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4、BA.5入侵...台灣如何因應?台大公衛陳秀熙:不會由「地方流行」變「大流行」

新冠疫情

指揮中心25日公布南部一名船廠人員衍生家庭和職場群聚,共有12人陽性,很可能是台灣本土首次出現BA.5變異株的群聚。

2020年新冠疫情開始侵襲全球,台灣在面臨Omicron大流行後逐漸朝向「地方流行」型態,一方面要面對新型亞變種病毒BA.4及BA.5威脅,另一方面也必須嘗試恢復新常態生活。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陳秀熙出席26日台大醫院舉辦的「面對BA.4及BA.5威脅下的防疫新思維」記者會時先分享,許多民眾好奇,新變種BA.4及BA.5進來台灣後,BA.2是否已經得到控制?

「Omicron這個病毒整體而言,不管是在生物變異跟其他演化上,其實都跟其他株型不太一樣,流行峰也很快就高上來,Omicron的傳播再生數,在沒有公共衛生介入時一個人可以傳給12人,可以知道這隻病毒的傳播力很強。國外也有所謂雙胞胎峰的流行,BA.1、BA.2也是造成今天Omicron全球大流行最大的原因;而BA.4、BA.5可能有多元管道傳播,但第3波傳播並沒有像前2波這麼高。」陳秀熙指出。

究竟面對新冠變種的威脅,政府及民眾該有哪些大流行後的新冠肺炎防疫新思維?

(更多新聞:人物專訪1》前疾管局長蘇益仁:疫情邁入第3年 台灣「超額死亡」這麼多是不應該的 

台灣疫情跟紐西蘭類似,但「這個地方」成績高於紐國

陳秀熙指出,台灣疫情流行曲線跟世界疫情高峰一樣,在大流行高峰後就會收斂到同樣單日新增個案,「約是全族群的0.1%左右,也就是構成地方流行很重要的條件,除了地區也要看年齡別。」

他提到,台灣流行曲線最接近紐西蘭跟澳洲,「可以看到過去並沒有大流行,但在BA.1、BA.2來了時候,紐西蘭和台灣都遇到大流行,不過目前我們的地方流行已經低於紐西蘭,這表示台灣在整個流行上走的速度,以及自然感染加上追加劑的保護力,免疫防火牆還是跟紐西蘭不一樣,後來發現紐西蘭跟澳洲在追加劑上打的數量並不理想。」

陳秀熙表示,很多人也好奇台灣有沒有可能在BA.4及BA.5還沒進來前降到萬例?「確實是有可能,如果今天沒有BA.4及BA.5的侵襲,當時我們到8月底確實可能下降到萬例,但今天BA.4及BA.5進來,慢慢就會改變這個情況。」

陳秀熙也預估8月中到8月底可能出現一波流行,單日確診數至多落在3萬例左右,但以輕症與無症狀居多。

台灣免疫防火牆已築起,不會由「地方流行」引起再次「大流行」

陳秀熙進一步分析全球現況,「可以看到從北美洲開始,南美洲、非洲都一樣,從BA.1、BA.2一直轉到BA.4及BA.5已經高達70%以上,可以看到高峰大流行下來,各國趨勢都是一樣的。」

他指出,歐洲、亞洲及紐西蘭跟澳洲國家,都是屬於雙峰,「歐洲的雙峰跟我們不同,他們是BA.1高於BA.2,來到亞洲勢必是BA.2高於BA.1,可以看到BA.2流行過的國家包括最典型的韓國,上升其實沒有這麼明顯,但隨著BA.4、BA.5佔比增加感染率也會增加,過去曾大流行的國家受BA.4、BA.5影響較小。」

陳秀熙表示,地方流行感染率高受BA.4、BA.5影響較大,而台灣今天介於紐西蘭跟南韓之間。「但不論是住院或重症,BA.4、BA.5與BA.2嚴重度無顯著差異。」他強調,台灣免疫防火牆已築起,即自然感染 + 追加劑 (70%),不會由目前的「地方流行」引起再次「大流行」,但還是要提高警覺。

陳秀熙指出,台灣免疫防火牆已築起,即自然感染 + 追加劑 (70%),不會由目前的「地方流行」引起再次「大流行」,但還是要提高警覺。(圖片來源/台大醫院提供)

台灣下一步應朝「雙軌防疫」進行

陳秀熙也提到,新冠肺炎對戰後嬰兒潮也成為另類威脅,「1946-1964出生世代大約佔台灣600萬人,台灣在還未有新冠肺炎時死亡率的上升,跟戰後嬰兒潮有關,這群人是以前同樣年齡層的2倍。」不過統計至7月24日,台灣疫情雖然在地方流行,但中重症一直在下降,「目前我們的死亡率已經下降到50%以下,在中重症中抗病毒藥物發揮了約60%效益。」

陳秀熙表示,為了在大流行初期減低疫情衝擊,政府推動大規模疫苗施打建立免疫防火牆,並進行各種公衛防疫措施(NPI)與抗病毒藥物使用,然而這些管制措施與限制也造成民眾精神心理壓力、照護延遲與醫療能量緊縮。

陳秀熙指出,台灣防疫措施NPI大約減少了12%死亡率,但疫苗追加劑大約減少了80%以上(圖片來源/台大醫院提供)

他強調台灣雙軌防疫非常重要,即新冠肺炎減害防疫、新冠幸福生活防疫。在新冠肺炎減害防疫部分,陳秀熙指出,「疫苗跟抗病毒藥物治療,可以減低傳播機率和減少傳染區間。除了疫苗之外,抗病毒藥物在65歲以上的老人及慢性病患者的治療,確實發揮了減少傳播機率及傳染期間的功能。NPI大約減少了12%死亡率,但疫苗追加劑大約減少了80%以上。」

對於法定傳染病的降級問題,陳秀熙表示,「對於為什麼一定要降級,因為5級傳染病跟4級傳染病,跟整個地方流行監測上是不同的,如果是地方流行的層次,以目前台灣的情勢,我們不必要做全面性的族群調查檢查篩檢,而是定點方式監測,這樣台灣民眾才會慢慢回到醫院看病,不會因為擔心到醫院受到感染,癌症跟慢性病才會減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