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底不可飼金魚》背後的白色恐怖時代悲劇 呂泉生家屬今正名作詞人為陳大禹

歷史現場

「飲啦!杯底不可飼金魚  好漢剖腹來相見  拚一步 爽快麼值錢!」

經典台語歌謠《杯底不可飼金魚》傳唱多年,或許年輕世代聽起來陌生,對於家裡的長輩來說卻是熟悉的旋律。

《杯底不可飼金魚》1949年4月18日發表於台北市中山堂,一直以來都被認為是知名作曲家及聲樂家的呂泉生包辦詞曲創作,維基百科上還將《杯底不可飼金魚》與呂泉生知名的兩首歌曲《搖嬰仔歌》、《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列為代表作,呂泉生於2008年3月逝世,其後人於昨天(8月17日)發出聲明,揭開歌曲背後的歷史悲劇。

文史專家莊永明10年前出版《台灣歌謠:我聽我唱我寫》一書時,曾揭露膾炙人口的台語老歌〈杯底不可飼金魚〉真正作詞者,其實不是作曲家呂泉生,而是早期台灣劇作家陳大禹。

呂泉生後人17日在臉書上發出聲明,針對蟲膠唱片收藏家潘啟明先生新提出《杯底不可飼金魚》之歌單文物,證明此曲作詞者乃陳大禹先生一事,呂家後人表示,願意將過去溢領的此歌曲作詞版權費用詳細清查數額後歸還給陳大禹先生的後人,並委請出版社以貼條方式,在尚未售出的樂譜著作人處,貼上「陳大禹  詞」之名條,以為補救。

爽朗、豪邁的歌詞卻是二二八事件悲劇有關

「飲啦!杯底不可飼金魚  好漢剖腹來相見  拚一步  爽快麼值錢!」,歌詞以「杯底不可飼金魚」的台語俗諺,勸人乾杯,飲盡杯中酒之意。據呂泉生自述,有感於1947年發生的二二八事件,大量台灣人遭到逮捕、槍斃或失蹤,隨後進入白色恐怖時期,對於族群與族群之間的關係更加撕裂,加深隔閡,因此希望能夠像歌詞內唱到的「朋友弟兄無議論 欲哭欲笑據在伊」,無本省與外省的隔閡,盼望外省人跟本省人大家都可以坐下來喝杯酒,杯底不要留酒,一飲而盡,往後和樂過生活,有族群融合的寓意。

而當時除了二二八事件經過不久,社會上的肅殺氣氛仍重之外,1949年4月18日《杯底不可飼金魚》要正式發表前的不到2週前,1949年4月6日才剛發生「四六事件」,此歌曲真正的作詞者陳大禹也就是因為「四六事件」被當局列入黑名單。

因「四六事件」被迫於首演前夕離開台灣

二二八事件加上當時國共內戰尚未結束,共產黨占上風的情況下,在中國各地喊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的口號,共產黨也藉機開出8項和平條件要國民政府接受,南京各級學生還發動萬人上街遊行,要求國民政府接受共產黨條件,因此遭無情鎮壓,發生四一慘案,消息傳回台灣,肅殺氛圍更加濃重。

5天之後「四六事件」爆發,國民政府在中國吃了共產黨的虧,又受到學生團體的逼迫,有著左翼立場的陳大禹,在「四六事件」爆發也就理所當然的被執政當局列入黑名單,才不得已在歌曲發表前夕,匆匆離台。

呂家後人聲明中也提到,「呂泉生多年來未以『陳大禹』之名為《杯底不可飼金魚》作詞者一事,以今日後見之明,實為時代之悲劇」,並表示陳大禹於1949年4月中旬悄然從基隆搭船,經香港返回中國大陸。

對白色恐怖心有餘悸,呂泉生有生之年未敢提陳大禹

但在白色恐怖下,呂泉生面臨的是可能因為與陳大禹的詞曲合作關係,陷入牢獄之災、性命之憂的處境,並強調在呂泉生有生之年,呂家後人從未聽他提起過「陳大禹」,即便是直到他晚年移居美國,對於白色恐怖仍心有餘悸,過去不明所以,而今明白前因後果後,願意將《杯底不可飼金魚》歌曲這些年來溢領的作詞版權費歸還給陳大禹後人,同時希望外界能夠體諒呂泉生在當年政治氛圍下的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