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2週恐進入MIS-C高峰》台大醫:兒童新冠康復後6週內出現「這些症狀」要提高警覺

新冠肺炎

國內自今年3月底至5月中下旬,新冠疫情達到高峰,截至6月中已有300萬民眾確診,其中兒童約佔20%,目前約有60萬兒童確診。

雖絕大多數兒童都是輕症,復原狀況良好,但醫師提醒,也要小心極少數兒童併發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

29日台大醫院舉辦MIS-C兒童順利康復記者會,小兒部副主任張鑾英先指出,5月疫情高峰,MIS-C是在感染新冠病毒後的2-6週可能會發生的併發症,通常發生於18歲以下兒童或青少年,尤其是6-12歲的青少年,且預估未來1-2週將迎來MIS-C高峰,全台恐出現近200位MIS-C案例。

究竟兒童確診新冠後還要注意哪些狀況?MIS-C要如何治療?與國外有哪些不同之處?確診後數周發燒除了MIS-C還有可能是什麼疾病?

(更多新聞:牛痘疫苗能防猴痘?小兒感染權威:猴痘也在變種...打過天花疫苗不一定有85%保護力 )

兄弟倆都MIS-C,母感謝台大第一時間診療脫離險境

台大醫院邀請MIS-C個案6歲小朋友睿睿及媽媽吳小姐出席記者會,吳小姐先表示,他們一家包括她自己、先生及4個小孩都確診新冠肺炎,睿睿和弟弟綸綸都有得到MIS-C,但睿睿的症狀較嚴重。

吳小姐指出,睿睿起初是發燒到39.8度合併全身紅疹,4小時後二度發燒,合併舌頭紅斑症狀,甚至出現發冷、手指脫皮、淋巴疼痛,還一度心臟衰竭、休克,吳小姐也緊急將睿睿送往台大醫院急診,醫院診斷為MIS-C,檢驗完就立刻送加護病房。

所幸使用免疫球蛋白、升壓劑等治療後,將睿睿保住性命,6月18日順利出院,弟弟綸綸則是在一般病房治療,6月13日順利出院。吳小姐也表示相當感謝院方在第一時間及時診療,讓兄弟倆平安脫離險境。

台大兒童醫療團隊合力救治MIS-C患者,讓他們平安出院。(攝影/林聖凱)

全台MIS-C有黑數?指揮中心這樣回應

台大醫院第1例收治的MIS-C是位10歲的小朋友,在今年4月底新冠病毒感染確診。一個月後,開始發燒合併頸部淋巴結腫脹,眼睛浮腫,身上起疹子,有嘔吐和拉肚子症狀。在發燒3天之後情況惡化,至急診就醫。在急診發現有休克現象,緊急送至兒童加護病房治療。

第2例即是睿睿,第3例是位2歲的妹妹,今年5月中感染後3週,開始發高燒、頭痛、嘔吐和腹瀉,同時有結膜炎、淋巴結腫大、草莓舌。發燒多日後,出現休克症狀,因此送至兒童加護病房治療,目前這3位孩童後續都順利好轉康復。

之後台大醫院陸續還有其他個案住院,加上1名新竹台大分院及1名奇美醫院個案,目前統計的11位個案,中位數年齡是6歲,都未打過疫苗,男孩多於女孩,有2位肥胖、1位有白血病病史及1位有川崎症病史。在確診後約20-30天,出現發燒、紅疹、頸部淋巴結腫及腹痛等症狀,並有6人(55%)曾發生休克。

張鑾英指出,「以今年台灣兒童確診個案約60萬來估計,全台灣可能會有100多位到近200位MIS-C個案,台大醫院兒童醫療團隊提醒民眾須提高警覺。」她也提到,台大醫院已收治15例MIS-C、長庚也收治10多例,但目前全台卻僅累計通報15例,認為可能有通報落差。

對此指揮中心於下午記者會中回應表示,指揮中心公告的15例MIS-C個案都是認定屬於重症,不代表整個病程變化輕中重情形,內部會再就MIS-C分類討論。

MIS-C的臨床表現,包括結膜炎、紅疹、腹瀉、休克等症狀。(圖片來源/張鑾英醫師提供

醫:MIS-C表現類似川崎症但不完全一樣

張鑾英在簡報中也指出,MIS-C的診斷依據包含發炎指數如C-反應蛋白(CRP)及鐵蛋白(ferritin)升高、凝血異常如D-雙合蛋白(D-dimer)升高、及心臟衰竭指數如N端前腦利鈉胜肽(NT-pro-BNP)升高。

她進一步指出,MIS-C的致病機轉可能是SARS-CoV2病毒攻擊人體後,有特殊體質的兒童產生免疫風暴而造成全身多系統發炎,「其心臟、呼吸系統、腎臟、神經、凝血功能、腸胃道、皮膚等都可能會發炎受傷。」

根據美國醫師統計分析186名MIS-C孩童之論文,年齡平均為8歲,當中9成的小朋友有腸胃道症狀,8成的孩童影響到心臟功能,其中有2%孩童死亡。張鑾英指出,各國資料都顯示MIS-C以影響左心室功能為主,但較少像川崎症那樣影響到冠狀動脈。

她表示,MIS-C表現類似川崎症但不完全一樣,「MIS-C小於20歲都有可能發生、常有凝血功能異常,休克比率近50%;川崎症則是8成都是5歲以下孩童,少有凝血功能異常,且休克比率<5%。」

醫師指出,MIS-C表現類似川崎症但不完全一樣。(圖片來源/張鑾英醫師提供
國內外MIS-C個案分析的差異。(圖片來源/張鑾英醫師提供

兒童新冠康復後6週內,出現「這些症狀」要提高警覺

張鑾英也提到,並非確診後數周發燒都是MIS-C,還有可能是玫瑰疹、尿道感染、病毒性或細菌性腸胃炎(如沙門氏菌、空腸曲狀桿菌感染),或是其他的感染症(如腸病毒或腺病毒等感染)。

而MIS-C的治療主要是用免疫球蛋白合併類固醇,「一開始無法排除嚴重細菌感染,也會使用廣效型的抗生素,如果有休克的表現,同時間會使用升壓劑。若治療反應不佳便會考慮加上免疫調節劑如tocilizumab或infliximab。」張鑾英也提到,後續也會使用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物治療,如阿斯匹靈,而之後病童的心臟、體能及心理追蹤和支持也很重要。

MIS-C的治療主要是用免疫球蛋白合併類固醇,後續也可能使用到抗血小板或抗凝血藥物治療如阿斯匹靈。(圖片來源/張鑾英醫師提供

台大兒童醫療團隊特別提醒家長,當小朋友受到新冠病毒感染,康復後的6週內,一旦有發燒合併出疹、紅眼、腸胃道不適、淋巴結腫、甚至活力減低、尿量減少等,都要提高警覺,提早就醫檢查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