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開刀!台大「心導管置換肺動脈瓣膜」成功率達9成...健保給付讓病友省下百萬醫療費

醫療政策

「做完這個心導管術後真的復原很快,隔天就可以下床走路,大概2週就能適應,以前很常會胸悶、心悸、偶爾頭暈,現在也改善了,很謝謝醫師和團隊大家。」病友張小姐11日出席台大醫院舉辦的「先天性心臟病治療重大突破,心導管置換肺動脈瓣膜記者會」時說道。

31歲的張小姐是先天性心臟病─法洛氏四重症的患者,5歲完全矯正後,沒有特別異常,只剩下輕度肺動脈瓣狹窄及中度肺動脈瓣逆流,直到2019年底,懷孕3個月時偶爾覺得心悸,婦產科醫師建議到王主科教授門診諮詢。

台大醫院小兒部副主任林銘泰指出,2020年4月張小姐順利產下男嬰,但同年11月開始覺得容易疲累,回心臟科門診經超音波及心臟核磁共振掃描顯示,張小姐的右心室已有明顯擴大、肺動脈瓣逆流達到45%......

在各種先天性心臟病當中,有許多疾病會合併肺動脈瓣膜的異常,因此許多開心手術或心導管治療就是為了改善瓣膜的功能。

林銘泰表示,以最常見的發紺性先天性心臟病─法洛氏四重症為例,「手術矯正時會盡可能把瓣膜狹窄解除,但也常常在術後併發瓣膜逆流的問題。嚴重肺動脈瓣膜逆流初期不太會有症狀,但經歷數十年逆流對右心室負擔的衝擊,心臟就會逐漸擴大,部分患者最後就會導致心臟衰竭。」

這樣究竟該如何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健保有給付嗎?

(延伸閱讀:BA.5預計9月底達高峰》詹長權:政府撤掉社區篩檢站應有配套...目前看起來都沒有 )

台大至今已完成61例置換肺瓣成功個案

台大醫院兒童醫院心臟團隊在2015年,決定引進免開刀的經心導管肺動脈瓣膜支架置換術,免去病人再接受開心手術的風險,也是全國首例,至今已完成61例成功案例。國外約是從2010年開始進行臨床試驗,美國約在2013、2014年FDA核准才開始做。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近年來不斷有突破性的發展,目前已經進步到所謂的自膨性 (self-expandable) 瓣膜。

台大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執行長王主科先解釋,為何肺動脈瓣功能不好時為何需要換掉,「因為肺動脈瓣功能不佳容易逆流或狹窄,或兩種都有;且肺瓣功能不佳易影響右心室功能, 造成右心擴大甚至衰竭。」

哪些人會有肺動脈瓣功能不佳的問題?王主科表示主要是法洛氏症手術(尤其用到跨瓣補片)約十幾年後右心室受影響(20-30%法洛氏症),以及肺動脈瓣先天狹窄或是閉鎖,手術或氣球擴張術後患者。「如果不即時換掉的話,就像一個氣球越吹越大,到最後即使把氣放掉,氣球的彈性也沒有了。」 

至於什麼時候要換肺瓣?王主科提到包括:

1. 有症狀 

2. 無症狀,核磁共振評估 

右心室舒張末期容積>150 mL/m2 

右心室收縮末期容積>80mL/m2 

右心室收縮分率 < 45% 

肺動脈瓣逆流指數>30%

王主科表示,肺動脈瓣功能不佳若不即時換掉,就像一個氣球越吹越大,到最後即使把氣放掉,氣球的彈性也沒有了。(圖片來源/台大醫院提供)

心導管比傳統手術更安全、復原更快

是否只要符合換瓣的條件每個人都可以用心導管換瓣?王主科表示理論上是這樣,但仍要排除的條件包括肺瓣環過大 > 32 mm、右心室出口有瘤狀擴大、進行中的感染症或其他,若做一般傳統手術則不需考量肺瓣環大小。

