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引中國糧荒?北京已購買烏克蘭近1/10優良農地 各國警惕中

國際

《華爾街日報》上周報導指出,俄軍入侵烏克蘭的戰爭,導致全球飢荒人口和難民遽增,食品價格飛漲,未來供應鏈中斷將帶來更多這樣的痛苦。

烏克蘭將大部分最好的農地賣給中國

幾年前,中國購買烏克蘭近十分之一的農耕地,現在,各國應該開始仔細篩選尋求購買本國農田的國家,就像他們已經防範敏感技術的潛在中國買家那樣。

俄烏戰爭不只造成中國可能失去這些良田,也導致中國在烏克蘭的「一帶一路」(BRI)計畫泡湯,損失初期投資。根據2017年中烏簽訂的BRI協議,中國承包商原本計畫在基輔建造新捷運線路、斥資5000萬美元改造馬力波的港口、在黑海沿岸建造大型風電場,現在馬力波港被俄軍狂轟亂炸,已經淪為廢墟。

許多國家意識到本國應該種植更多糧食作物,但他們發現,已經將大部分最好的農地賣給中國,中國用它來養活自己的人口。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6月24日表示:「如果不將烏克蘭的糧食生產以及俄羅斯生產的糧食和化肥重新運送至全世界市場,就不可能有效解決全球糧食危機。」

今年非洲多個國家面臨飢荒危機

今年非洲多個國家面臨飢荒危機,2023年會更嚴重。但是由於海上航線仍被俄羅斯封鎖,烏克蘭的穀物和其他食品短期內無法進入全球市場。烏克蘭正在通過鐵路向波蘭和羅馬尼亞運送一些糧食到世界市場,但是鐵路運輸既費力又昂貴。戰爭前,烏克蘭生產的糧食約90%通過其海港出口。

在過去幾年裡,中國買家從美國、法國、越南等國家購買廣大面積農田。2013年,總部位於香港的食品巨頭萬洲國際收購了美國最大的豬肉生產商Smithfield和超過146,000英畝的密蘇里州農田。

同一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50年的租期收購烏克蘭9%的肥沃良田,相當於烏克蘭總領土的5%。後來在2020年,美國指控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侵犯人權,對這家公司實施制裁。

從2011年至2020年的9年間,中國企業在全球收購約700萬公頃農田,相比之下,英國企業僅收購約200萬公頃農地,美國和日本公司僅收購約100萬公頃土地。

中企9年間全球收購700萬公頃農田

「最重要的是中國人如何處置收購的土地。」曾擔任川普政府駐非洲大湖區特使的非洲事務分析師J. Peter Pham表示。

「中國企業得到剛果前任政府的批准,可以在10萬公頃土地上生產棕櫚油,但是種植棕櫚油會導致大量森林樹木被砍伐,嚴重破壞生態。在辛巴威,中國企業將生產的牛肉外銷運回中國,在人民欠缺主食、經常飢腸轆轆的非洲國家,中企這些利用農田的做法既不可持續,也不明智。」

有些國家在關鍵時刻失去可耕農地,更是遭遇可怕的災難。先前《彭博》報導,4月份,由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食品批發價格比去年同期大漲18%,創下近50 年來最大的漲幅,法國小麥價格自2020年初以來大漲一倍。

中國可耕農地只有占全世界的7%

鑒於糧食價格狂漲,中國可能希望購買更多外國農地,它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的21%,但是可生產作物的農地只有占全世界的7%。

烏克蘭的悲慘命運凸顯出,放任另一個國家掌管本國領土的危險。基輔對俄羅斯的盟友控制其土地持謹慎態度,但是它也擔心中國可能會突然賣掉農地資產,從而加劇烏克蘭的經濟困境。

目前,美國眾議院撥款委員會審議的眾議員紐豪斯(Dan Newhouse)(華盛頓州共和黨)發起一項法案,提議禁止中國、俄羅斯、伊朗和北韓公司購買美國農田。此前,2020年,共和黨參議員Jim Inhofe和Thom Tillis聯手提出一項法案,要求審查收購美國農地的外國組織。

一邊華府應審查這類交易,另一邊美方應該努力從戰略競爭對手中國買回美國土地。允許敵對勢力擁有農田,太危險了。

美國意識到允許敵對勢力擁有農田,太危險了

隨著氣候快速變遷,耕地的需求會持續增長。同時,地緣政治對抗,將導致食品供應鏈經常中斷,對國家而言,每一公頃農地都很重要。

另一方面,中國的BRI在東歐受到俄烏戰爭的阻礙。烏克蘭與北京2017年簽署「一帶一路」協議,中國承包商和金融機構已在東歐國家展開眾多基礎建設項目。

經濟學家和專家表示,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現在已經使「一帶一路」的未來受到質疑。

這場衝突不僅擾亂烏克蘭的項目,並威脅俄羅斯作為「一帶一路」關鍵樞紐的作用,北京拒絕譴責俄羅斯的入侵行徑,都讓基輔感到沮喪,導致烏克蘭高層質疑北京是否應該繼續為主要經濟夥伴。

數百家中企與俄羅斯斷絕往來,避免受到「二級制裁」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趙龍也表示,歐亞經濟聯盟與「一帶一路」倡議的合作受到影響,因為美國和歐洲強力制裁俄羅斯,增加中國企業遭受「二級制裁」的風險。

他說,參與歐亞經濟聯盟和一帶一路聯合項目的承包商和投資者如果尋求融資或與西方制裁的公司開展其他業務,可能會違反限制。

這些「二級制裁」的風險已促使中國數百家企業和多邊機構暫停與俄羅斯的關係。數據顯示,中國科技巨頭華為也暫停接受新訂單,並讓俄羅斯一些員工休假。

俄羅斯鐵路也受到西方制裁,成為歐亞「一帶一路」變數

儘管北京外交支持俄國,並採購俄國廉價能源,但許多中國公司一直不敢違反美國或歐盟的制裁,因而保持謹慎態度,因為比起俄羅斯,歐美市場是中國企業最重的外銷跟貿易市場。

波蘭比亞韋斯托克理工大學工程管理學院副教授 Katarzyna Czerewacz-Filipowicz表示,Cargotor、馬士基和地中海航運公司等航運商已暫停通過俄羅斯鐵路的貨運服務,作為力挺烏克蘭團結的標誌。「俄羅斯鐵路也受到西方制裁,這是一帶一路倡議主要的不確定因素。」

在俄烏戰爭之前,「一帶一路」早已瀰漫審慎氣氛。根據金融數據提供商Refinitiv(路孚特)去年12月發布的一份報告,2021年僅宣布約194個「一帶一路」項目,總額約136.6億美元,遠低於2020年805.1億美元的399 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