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必修課》所有投資都會一直上漲?小心這是「最大笨蛋理論」騙局

投資理財

台股18日在電子權值股、金融股穩盤,以及觀光類股走揚、鋼鐵股中鋼(2002)、中鴻(2014)等拉尾盤,加權指數終場大漲169.02點、收在14719.64點,成交量為2253.55億元,盤面上僅有食品、汽車、網通族群收跌,其餘類股皆以紅盤收市。三大法人合計買超27.24億元,其中,外資續賣超4.71億元,投信買超22.82億元,自營商買超9.13億元。

盤面上電子權值股部分,上周領漲的台積電(2330),擺尾由黑翻紅,終場上漲3元、收在495.5元;聯發科(2454)盤中一度上漲超過3%,終場上漲2%收在661元;聯電(2303)、面板雙虎群創(3481)、友達(2409)等電子股也連袂收高;股王大立光(3008)則是平盤作收,終場收在1990元、鴻海(2317)也在最後一盤收至平盤,以105元作收。

金融股部分,包括富邦金(2881)上漲4%、永豐金(2890)也上漲超過3%,玉山金(2884)、國泰金(2882)、中信金(2891)、台新金(2887)也同步上漲超過2%,有別於上周慘遭外資大舉倒貨的情況;傳產股則有鋼鐵、造紙、電纜、紡織股吸引多頭進駐。

另外,受惠於「悠遊國旅」補助方案15日正式上路,加上暑假旅遊旺季助攻效應,18日觀光類股一片喜慶,其中包含新天地(8940)、夏都(2722)、鳳凰(5706)、老爺知(5704)、富野(2736)等多檔股價皆應聲漲停,而六福(2705)上漲逾9%、雲品(2748)上漲逾7%,王品(2727)、雄獅(2731)則同步上漲超過6%;另外,航空雙雄華航(2610)、長榮航(2618)也同步齊揚,終場漲逾2%。

隨著台股跌跌不休,近日大盤還一度跌破萬四創波段新低,國安基金上周隨即「髮夾彎」宣布決議進場,由於國際政經情勢不確定性仍高,俄烏戰爭持續推升通膨,主要國家加速升息、經濟復甦前景不明,影響金融市場穩定,接下來投資人該如何停看聽?以下是時間投顧臉書文授權轉載

這兩年市場太過樂觀,導致投資人誤以為所有投資都會一直上漲,且無論多少錢買入一項資產,都會有其他人以更高的價格從他們那裡買下他(博傻理論,又稱為最大笨蛋理論)。可以預見過度上漲後就是過度下跌,因此在大盤下跌的精神折磨下,是否應該賣出等待更好的投資時間(跌完了)再進場就是一個困難的問題,這個月我們用國外一篇研究報告試著打開一個方向。

長期投資會打敗擇時操作

「時間(Time)」勝過「時機(Timing)」- Time in the Market Beats Timing the Market

本公司以「時間」(Time)為名,揭櫫長期投資(註:非長期持股)的核心理念。我們團隊也以價值投資的信徒自居,不以猜測指數當成持股與否(或者持股水位)的準則。就如我們上月月報引述巴菲特在今年波克夏股東所言:「我們永遠不會根據股市會怎麼走來買股票、從來沒有瞭解深入的經濟觀點、沒法毫無差錯地選中市場的時機。」

雖然大師名言說得如此鏗鏘有力,只是在近期股市大回檔之際,眼見投資帳上赤字不斷擴大,身邊更不時會有:「我在高檔已減碼…」云云的聲音,縱使堅定信仰長期投資的你,是否也開始動搖呢?

長期投資與擇時操作(或稱高出低進波段操作),這兩種不同的投資風格熟優熟劣?一直都是投資界的話題。國外有一篇:Time in the Market Beats Timing the Market的研究報告。作者用美國S&P500為樣本,用數字分析來說明「長期持股」(Time in the market),是會打敗「擇時操作」(Timing the market)。然而這個結論也適用在台股嗎?

我們用台灣五十(0050)為樣本,依樣做出兩張報表。由第一張圖,我們可以清楚看出在2003/6/25日開始掛牌時買入,長期持有至2022/7/4,且中間每年配息再投入(即複利方式),則這19年的年化報酬率約9.41%。但中間若錯過前10個最高漲幅的日子,年化報酬率就只剩5.55%;若倒楣一些,錯過前20高漲幅的日子,年化報酬率只會有2.65%;若更倒楣的錯過前30高漲幅的日子,這19年幾乎等於做白工,年化報酬率只剩0.24%。

0050還原收盤價年化報酬率。(圖片來源/時間投顧提供,下同)

第二張圖我們用另一種角度來說明各種情境的差別。假設100萬為期初投入,若採一直持有不賣且配息再投入的方式,則19年後這個投資金額會變成600多萬;若採擇時操作,但錯失前10大漲幅時,金額降低294萬,與一直持股有相比就等同於損失(少賺)310萬。

值得注意的是,這10天只佔19年(約4700天交易日)的0.21%,換句話說,僅僅錯失千分之二的機率,就會帶來重大損失。依此類推,若只犯了千分之六機率的錯(即錯失前30大漲幅),與一直持有相比,損失會高達499萬,落得19年一事無成的窘境。

擇時操作讓人迷戀,但實際成功率遠低於預期

或許有些讀者會問,可以經由多空指標,來降低錯失前10大、前20大或前30大漲幅的日子嗎?這樣擇時操作是不是勝出的機率就會高一些,下圖我們分析這前10大至前30大漲幅發生的日子,列出市場常用界定多頭或空頭的兩種技術指標:價格是否在年線之上?以及年線是否上揚?

前10大漲幅發生的日子,只有2次是站上年線,而年線全處於下彎階段,相同類推,前20大與前30大漲幅時的價格站上年線只有3次與6次,年線上揚的也只有1次與4次。換言之,當日高漲幅,大部份是發生在所謂的空頭市場時。也就是說,擇時操作會失敗,就是因為大漲的日子,通常就是發生在市場低迷的時候,當時的市場的氣氛會讓你無法下手買進而錯失良機。

擇時操作之所以令許多人迷戀,以心理學的角度,是後見之明偏誤(Hindsight bias)發酵的結果,看圖(k線)說故事,高出低進,事後諸葛下一切都是那麼清晰確定。事實上,這種策略要成功,不只要適時高出,而且還要準確低進(買回來)才行,因此實際上的成功率是:高出成功機率×低進成功機率(兩個小1的數相乘,最後機率常出奇的低),執行結果往往比預期低也就不足為奇了!

本文授權轉載自TIME時間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