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經濟學》內閣府前財經顧問回憶:安倍用兩段任期完成日本政治、經濟改革

日本

本文作者為:伊藤隆敏,日本經濟學家,現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公共事務學院教授、東京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GRIPS)資深教授,在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第一次任期(2006-2007)擔任內閣府經濟財政顧問。

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遭到刺殺令人悲傷,同時也讓人相當震驚。槍枝暴力在日本極為罕見,奈良縣警和警視廳警護官(SP)的維安顯然準備不足

對我這一代的日本人而言,這件悲劇讓我們想起1963年時任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John F Kennedy)被暗殺,還有1960年安倍的外公、前日本首相岸信介的刺殺未遂事件,岸信介在其政府克服國會障礙、通過新《美日安保條約》(US-Japan Security Treaty)後被刺了好幾刀。

在該條約之下,美國承諾為日本領土提供保護傘,作為交換日本同意美國在其國土設置海空軍基地。這是一項「不平等條約」,而安倍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發展出一個更平衡的美日雙邊關係。

安倍兩度出任首相,第一次任期是2006年9月至2007年9月,第二次是2012年12月至2020年9月,他因此成為1885年日本建立民主政府以來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編按,1885年明治維新期間,日本建立內閣制度並設置內閣總理/首相一職,第一任首相是伊藤博文)。安倍第一次任期不是非常成功,但第二次任期,他在政治和經濟上都有大破大立的開創之舉。

安倍經濟學「3支箭」

在第二次任期,安倍修正了日本對「集體自衛」原則的立場,強化與美國的連結,讓自衛隊能在日本領土周邊出動保護美軍。接著,藉由和時任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培養「高爾夫兄弟」情誼,他設法在川普實施「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政策那幾年,使日美同盟維持緊密關係。安倍推動「自由開放的印太區域」,也在美國、日本、澳洲和印度組成「四方安全會議」(Quad)中扮演關鍵角色,奠定了印太區域的和平根基。

在國內,安倍發起「安倍經濟學」(Abenomics),該經濟計畫包含「三支箭」。第一隻是採取積極貨幣政策,以克服日本經濟長期陷入通貨緊縮。2013年早期,安倍引入新的通膨目標機制,任命亞洲開發銀行(ADB)總裁黑田東彥出任日本央行(BOJ)總裁。黑田被授予相當大的權限,以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將通膨率推至目標數字。

安倍經濟學第二支箭是彈性的財政政策,讓政府能在經濟衰退時刺激經濟,並在過度繁榮時採取收緊政策。2012年12月安倍一就任首相,便實施第一波大規模振興計畫,接著又兩度提高消費稅。安倍第二次任期接近尾聲那幾個月,新冠肺炎威脅浮現,安倍政府以另一輪經濟刺激政策(和赤字融通)應戰。最終,這第二支箭成為明智的反循環凱因斯主義政策,而不是像現代貨幣理論所說得那樣,不斷疊加刺激政策。

第三支箭是經濟結構改革,包括經濟成長策略,然而這項政策較有爭議,許多分析認為這是一項失敗政策,或是安倍的未竟之業。安倍第二次任期期間,日本經濟的年平均成長率確實和過去10年差不多。不過安倍治下日本的經濟成長比較穩定,沒有出現他上任前那種停滯狀態,雖然日本的勞動人口依然持續縮水。

「能參與安倍改革,我深感光榮」

2006年安倍任命我擔任內閣經濟財政政策顧問,因此我有幸能與他共事。安倍第一任期聚焦於政治改革,目標是讓日本變得更強大和「美麗」,這是2007年他類似政黨宣言的書中提到的關鍵字。那時他對經濟政策還沒有什麼明確想法,所以他請經濟財政諮詢會議(諮問会議)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議,讓日本經濟恢復自身成長潛力。

為此,我們建議簽訂更多自由貿易協議(FTA)國際航班改由羽田機場主營(比起成田機場,羽田機場離東京市中心更近)、提高日本的外籍移工數量、改革勞動市場以納入更多女性和年長者、改革年金整合證券和商品交易所。然安倍一年後請辭,因此我們的建議並未實行。

2012年安倍重新掌權,這次他似乎對經濟政策更有想法也更果決。為了達成安倍經濟學的第三支箭,他致力提升女性和年長者的勞動參與率(即「女力經濟學」,Womenomics),並放寬簽證要求以吸引更多外籍移工和旅客。安倍在《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及其前身《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協商過程中扮演核心角色,同時推動「年金積立金管理運用獨立行政法人」(GPIF)改革,相對於國內外股份和債券減持低利率日本公債

換言之,安倍利用自己第二任期,落實了2007年我們諮詢會議提出的建議,而能參與這些改革我深感光榮。安倍的離世不僅是一場令人心碎的悲劇,也是日本和全世界的重大損失,我深信這麼想的絕對不只我一人。安倍對國家安全和經濟改革的貢獻,世人將銘記在心並繼續發揚光大。

願安倍前首相在天之靈安息。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由《信傳媒》洪培英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