而換瓣前需做的特殊檢查則包括:

1. 核磁共振(MRI) 評估右心室功能、大小肺瓣逆流指數 

2. 診斷性心導管、量心室心房肺動脈的壓力,肺動脈造影,用氣球導管量尺寸,量右心流出道最窄處的大小,肺動脈大小,氣球張開時是否會壓迫冠狀動脈

王主科指出,國外和台大的資料都顯示,約有2-3成的法洛氏四重症的病人術後追蹤時會需要置換肺動脈瓣膜。「過去傳統的治療方式是以外科開心手術置換肺動脈瓣,但考量有些病人過去已接受過2-3次開心手術,再一次打開心臟進行換置瓣膜手術除了風險較大,更無可避免地會造成諸多不便與痛楚。」

王主科表示,傳統手術術後需住院10天至2星期、胸口有疤痕,且仍有0.49-4%風險;心導管換置術僅需住院4天,無胸口疤、風險低,整個換置術從麻醉到最後僅約2小時。「手術也是一個治療方式,但手術仍然存在一部分風險,而且手術要靠體外循環、耗掉一些資源、用到血、住加護病房好幾天,且這些小朋友或大朋友,大部分都開過至少2次刀,再開一次通常都不太願意,心導管唯一缺點就是價格有點昂貴。」

柏世大瓣 (豬心包膜) 是目前最常使用的肺瓣。(圖片來源/台大醫院提供)
王主科表示,柏世大瓣費用約90萬元新台幣,重量只有5公克,可彈跳100萬次、非常有彈性。(攝影/陳稚華)

病友福音!健保給付2款心導管置換肺動脈瓣膜

現在心導管置換肺動脈瓣膜術有健保給付了。過去,這種免開刀的肺動脈瓣膜置換自費約需百萬元,對家屬來說是沉重的負擔。健保署於2021年12月1日起,核准2款心導管置換肺動脈瓣膜的健保給付。

醫事司司長劉越萍11日出席台大記者會時也表示,「今天代表衛福部,對於少子化下兒童需要的藥品或醫材,特別是心導管置換肺動脈瓣膜這樣的醫材,透過整個衛福部包括醫事司,有一個困難取得藥物和醫材平台,只要進入這個平台裡面需要做協助對象時,健保署跟食藥署都會積極加速推動這塊。」她表示,希望這項技術運用在病人身上可以更順暢。

至於不符合健保給付條件的對象,中華民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副執行長花玉娟表示,可透過醫院社工做經濟評估,符合資格者可申請心臟病兒童基金會補助,包括綺綺紀念專戶補助、住院醫療補助及急難關懷補助。

王主科提到,雖然術後仍需每日服用阿斯匹林一顆100mg,「跟老人防中風一樣,一顆不會有太大的負擔。今天如果產檢發現是法洛氏症的家長,可能也比較有意願生下來。」他表示,「法洛氏症只要不是急重度、肺動脈很小的那種,一般的在台大成功率高達95%以上,會鼓勵生下來,而且開完刀跟正常人沒兩樣,我們有好幾個病人換完後都順利生產。」

台大至今已完成61例置換肺瓣成功個案,健保署於2021年12月1日起,核准2款心導管置換肺動脈瓣膜的健保給付。(圖片來源/台大醫院提供)
31歲的張小姐(左)是先天性心臟病─法洛氏四重症的患者,她表示心導管術後很快就復原,隔天就能下床走路,且胸悶、心悸症狀明顯改善。(圖片來源/台大醫院提供)

台大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邱舜南也呼籲,先天性心臟病手術後仍存有肺動脈狹窄或是逆流的病友們,「在兒童時期接受手術矯正後,一定要記得保持定期追蹤。部分病人右心室的功能在經過數十年承受肺動脈瓣膜功能異常後,會逐漸浮現心臟功能減退的情形,透過詳細的影像與運動功能評估,適時接受再介入治療,才能讓心臟功能有最完整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