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庫爆發詐貸1億案 難道是上樑不正下樑歪?

金融詐騙

合作金庫17日爆出詐貸醜聞,由於詐貸金額高達1億元,驚動社會。不過不少金融同業聽聞後絲毫不意外,一名同樣負責授信業務的銀行基層行員甚至直言,「這樣的案子差別只在或大或小跟有沒有被爆出來罷了,檯面下恐怕還有一堆。」

同業懷疑明顯是內控出問題

合作金庫南京分行負責授信業務的賴姓行員被檢調調查有內神通外鬼行為,涉嫌勾結陳姓房仲於2010年11月起,多次協助用人頭對保、高估擔保品等手法詐貸將近1億元,事後每筆申貸收受2萬至5萬不等的匯款,最後因近來房市下跌,陳姓房仲周轉不靈,繳不出貸款利息,全案才因此曝光。

一名基層行員表示,以房貸授信來說,經辦人員接案承作,要經過估價、審查等程序,通常都是不同人員負責。銀行鑑價部分基本上會以成交行情的資料庫為基準,再參考實際的房屋條件加減分,「而貸款的成數由『買賣價』和『銀行鑑價』取孰低是一般通則,所以相關流程是不是都出了問題?看起來很奇怪。」

再來,每間銀行由於內規不同,以民營銀行為例,一般來說總行的權力較大,一定金額以上的貸款都要往上層層通報審查,總行點頭才能承做。不過據了解,國內也有銀行是分行經理的權限很大,只要經理同意就能承做,「但一間分行的經理大大小小事情一堆,實際上不可能每個案子都仔細檢查,因此這個環節也很容易出紕漏。」

至於合庫內控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目前檢調正調查中,合庫也強調會全力配合調查。不過事實上,2013年5月立院財委會曾審查公股行庫近10年金融監理缺失,時任金管會檢查局長鍾慧貞就指出,就財務健全度、法令遵循、消費者保護和風險管理四大部分評比,8家公股行庫中排名最差的就是合作金庫。

鍾慧貞進一步補充,由於合庫分行數量多,加上過去在併購農銀和一些信合社時,文化較難以整合,內部管理也就不容易。此外,合庫的資金多要衝業績,這種情況下就無法同時兼顧風險。

廖燦昌待的行庫排名都不佳

值得注意的是,當時金管會檢查局的排名中,另一家同樣落在排名後段班的行庫是台企銀,巧合的是,當時台企銀的董事長正好又是現在的合庫董事長廖燦昌。

廖燦昌過去一向被視為前副總統吳敦義的人馬,在藍營執政時期,一路相當順遂地從台企銀副總升到總經理、董事長,再到合庫金董座。奇怪的是,通常政黨輪替之後,政黨色彩濃厚的官股行庫董總也會跟著換一輪,但廖燦昌就這麼留了下來。

據了解,讓他保住位置的就是功夫了得的「公關能力」。過去藍營執政時期,宜蘭出身的廖燦昌靠著一名宜蘭地方人士牽線,因此認識了吳敦義的夫人蔡令怡;現在換到綠營執政,傳言他過去早已透過宜蘭另一位鄉親的介紹,認識了南部某位同樣宜蘭出身的市長和北部另一綠營市長,在這兩位地方諸侯的大力支持之下,廖燦昌得以保住位子。

媒體《台灣新論雜誌》曾經報導,一名退休台企銀高層爆料,過去廖燦昌在擔任台企銀董、總時,常常接受來自國民黨立委的關說貸款,若有分行經理不願配合,他會先「曉以大義」,甚至將該名經理調職。

這是否應證了俗語「上樑不正下樑歪」?比起一般民營金融機構,公股行庫為什麼一再出包,絕非單純的偶發事件,至於原因出在哪裡,相信你我和政府都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