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起家族與社區情感的老屋──大路畔柑仔店

社區營造

位於大村鄉大橋社區的大路畔柑仔店,在當地居民的用心維護之下,完整保存了早期台灣農村三合院聚落,當年的晒穀場、紅磚牆和巷弄內的柑仔店,彷彿穿越時光來到了50年代的農村寫照。賴家後代為了讓更多人體會當年家族祖厝熱鬧興旺的榮景,努力將老屋修繕活化,搭配復古的彩繪與藝術造景,將老屋轉型成文創亮點,帶動地方觀光與社區營造的希望。

承載家族記憶的老屋柑仔店

大村鄉大橋社區當地的信仰中心慈鳳宮旁、緊鄰主要道路的「大路畔」,名字來自於當地居民對於地區分別的簡稱,紀錄下這座大馬路旁邊的聚落,經過歲月的洗禮,留下大家族的歷史、媽祖信仰的保存,還有一間充滿人情味的柑仔店故事。

大橋社區發展協會理事賴慶財,是老屋改造重要推手之一,對這一帶如數家珍,熱心地為來自各地的遊客們進行導覽、解說。賴慶財說,大路畔過去是他們賴姓家族的祖厝,1803年左右的清代時期,賴家祖先們來此落地生根,後代共有七個兄弟分成七大房,最多曾有九百多人在這裡一起居住的盛況,因此從祖厝兩旁護龍延伸出數十間古厝群,護龍中間各有自己的廁所與糧倉,成為頗具規模的三合院空間。

在三合院中,還有著一間特別的柑仔店。賴慶財回憶起大路畔柑仔店的歷史,因為早年聚落裡人口眾多,居民購買民生物資都要前往員林,路途較遠不便,因此他的母親於1974年開了這家雜貨店,店內除了販售居民所需的柴米油鹽等民生必需品,還有小孩們最愛的各式零食飲料,生意十分興隆,就如同今日24小時營業超商,客人三更半夜來買東西,母親都會起床營業滿足需求,還成為了聚落裡的郵便所,為鄰里提供專人代收的服務,充滿人情味。

 

有趣的是因為聚落門牌地址都是同一個,所以當郵差送信來的時候,會先統一送到大路畔柑仔店,由柑仔店通知各家來領取,後來也增設了寫上屋主姓名的信箱,也因為這樣多功能為民服務的熱情,柑仔店成為聚落裡最重要的服務中心,守護著整個大家庭。

活化老屋找回記憶裡的美好

經過了歲月的洗禮,經濟型態的改變,年輕人為了打拼工作外移出去,聚落裡人口老化十分嚴重,沒有人居住的空屋越來越多,讓曾經熱鬧一時的聚落逐漸蕭條沒落。

因為賴家後代們都很不捨陪伴成長的老屋記憶逐漸被時間所淡忘,大橋社區發展協會決定集合眾人之力,攜手守護老屋,希望透過老屋翻修與社區營造的力量,讓家園可以復甦起來。賴慶財說,七大房的家族後代大多半已經搬走,僅留下少數人還在居住在大路畔,所以社區有許多閒置的老屋空間。

賴慶財說老屋活化最困難之處,在於需要所有土地共同持有者蓋章同意改造,為此他努力奔走尋訪移居各地的屋主們,希望能夠同意將老屋們交給社區重新運用活化,經過他的溝通之後,屋主們終於一個個同意將老屋活化,大橋社區發展協會也申請了彰化縣文化局的老屋修繕經費,集眾人之力成功將一棟棟破舊建築整理,並加上充滿當地特色的彩繪,將過往的農村意象刻劃在牆上,並規劃出許多活動,重新帶動整個社區的活力。

如今走入大路畔,紅磚砌成的三合院,搭配復古彩繪3D柑仔店與馬賽克磚拼貼,一旁還有栩栩如生的3D彩繪彈珠檯,還有公車站牌,或是懷舊戲院看板,讓人彷彿走進50年代充滿人情味的農村社會,讓年輕遊客感受復古美感,老一輩的人則回憶兒時記憶,吸引許多民眾特別前來打卡朝聖。也將大村特產如西瓜、香蕉、巨峰葡萄、四季芒果等融入其中,讓來自各地的遊客對大村能夠更加認識,不僅活化老屋更注入新的靈魂,還能保留歷史悠久的三合院建築,重現聚落的光景。

用心守護終能點亮一間間老屋

大路畔雜貨店改造的成功,成為國內值得參考學習的社區營造與農村再生典範,因此吸引全國各縣市社區前來參訪,及遊客前來拍照打卡,另可以跟社區申請導覽員,由專人導覽講解大路畔村落的歷史脈絡。

令賴慶財感到慶幸的是,受到他們努力維護老屋的成功經驗影響,古厝群裡許多閒置空間的屋主也開始跟著整理起自己的房子,除了環境的整理之外,也讓返鄉的賴家後代有地方可以居住,重新延續三合院的記憶。

近年來彰化縣政府積極推動社區長照,因此大路畔的老屋們也轉型成為社區關懷據點,讓長輩可以在老屋中快樂貽養晚年,也讓社區更活絡,賴慶財說,他們也會持續集思廣益更多運用的可能,比如將老屋改造為教室、套房或民宿等等,為離家的遊子們照顧好家人與老屋,讓大路畔的人情味繼續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