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零政策把外商嚇跑...大金以外還有近千家日商撤離中國 歐洲許多小公司也撤了

國際

中國的封城防疫戰略是自欺欺人的愚民政策,還給世界帶來巨大的經濟成本,但高盛預期就算習近平國家主席在今秋20大會議拿到第3個任期,「清零戰略」仍會持續到2023年第2季。

鑒於封城和全員每天或每隔幾天PCR檢測,讓工廠停工損失太多營收,物流花費時間增加數倍,使工廠成本倍增,促使日本家電大廠大金工業決定拋棄中國製空調零組件,歐洲歐洲有些小型企業經不起折騰,也撤離中國,大型企業紛紛重新擬定中國事業的計畫,應付「清零戰略」。

上海封城後大金提高滋賀、馬來西亞廠產量

3、4月份上海封城2個月之後,大金開始在日本滋賀縣的基地生產印刷電路板(PCB),最近也開始在馬來西亞廠生產,它還計劃在多個地點生產電機。

此前,許多日本公司早已撤離中國。根據研究公司Teikoku Databank統計數據,到2022年6月底,共有12,706家日本公司在中國運營,創10年新低,比2020年的上一次調查大減940家。

2年多前,疫情引發全球半導體短缺以來,大金一直設法確保零組件的穩定採購,例如,各國生產基地之間共享庫存信息,並開發替代產品,這些經驗將使該公司減少對中國生產商的依賴。

去中國化,重建海外空調供應鏈相對容易

此外,重建空調供應鏈,相對容易,因為製造空調只需要3,000個零件,只是汽車所需零件的十分之一。雖然放棄中國製造的零件會導致採購成本增加,但大金認為這是應對未來緊急情況的安全措施。

自2010年代中期以來,大金在零部件方面嚴重依賴中國, 2020年,其35%的需求(按金額計算)從中國進口,在 2021年這一比例降至20%。

日本製造商將生產基地和零部件供應商集中在勞動力和管理費用更便宜的中國,家電、汽車零部件對中國的依存度尤其高。

歐洲有些小公司撐不過,撤離中國

然而,今年上海防疫封城2個月,導致部分零部件產量下降,影響大金的產量。因此,大金認為它需要在其他地區擁有應急供應商。大金將繼續從中國採購閥門和大型鈑金等零部件,但同時開始向日本和東南亞其他生產商採購,以備不時之需。

歐洲有些小型企業撐不過封城的煎熬,也撤離中國。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也說,歐洲企業談到過去6個月對中國的看法完全重新調整。

根據歐洲商會的文件,2020年歐盟對中國的外商直接投資(FDI)下降 11.8%,今年沒有最新的FDI數據。

外商直接投資中國的下降趨勢不可能逆轉

清零政策與重新開放國門的世界形成鮮明的對比。

伍德克周三發布歐洲商會年度中國立場文件簡報會上告訴記者。他說,企業封鎖和不確定性,使中國變成封閉和截然不同的國家,可能會促使企業離開。

伍德克說明,目前為止,多數公司還沒有撤離,但有一些小公司離開中國,但他指出,商會無法對決定不進入中國的企業進行調查。

談到中國,投資人仍處於觀望模式。

伍德克預計中國最早在2023年底開放邊境

「仍有一批知名國際公司準備對中國大舉投資數十億美元,但外商直接投資下降的趨勢不可能逆轉,而歐洲主管在往返中國開發潛在的綠地項目方面,受到嚴格限制。」歐洲商會報告說。

中國上半年經濟只有增長2.5%,這麼低的數字也被質疑灌水,遠低於5.5%的官方目標,北京7月下旬預告,該國可能無法達到該目標。

伍德克預計中國最早在2023年底開放邊境,這取決於為足夠多的人口接種疫苗所需時間。

意識形態壓過經濟

歐洲商會的報告稱,留在中國的歐洲企業日益面臨意識形態壓過經濟的環境。

伍德克在中國斷斷續續待了40年之久,他感慨:「我從未見過這樣的事情,突然間,意識形態決策比經濟決策更重要。」

「也許外部的聲音放大了,像是美國就經常制裁中國,所以我可以部分理解為什麼自力更生在中國政府議程上如此重要。」伍德克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