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當、餐廳、小吃攤、菜市場...萬物都漲、荷包縮水 2022年最重要關鍵字:通貨膨脹

國際

每當要告訴學生為何要了解國際現勢時,除了「培養國際觀」這個高大上的理由外,學生其實很難對阿富汗的人道危機、非洲的饑荒等國際大事有感。但今年的烏克蘭戰爭、全球疫情等國際大事,影響所及,已經深深地嵌入我們每日的生活中,就是全球通貨膨脹的到來,很難無感了。

在台灣,先是蛋荒,從咖啡、便當到衛生紙都漲漲漲,萬物都漲。

根據台灣主計處5月最新的統計,衡量通貨膨脹(inflation)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上攀至3.39%,創近10年最大漲幅;外食費也狂漲5.8%,創下逾13年半最大漲幅。6月CPI為1.89%,漲幅較上月收斂,不過重要民生物資CPI年增率卻突破2%、升至2.57%,其中雞蛋、豬肉、雞肉漲幅顯著,分別創下26個月、43個月以及3個月最大漲幅,民眾採買生鮮蔬菜肉品時,直呼「怎麼那麼貴」。

不只台灣,美國、歐元區也因通膨、原油價格提升導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飆漲,並且均創下歷年新高,許多經濟學家甚至預估,這次通貨膨脹非短期性。通膨怪獸入侵全球,主要原因就是全球疫情、烏克蘭戰爭交互影響。

一、新冠肺炎造成供應鏈失衡

2021年全球疫情高峰之時,全球經濟急凍,卻造成全球航運業中斷,航線停飛或貨櫃塞港,使得全球供應鏈斷鏈。

2022年拜疫苗普及之賜,疫情趨緩,經濟活動解封,卻因需求增加,晶片與原物料短缺等供應吃緊,使得全球供需嚴重失衡,加上倉儲及運輸成本上升,帶動國際原物料及商品價格節節攀高,造成因成本推動(cost push)的通貨膨脹。

二、俄烏之戰導致能源與糧食價格上漲

俄羅斯是全球第二大原油與天然氣出口國,俄國入侵烏克蘭,美歐祭出禁運等措施,導致能源價格上漲,布倫特原油曾一度飆至每桶近140美元,達近14年高點,現今每桶油價仍高於100美元,在全球經濟局勢連動的情勢下,油漲也是最近台電揚言漲電費的元凶。

俄國也是全球最大穀物和化肥出口國,烏克蘭則是世界穀物第四大出口國,兩國加起來,小麥、大麥出口量均佔世界3成、植物油佔75%。如今兩個國家打起來,影響穀物等出口,以小麥為例,今年全球小麥的價格上漲超過50%,小麥價格居然超過了白米。

小麥影響麵粉、麵包的價格,台灣雖非直接進口俄烏小麥,但受到全球糧價的影響,小麥不只跟著漲,由於替代需求轉向白米,預估未來米價也會跟著上漲。

台灣原油與俗稱「黃小玉」的黃豆、小麥、玉米都依賴進口,進口成本增加成為導致通貨膨脹的原因。黃小玉是經濟動物雞、豬飼料的來源,全球穀物上漲,自然造成台灣肉、蛋等物價的上漲。雞排漲十元,蛋限買二盒,很難說我們不受國際現勢的影響了。

各國央行均以升息抑制通膨,例如美國聯準會五月初宣布升息二碼,為逾20年來最大幅度升息。台灣央行也跟著調升利率,直接衝擊就是房貸族付出更多利息支出,以及可能帶動不動產租賃價格的漲價,

三、氣候變遷讓糧食問題更加惡化

上述提到全球糧價飆升、糧食供應鏈混亂問題,各國為了糧食安全,紛紛祭出「出口禁令」,使得全球糧食安全問題更為惡化。根據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統計,2022年六月底前,已有20多個國家正在限制糧食或肥料出口,特別是穀物、植物油,還有磷鹽岩、氮肥等肥料,讓農作物跟著上漲。

牽一髮而動全身,印度因為熱浪導致國內小麥減產,今年五月頒布小麥出口禁令,讓芝加哥市場小麥價格指數上升5.9%。

中國被控從2021年開始在國際市場囤積糧食,讓全球糧食供應更加緊迫;雖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已宣稱,中國奉行「穀物基本自給」,沒必要去國際市場囤糧,但中國是糧食進口大國,自是影響全球糧食供應鏈。

非洲突尼西亞、利比亞、利比亞小麥直接自烏克蘭進口,戰爭影響這些國家小麥供應之外,位於非洲東北部的衣索比亞、索馬利亞和肯亞等國,也因為嚴重乾旱,造成數百萬人瀕臨飢餓邊緣,讓糧食危機雪上加霜。

也許普丁攻擊烏克蘭的時候,沒有想到會讓更多的非洲人瀕臨饑餓的邊緣,也無意讓台灣常吃雞排的我們,多花十元買一個炸雞排,但「通貨膨脹」無異成為2022年重要的關鍵字,

理財專家紛紛作出對抗通膨的投資建議,但對薪水調幅比不上通膨漲幅的受薪族,以及依賴退休金的退休族來說,因應之道則是不要當「花媽」(花錢),而是做「省長」(節省開支),長久下來,造成經濟衰退,失業率增加,最不樂見的是就是引發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各國政府不會讓此問題發生,一定要提前出手救經濟。

問題最後,回歸萬夫所指的俄國總統普丁,別再獨斷專行,儘早結束俄烏之戰,以免生靈塗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