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軍中類網軍:神秘「筆部隊」.....軍中的文宣資訊作戰

國防軍事

(讀者投書-作者為潛艦專家。本文不代表《信媒體》立場)

軍中事繁雜有如牛毛,有很多事的也只做不說,甚至採取「機密、極機密」的方式包裝,外界並不能夠輕易得知,然其中也存在鮮為人知的「筆部隊」,他並不是多麼機密需要隱匿的組織,但是絕非國防部或是軍方其他單位所否認不存在的事實。

導正軍事形象、支持總統軍事政策與言論的「筆部隊」

「筆部隊」通常由國軍各單位的政戰部門所負責組織,特別是原三軍大學(後更改名為國防大學)。

個人過去尚在軍中服役,於三軍大學海軍指揮參謀學院進修時,及奉令加入所組織的「筆部隊」。只是,加入「筆部隊」的人員並非採取志願,也不是人人皆可參加,而是經由上級政戰部門認證挑選之後,付予可以撰稿投書的職責。

原則上每周會針對有關軍中的時事議題,即時表列出3至5個主題,目的主要為導正社會對軍中事務的形象,也包含支持三軍統帥推行的軍事政策和言論。

經過篩選加入筆部隊的成員,可以依據每周所列的主題:自行撰稿發揮,投書的對象也就是各大小的平面媒體,主要是當時的三大報系(如:聯合報、中國時報和自由時報等);投稿一經刊出,則會依據成效給予記點,而各層次影響力不同的報紙和媒體,所記點獎勵的程度亦不同。

刊登媒體不同,嘉獎點數也不一樣

主要三大報系一經刊登,一篇即記3點、三大報之外其餘的報系,如當時的晚報或是地方報紙等等,一篇即記1點,若是國軍本身相關各報體系,如青年日報、吾愛吾家、勝利之光、中央日報等等,由於可以經由內部審查與安排比較容易刊登,因此只記0.5點。這些點數每半年或每季會論功行賞一次,累積3點則獨立發布給予記嘉獎一次,9點即記小功一次如此類推,表現特殊績優的還會另外特別發給獎金以資獎勵。

各位不要小看這些嘉獎或是小功,相信很多擔任過軍中基層職務的軍、士官,應該都了解一年辛辛苦苦在工作上負責盡職,不出任何疏失、缺點和差錯,每半年大多僅給予一支嘉獎,若無特殊表現一年最多也就二支嘉獎或是三支嘉獎(相當於一支小功),要累積到三大功轉換成一枚軍種獎章,通常都要5至6年,甚至8年以上。

(更多新聞:全球最大規模!環太平洋軍演26國參與 《捍衛戰士:獨行俠》裡的航母也現身

「筆部隊」成員有機會快速累積嘉獎

當時的組織成員並不多大約就是7人小組,每周選擇撰寫主題時都會彼此交流分配各自所長,並研判即時被採用刊登的可能性,一經刊登政戰部門也會剪貼公布在公布欄上以激勵其他人;不過通常都會石沉大海,中獎的機率大約也是十分之一左右。

然而當時我受訓的一年三個月的期間,即約有7至9篇文章分別刊登在三大主報和次要的報紙上,累積獲得兩小功二嘉獎的功績,當初很多知曉的學長、同學和學弟們,都不禁搖頭這樣的累積能量真的神速。

作者服役期間奉令擔任「筆部隊」接受的獎勵文令。(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我個人撰文的心得和方式,原則上就是「基本邏輯清晰、條理分明、堅持是非黑白、絕不引據偏頗」,因為既然要針貶時事,就要立足正道根本,對於明顯為軍方或市政府,要粉飾頗護短的文章,我基本是不會寫的,除非政策或官方硬壓著我寫,逼到不行我勉強寫,然而其實就算寫了,也不會被媒體採用,結果就成為所謂一次「無效兵力」。

另外與其他筆部隊的隊友們,最大的不同與差別就是我不匿名或使用筆名,必然採用真實姓名投書,因此辨別度非常清楚;記得有一篇撰文是幫當時的總統李登輝作國防政策的說明與分析,直接反駁李敖大師的嚴厲批評,經過刊登上級當然大喜。

昔日有筆部隊,今天進化成網軍?

自三軍大學畢業之後,即至後續民國90年11月調任海軍總司令部計畫署計研組負責海軍新一代潛艦籌獲業務晉升中校,以及民國93年3月調任國防部戰略規劃司戰略研析處中校計畫官負責「中共潛艦發展及軍事戰略戰術運用」、「國防與外交兩部會交流事務」、「美(日)、中、台三邊關係發展」相關研究和民國94年調任建軍規劃處晉升上校,負責督導「海軍軍事投資建案計畫及三大軍購案P-3C反潛機及柴電潛艦」業務。

此階段和任職期間,我仍然秉持這樣的原則,以現役職務之名批評當時重要或關鍵的國軍政策和事務,然並未遭到任何上級的攔阻或是事後處分(秋後算帳);2007年退役之前,曾有國防部軍政副部長的辦公室主任(現為國安會副秘書長),當面開我玩笑直言:「他自進入國防體系服務,鮮少見到有現役軍官具名公開評析批評軍政,而不會遭到關切、制止或是處份,似乎我是僅有的少數之一」。現在思考回顧起來,原因就在於要「據理分析、說之有物、言之有理」!

但是現今國防部與國軍各一級單位,是否還存在這樣的編組和運作方式?是否已經式微或是有所轉變?已然不得而知(或許還存在,依據科技轉換為網軍);但過去這樣的編組部隊是真的確實存在,其亦有其可發揮「端正視聽、尊重專業」的功效,絕非如今「操弄」、「硬拗」、「瞎掰」和「欺騙」等「帶風向」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