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晶片法案》將設防火牆 禁止左手拿華府補助、右手在中國投資晶片廠

半導體

美國參議院本週開始辯論《晶片法案》(Chips Act),19日參議員以64票贊成、34票反對通過程序性投票,《路透社》指該法案有望於下週末前交付全院表決,眾議院也可能在近日表決自己的版本,《晶片法案》離正式成法又更近一步。

國會助理向《路透社》透露,該法案將提供540億美元補助,以及為期4年的25%稅收減免(價值估為240億美元),以吸引晶片大廠赴美設廠,促進美國半導體製造業發展。

此外《華爾街日報》根據外流草案,報導《晶片法案》將設置「護欄」(guardrails)條款,阻止在中國建造、擴建先進晶片廠的企業領取美國補助。

禁止企業左手拿美國補助、右手在中國建廠

《晶片法案》的「護欄」條款,是為了確保中國等競爭對手不會因美國法案而受益。

也就是說,若一家晶片製造商同時在中國或其他潛在不友善國家建造、擴建先進半導體廠,則不可接受美國補助,以免企業暗度陳倉,左手拿華府資金、右手幫北京發展半導體產業。

白宮格外贊成「護欄」條款,白宮新聞秘書尚皮耶(Karine Jean-Pierre)18日表示這是為了「在美國創造更多半導體投資,而不是中國」。華府敦促國會在休會前盡快通過《晶片法案》。

共和黨籍參議員柯寧(John Cornyn)17日在推特指出《晶片法案》推動程序已經亮出綠燈。柯寧是知名「友台議員」,2021年曾率團訪台並與總統蔡英文會面,此外他也是《美國晶片法案》(CHIPS for America Act)及《台灣嚇阻法案》(Taiwan Deterrence Act)的主要推手。

英特爾變最大贏家,設計廠憂補助「看得到吃不到」

《華日》報導,許多企業已翹首盼望國會通過《晶片法案》以啟動增產計畫。例如IBM副總裁寇恩(Gary Cohn)力挺該法案,指其一天不通過,美國就多籠罩在依賴海外晶片的脆弱性中一天。

《晶片法案》19日通過程序系投票,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股價上揚3.9%,19日收在40.22美元。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年初宣布,除了在亞利桑那州新蓋兩廠,他們也要在俄亥俄州投資200億美元設廠,英特爾的擴廠投資可能達到1000億美元,但如果沒有政府資金幫助,恐怕這項計畫難以快速達成。

同時英特爾持續呼籲,國會對和中國有生意往來的公司放寬補助標準,不要傷害接受補助之企業的全球競爭力。

另一方面根據《路透社》,18日美國半導體業者普遍表示樂見法案成法,美國半導體協會(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15日發表聲明,呼籲國會盡快通過《晶片法案》和《促進美國製半導體法案》(FABS Act)。

然而補助及稅收優惠著重生產而非設計,一些公司擔憂法案會過度嘉惠英特爾等製造商,對超微公司(AMD)、高通(Qualcomm)、輝達(Nvidia Corp)等設計商幫助有限。

未放寬STEM人才申請綠卡條件

《彭博社》報導,共和黨參議員楊恩(Todd Young)希望在國家科學基金會(NSF)旗下建立一科技暨創新機構以推動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教育,並堅稱這是他支持法案的條件。

儘管如此,《晶片法案》並未納入對STEM人才放寬移民條件的條款,有人擔憂這會削弱美國吸引全球優秀人才的優勢。眾議院2022年2月通過的《美國競爭法案》(America COMPETES Act),包含使STEM人才能更快申請到綠卡,但參、眾兩院和兩黨始終無法就競爭法案達成共識。

參眾兩院2022年分別通過各自的競爭法案,目前兩院尚須協商出一個統一版本,各自表決通過該版本後,才能送總統簽署成法。然而這幾個月來兩黨對統一版本具有種種分歧,因此參議院決定幫競爭法案「瘦身」,先處理由其衍生出來但範圍較聚焦限縮的《晶片法案》。

裴洛西支持眾院也提出《晶片法案》

至於眾議院對《晶片法案》的態度,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已表態贊成,不過一些民主黨議員反對補助相對繁榮發展的半導體業。

美國政府致力於振興本土半導體製造業。過去幾十年來,半導體業大幅轉移至成本較低的亞洲生產,然而晶片產能過於集中亞洲恐構成美國國安危機,尤其這兩年的「晶片荒」衝擊汽車產量、推高部分電子產品價格,更強化華府重振半導體業的決心。

美國晶片製造產能在全球佔比從1990年37%降至今日僅剩12%,相形之下,中國5年來迅速成長,目前「中國製造」(MIC)已佔全球晶片銷售近1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