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1》選新北市60天已提一百條政見 林佳龍首揭心目中「台灣新都」藍圖

政治

7月13日林佳龍接受民進黨徵召參選新北市長,三天後他發布競選口號「新北大翻新」,不到一個月他公布「4大政策主軸、20項政見願景、100條具體政見」。儘管選戰中常遭詬病說要選台北又來新北,但林佳龍轉身參選就能點問題、提願景的效率,讓人不得不佩服,他背後重要推手台灣智庫更是關鍵。

《信傳媒》專訪林佳龍,聊及他的新北市願景,林佳龍隨即轉身,指著他辦公室後方大幅新北市行政區域圖,他從大漢溪的溪南、溪北開始介紹,以首爾為例,較晚發展的江南後發先至,最後超越江北成為南韓知名地區,就是「落後的優越性」。

他認為新北市也有這種優越性,但要透過產業串連、國土概念加上交通路網規劃。大漢溪以南是板橋、土城、中和、新店;大漢溪北是新莊、三重、蘆洲、樹林,新北鄰近處有海空雙港,台北港、桃園空港,人流物流兼具。

(更多相關新聞:人物專訪2》林佳龍大解密 蔡英文那天只用一句話說動他選新北

「政策控」林佳龍,投入選戰20天提百項政見

台北市坐擁金融政治媒體中心,新北市則有電子五哥,新北優勢是土地多、勞動力充足,且完整包覆台北市。林佳龍指出,如果新北能像齒輪運轉,就能牽動台北發展,甚至變成台灣新都概念。

他規劃未來新店、汐止,可成為新北市連結山海的兩隻手臂——新店要大量都市更新,可以成為發展智慧城市產業園區,成為科技產業重鎮。三峽、樹林坐擁遼闊土地,林佳龍的想法是,用首都圈概念解決這裡的塞車問題,將國道、快速道路立體化,搭配捷運萬大樹林線、三鶯線 ,讓新北市民不是只用進出台北市定義「交通問題」,而是新北也要有「自己的核心」,才能成為與台北搭配成為「雙子星城市」。

政策控林佳龍,被徵召20天選新北市就提百項政策願景,背後智庫功不可沒。(攝影/林聖凱)

北邊的汐止,林佳龍說,它重要性是可以通基隆,用基隆捷運與汐東線(原汐止民生線)捷運解決汐止到基隆交通,汐止一邊可以到達南港,接軌板南線、高鐵、台鐵,四軌共構,另一邊串連內湖科技園區、南港軟體園區,跟基隆河谷生技產業園區的銜接,讓汐止搖身一變成為四通八達的重要串點。

講起政策林佳龍滔滔不絕,他不斷強調「政策要加入產業概念」,才能帶動都市區域發展,他的首都圈治理有產業、國土規劃,搭配環狀線,讓座標改變,新北才能變成首都圈的引擎。

侯友宜要冷化選戰,林佳龍緊咬不放

「結果每次我一講新北市是軸承,侯友宜就罵我,說我複製貼上,但我的概念是首都圈鑲嵌在一起發展、是連動的。」他話鋒一轉批侯友宜,天天在講台北、新北是蛋黃、蛋白區,根本矮化新北市,他認爲自己與侯友宜的想法,差別就是他還停留在平面2D時代,自己已經用齊柏林視角,用3D立體化新北發展所需,「這就是為何新北市現在還停留在台北的衛星城市概念、鄉鎮主義,缺少新北認同。」

「若是把淡水、八里交通弄好,淡水河水岸第一排風景,市民不用去買基隆河前第一排的大直明水路,那裏一坪要上百萬,其實淡水、八里風景更好、房價更低,為何一定要搶進台北市?」林佳龍說,新北市有彎道超車實力,可惜侯友宜當了12年,沒有這種視角、戰略,只會做里長的事。

記者好奇,林佳龍怎能一轉身就提100條政策出來?他強調,先前台灣智庫已經啟動挑戰2032國家新願景計畫,裡面就有首都圈的北核心計畫,他們將北核心抽出來加入新北產業概念,就是一套完整論述。

何謂北核心?林佳龍說,就是台北、新北、基隆、桃園,甚至宜蘭在內超過1000萬人口的「首都圈聯合治理」,10年前台灣智庫推出「挑戰國家十年計畫」,當時台灣國土治理只有北核心、南核心,他們加入「中核心」變成三核心戰略。

2012年蔡英文選總統的十年政綱,也是台灣智庫協助。如今2022年十年政綱已經到了,台灣智庫接著啟動下個十年計畫,也就是「2032新國家願景」,智庫也成為林佳龍政治實力的最強後盾。

台灣智庫長期為民進黨提供重要政策,也讓林佳龍轉身登場後就能立刻提出政策。(照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若當選最想做的事?林佳龍:公布恩恩案真相

不過,現實考量侯友宜仍是藍營最強諸侯,要攻下他,難度不低,幾乎沒有破口可以突破,因此選情一直無法熱戰。問林佳龍倘若真的當選新北市長,上任第一件事要做的是什麼,原本預期會「政策控」的林佳龍會開始闡述政策,他卻不假思索地說,「當然公布所有恩恩案的資料。」

話題進入恩恩案,他臉色開始沈重,語速也變慢,「恩恩案一開始是資訊不對稱,現在是被告缺席的審判(指國賠不成立)。」林佳龍說,他想知道是誰殺了恩恩,是官僚殺人還是制度殺人?他邊講邊自顧自地提起當年太魯閣號,第一時間他一定要請辭,否則怎跟罹難者與家屬交代,反觀侯市府的政務官,至今卻安穩在其位,「政務官沒有擔待起來,只會讓侯友宜那些同情顯得廉價又粗暴。」

當所有政策論述最後都回到「人」身上,送往迎來是政治、願景藍圖也是政治,這也讓他有點感慨,一路選戰跌跌撞撞,當他們忙著改造城市,有人享受權力、資源,只關心下次選舉。他說,「只關心選舉這是政客,會關心下一代才是政治家。」但在票票等值的台灣,政治家也要有政客的能耐,否則難以帶領人民往前走。

問他年底這一役意義為何?他僅輕描淡寫說,這次選戰他希望用願景領導選戰,如同蔡英文勸進時對他說「這是我們這個世代要一起打的仗」,而最終選擇權仍在人民身上,他能做的只有把操之在己的部分做到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