漲時,你就可以同時在兩種加密貨幣上面獲利,而於此同時只需要付出借貸穩定幣的利息。

虛擬貨幣拆借抵押,遊戲規則和真實世界一樣

在這個結構中,以太幣只是當成一種抵押品,當然要付出一些借貸利率,整個交易完成後,還穩定幣給平台以後,拿回以太幣,才可以賣出。

當然,抵押品的機制和真實世界的銀行一樣,如果抵押品價格驟跌,尤其虛擬貨幣的價格時常起伏很大,那麼當借款人的抵押品價值低於借出資產的一定比例時,借貸平台就會進行抵押品清算,類似股票市場的「斷頭」、期貨市場的「強制平倉」一樣,清算後的資產會連同放款人應得的利息一起還給放款人。

一個DeFi平台有如一家虛擬銀行,也需要所謂的「存款人」來提供流動性,因此會給出較優惠的利息回報,吸引很多持有者想要「存入」一些DeFi平台。

但是,也由於其跨國、跨境、去中心化的特性,衍生不少詐欺案件,而且,目前存在稽查上的困難,類似外國帳號詐欺本國人的追訴難度一樣。

虛擬貨幣多跨境交易,出問題後難以追溯

一名虛擬貨幣持有人在社群媒體公開自己受騙的經驗。他表示剛好加入了以太幣的社團,有一位香港男生,有私訊問他,「你為什麼也看好以太幣」之類的問題,最後聊起他的虛擬貨幣都存在哪,一般都是放在冷錢包。

這位「香港人」表示自己使用狐狸錢包(這是正規),目前因為大盤走勢不明,所以他把所有部位轉為USDT(泰達幣)存放到狐狸錢包,做DeFi項目。這時候,DeFi出場了。

「香港人」說,這個DeFi給的利息很高,但是有存款上限,最多只能3,000萬,「香港人」說本身也有投資,還把帳戶的裡面金額,大約30萬美金,給被害人看,他也沒有想太多,過幾天項目出現了智能合約,他的資金就被轉移進去,大約200萬元。但合約完成後,突然發現「錢不見了」,平台以各種理由回覆被害人,最後才驚覺上當。

DeFi全球興起,每年產生的詐欺數字不斷飆高

美國《CNBC》新聞網報導,根據 Elliptic 的一份報告,截至 2021 年,DeFi 漏洞利用造成的總損失總計 120 億美元,而且還在持續增加當中。其中,欺詐和盜竊佔 105 億美元,比上一個年度增加了 7 倍。

報導中表示,DeFi 通常被稱為虛擬貨幣的「荒野大西部」此類服務通常向用戶承諾巨額回報,但缺乏銀行等中間商的參與。高利率儲蓄和貸款產品在該領域很常見,這種各國警方都不容易管制的地帶,成為最佳的犯罪平台。

英國肯特大學指出,數位資產有不同的形式,但大多數犯罪都與加密貨幣有關。 加密貨幣始終以加密透明的非中心化貨幣為特色,不依賴經紀商、交易所或銀行等中介機構,不受政府和中央銀行操縱,事實證明它們並非完全不受欺詐的影響:即使跟踪加密貨幣交易是完全可能的,但你最終只會得到一個地址,這為駭客和詐騙者構建智能計算機代碼以竊取資金留下了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