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風險》電力市場自由化 電力期貨成關鍵風險管理工具

期貨

先進國家的電力自由化政策往往伴隨著電力風險管理工具的誕生,例如電力期貨。

電力是一國經濟活動的基礎,隨著氣候變異越來越大,電力供需的風險管理也日趨重要,衍生的金融工具越來越多,目前全球有美國、北歐、英國、澳洲都有自由的電力市場,並引進電力期貨商品,根據美國期貨業協會(Futures Industry Association,FIA)的統計,自2016年以後,電力期貨占能源期貨的比重已超過4%,也是僅次於石油、天然氣類的第三大能源期貨。

缺電不只是臺灣廠商感受到的威脅,許多先進生產國家的製造業者也擔憂電力供應穩定問題,電力供需差距又隨著氣溫而變化,因此產生了對電力供應風險管理的需求,在實體上,臺灣的製造業常使用不斷電系統來維持生產活動,但在財務上,電業法已經修正,臺灣要進入電業自由化時代,若有電力期貨等金融工具,將提供供需雙方更多元的能源風險管理方式。

電力是經濟活動之根本,交易量已是能源類期貨第四大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力生產國和消費國,現貨市場調度和交易中心是一體化結構,因此有最發達的電力市場和電力期貨交易,在全球能源類期貨成交量中,ICE交易所的北美電力期貨排在前16名,北美的NYMEX、NFX、ICE三大交易所的電力期貨交易規模占全球95%以上。

美國最早推行電力自由化市場的地區之一的「PJM-Interconnection」(賓州、紐澤西州、馬里蘭州的電網),也是催化了美國電力期貨市場蓬勃發展的源頭地區。

1996年3月由紐約商品期貨交易所(NYMEX)推出第一個電力期貨合約,同一年還推出電力選擇權,2000年推出了成交量最高、最受市場接受的PJM電力期貨合約。就是現在的PJM西部中心即時離峰跨電力期貨/選擇權(PJM Western Hub Real-Time Off-Peak Calendar-Month Option)、PJM西部中心離峰前日跨月電力期貨/選擇權。

美國PJM區最早進入電力自由化,演變出電力期貨市場

在電力期貨中,由於現貨市場和即時市場價格不同,因此合約設計成前一日市場(Day-Ahead)和即時平衡市場(Real-Time Balancing)兩種。這是對應PJM區的售電制度,民眾可以先約定以前一日(Day-Ahead)的價格買今天的電,和今日即時電價之間的價差透過其他方式差補,產生Day-Ahead和Real-Time兩種期貨合約。

目前在美國市場中,NYMEX常規性的電力期貨合約有300多種(單位為5MW,以現金結算),NFX則有200多種電力期貨、ICE則有90多種電力期貨。

在歐洲部分,雖然比北美更早發行電力期貨,但因交易中心和調度中心沒有一體化,使得市場規模無法擴大,最早在1993年挪威建立電力遠期契約市場,北歐期貨交易所則在1995年發行第一個電力期貨合約,後來又引進期貨選擇權、價差交易合約。

電力期貨多以現金交割,英德荷比都有一定規模市場

「北歐電力交易所」負責北歐電力市場交易和結算,主要職責包括為電力市場提供價格信號、組織運營電力現貨市場和金融期貨市場、進行期貨及期權合約的交易、為電交所中的電力交易和所外的標準合約提供清算服務、以現貨市場的價格機制來解決輸電阻塞、向各國輸電系統運營者報告電力交易成交結果和交易計畫等。

現在的歐洲電力期貨市場主要在英國、德國、比利時、荷蘭等。例如英國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曾在2000年上市一檔以實物交割的電力期貨,流動性太差因此而被下市,隨後2004年才讓一款以現金交割的電力期貨合約上市。

澳洲則是新興的電力市場,雪梨期貨交易所(Sydney Futures Exchange,SFE)和紐西蘭輸電公司所屬的D-cypha,於2002年9月聯手推出澳洲第一個電力期貨合約,2022年10月,澳洲證券交易所(Australian Securities Exchange,ASX)也推出電力期貨。

新加坡是東亞第一電力期貨,臺灣也可及早準備

2006年,澳洲證券交易所併購雪梨期貨交易所,電力期貨合約仍在各自的市場交易,目前有單月、單季的電力期貨合約。

東亞第一個推出電力期貨合約的是新加坡交易所,於2014年上市,新加坡的電力期貨是以基本負載發電(base load)和尖峰負載(peak load)的合約為主,其中基本負載發電(base load)占較大的成交量。

在電業自由化地區,電力期貨和電力場外衍生性商品交易已成為發電企業、售電主體和用戶提供遠期價格基準和必要風險管理工具,臺灣邁向清潔能源、電力自由化的發展階段,也需及早準備電力期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