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股紫光是對中共「輸誠」 鴻海有苦說不出?

產業動態

上週,鴻海集團旗下工業富聯斥資人民幣98億元(約合新台幣435.45億元)參與出資入股破產的紫光集團,引發外界關注,紫光一向有中國半導體國家隊的稱號,過去董事長趙偉國曾揚言收購台積電、聯發科豪語,如今破產落魄下台,換成台資鴻海旗下工業富聯入股,此一時也彼一時也,也代表中國半導體業面臨一大挫敗。

投資紫光,鴻海對中共「輸誠」

投資紫光,對鴻海來說是「輸誠」必要的動作,畢竟這兩年來鴻海幾乎沒有宣布在中國有重大的投資案,但在全球,馬來西亞、美國都有鴻海投資的身影,唯獨中國沒有,選在此刻佈局中國半導體國家隊,宣示與實質意義都兼顧了。

然而,當外界一片看好鴻海能藉此進入半導體產業時,卻忘了「工業富聯」雖是鴻海集團轉投資,但實際上卻是在上海證交所A股掛牌上市的公司。

與其講鴻海風光入主,不如說工業富聯因屬於中國的資本市場的一份子,資金根本動彈不得,既不可能投資其他國家產業,也不可能匯回台灣轉投資,只能硬生生的留在中國繼續投資。加上紫光又是中國指標性的半導體國家隊,入股一來能向高層「輸誠」,二來又能跨入鴻海一直無法切入的半導體產業,對其未來發展電動車的晶片需求有迫切的必要。

尤其,當年工業富聯以超快速上A股,中國官方證監會對持股超過八成的鴻海訂有「不平等條約」,根本讓鴻海無法「印股票換鈔票」!第1、鴻海承諾,上市後36個月內,不轉讓股份;如果股票上市之後6個月內,股價連續20天低於發行價,鎖定期就要再延長6個月;就算鎖定期滿,2年內,鴻海也不能以低於發行價的價格賣出工業富聯股票。

中國證監會還對工業富聯設下第2條防線:上市3年內,如果股價20日低於每股淨資產價值,主管機關就可以要求工業富聯、鴻海以及公司董事、高階主管買回工業富聯股票。由於以上的種種條件,依規定,自去年12月8日後的2年內,鴻海不能以低於發行價的價格賣出工業富聯股票。

工業富聯的資金祇能在中國流動

因此對鴻海來說,工業富聯上市集資的271億只是一場紙上富貴,在中國的資本市場圈錢,最終還是得乖乖回流到中國的其他投資。

至於未來紫光對鴻海的幫助有多大?這家公司畢竟是破產重整,財務結構必定還有其他的問題,中國公司的內外帳也不是秘密,紫光集團的技術也僅有旗下做手機晶片設計的紫光展銳,表現差強人意,但做手機晶片轉做車用晶片畢竟還有一段不小的差距,能對鴻海切入電動車市場有多大助益,還很難說。

至於為何是工業富聯出面,而不是另一家在港股掛牌的「FIH」?這當然也是想藉此拉抬長期股價低迷的工業富聯。事實上,當年「工業富聯」風光上市,上市發行價格13.77人民幣,一上市股價直奔漲停,但蜜月期一過,4個月後就跌破發行價,時間長達3、4個月,到今年一直在9.4元附近,不僅中國小股東罵聲連連,連帶使得工業富聯配到股票的中籍員工士氣也很低迷。

所以鴻海入股紫光,是好事嗎?

本文授權轉載自思想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