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I>30罹患「脂肪肝」風險是一般人3.5倍!營養師:最對「3件事」改善

醫療保健

肝臟早期病變無明顯症狀,其中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台灣主要死因第十位,肝癌則高居主要癌症死因的第二位,是不容忽視的沉默殺手。

國人飲食受西化影響,攝取精緻美食機會提高,無形中容易攝取過多脂肪。根據肝病防治學術醫學會統計,目前台灣約3成人口有脂肪肝,而脂肪肝有較高機率發展成肝病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常見造成脂肪肝的原因為肥胖、高血壓、高血脂、過度飲酒、糖尿病控制不良等。據研究顯示,目前脂肪肝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養成規律的生活型態或減輕體重:

1. 肥胖者應減重

根據統計,若BMI>30其罹患脂肪肝之風險為一般人的3.5倍,且BMI每增加1,就可能提高1.2%的罹患率,應同時透過飲食控制及運動達到減重目標。【BMI=體重(公斤)/身高(公尺)2】

2. 減少高油脂食物攝取

除了常見的油炸、油煎等高油的烹調方式,勾芡及乾拌類、部分絞肉食品及烘焙製品亦屬於高油食品。烹調方式可改選清蒸、燉煮、涼拌等,並建議以天然原型食物取代加工製品,優先選擇清湯類取代勾芡及乾拌類。

3. 減少精製糖攝取

精製糖包括砂糖、黑糖、果糖、蔗糖、蜂蜜等,過度攝取會增加脂肪肝風險,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日添加糖攝取量應<10%總熱量(若每日攝取2000大卡,添加糖攝取應低於50公克,一杯全糖手搖飲就容易超標。)   

脂肪肝多與生活型態相關,只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並做好體重控制避免肥胖,就可以輕鬆護肝,輕盈保健康。

原文作者為新光醫院林靖雅 營養師,本文轉載自第369期《新光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