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交易》槓桿交易商差價契約市場逐年成長 高槓桿低交易成本受歡迎

期貨

差價契約(CFD)契約規格有彈性、商品最小交易單位為百分之1,因此受到市場歡迎。

槓桿交易商差價契約商品(Contract for Difference,CFD,或稱差價合約)為一常見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可以讓一般民眾或法人機構在沒有基礎資產(股票、外匯和大宗商品現貨)的狀況下進行交易,CFD的交易模式和特性與期貨和選擇權有相似之處,可高槓桿操作並享有偏低的交易成本。

櫃買中心於2021年7月7日開放槓桿交易商可與一般自然人客戶承作連結國外個股、ETF、股價指數及白銀的差價契約交易。其開放的範圍,為期貨交易法第5條期貨商得受託從事國外期貨交易契約之標的;連結國外股價指數之標的,則以德國 DAX指數(DAX 30)、道瓊工業平均指數(DJIA)、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納斯達克100指數(NASDAQ 100)、日經225指數(Nikkei 225)及恆生指數(HSI)等指數為限;白銀部分則須為市場廣泛採用並可透過公開資訊取得的白銀現貨價格(市場代號XAG/USD)。

高槓桿低交易成本,差價合約和選擇權類似

到底什麼是差價合約(Contract for Difference,CFD)交易呢?交易人可以在預期標的資產價格上漲時,透過持有多頭CFD部位獲利,預期標的資產下跌時,則可持有空頭部位,多空操作相當方便,舉例來說,如果您認為AAA的股票價格將會下跌,您可以賣出AAA的股票CFD,如果股價下跌,將獲得利潤;但如果股價上漲,將遭受損失。

再舉例假設AAA股價要1,000元,而交易人想開立相當於500股AAA股票的倉位。在標準交易的情況下,這意味著提前支付股票的全部成本,但是,差價合約可能只需支付5%的交易成本。

例如,假設某家公司的CFD合約為5元,要買4,000個合約,合約價值是2萬元,但保證金大約只要5%,即1千元,交易商還要收取單邊合約價值0.15%的手續費(單邊約30元;來回約60元)。

差價契約評價較選擇權簡單,直接以保證金交易

CFD每日將根據標的資產的價格進行現金結算,若保證金不足則需要補足,可以不用和股票一樣有實際交付,交易門檻相對較低,當然也需留意到在這樣的情況下,交易人的損失可能超過原先投入的金額。

同樣是衍生性商品,CFD和選擇權比較,在評價部分,選擇權評價相對較為困難,根據經典的財務模型Black-Scholes Model定價,選擇權權利金會受到標的資產價格、履約價、距到期日、市場波動、利率和股利等因素影響,而CFD價格則跟隨所屬標的資產,亦即其避險比率為1比1,故交易人可直接由市場報價獲得資訊,評價相對較單純。

CFD和選擇權在保證金上的差異,不論持有多頭或空頭部位者,只需要繳交保證金便可以交易,選擇權則分為買權(Call)和賣權(Put),不論是作多買權還是賣權,都需要支付權利金(此亦為交易人的最大損失),而作空選擇權者可以收到權利金(最大收入),但亦需繳交保證金作為履約的保證。

CFD與選擇權、期貨交易的不同,期貨或者選擇權有「到期日」,必須要在到期之前對交易單做平倉,否則會被強制平倉,CFD則通常是沒有到期日。

差價契約規格是有彈性,成交量已逐年放大

綜合上述,差價合約CFD有四大特色,在槓桿部分,交易人可透過放大倍數的額度進行差價契約交易,交易人僅需支付一部份保證金即可參與市場的漲跌。

它是雙向交易,有別於特定無法放空的金融市場,做多做空皆可輕鬆交易,不論市場漲或跌,皆可操作,且不若股票市場設有漲跌停板限制。

它的契約規格是有彈性的,差價契約商品最小交易單位為100分之1,不再受限於「一口」或「一張」的下單量,交易人可依據資金量或交易方式自行調配。它還有多重收益的特性,交易人除了可透過買低、賣高賺取價差之外,亦有機會賺取隔夜利息。

櫃買中心統計,2021年6月臺灣槓桿交易商差價契約商品(CFD)交易市場規模,創下契約交易價值歷史新高達1,410億元,相較2020年同期大幅成長45%,創下單月歷史新高,2022年前4個月累計商品差價契約累計成交金額1,775.09億元、股權差價契約累計成交金額463.67億元。統計到2022年5月13日,商品差價和股權差價契約的累計合計達3,733億元,差價契約商品的交易金額已越來越大,不但提供交易人多一種選擇,也見證我國資本市場越來越成熟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