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地震23週年》醫:5症狀持續一週恐是「急性壓力障礙」 應就醫避免釀PTSD、憂鬱症

醫療保健

台灣近日地震天災不斷,18日台東池上發生規模6.8全台有感強震,釀成一死上百人受傷,花東地區多處房屋、建築出現倒塌、大橋嚴重斷裂的慘況。

「近日門診因地震引發的急性壓力障礙、焦慮症等身心症狀前來就診的患者,增加快5成!」楊聰財身心診所院長、精神科專科醫師楊聰財接受《信傳媒》訪問時指出。

楊聰財指出,「若此人曾經驗到、目擊、或被迫面對到一或多種天災,或者是人禍事件,這些事件牽涉到實際發生或未發生,但構成威脅死亡或嚴重身體傷害,或威脅到自已或他人的身體完整性,都容易造成急性壓力障礙(Acute stress disorder,簡稱ASD)。」

面對天災人禍所引發的「急性壓力障礙」會出現哪些典型症狀?若不處理可能會引發其他那些併發症?該如何治療緩解?

(延伸閱讀:46歲女心臟彈性老化程度竟達75歲》醫:廣泛性焦慮症「6大症狀」 符合3項就要注意 )

921地震後一年仍有3成PTSD患者,花5年災後心理重建

楊聰財先指出,至今剛好滿23年的921大地震,震央位於南投縣集集鎮境內,芮氏規模為7.3。「當時造成2,417人罹難、11,305人受傷、29人失蹤,逾10萬棟住宅倒塌,是台灣戰後時期傷亡損失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也是許多台灣民眾難以忘記的重大天災。」

楊聰財進一步指出,「當時的重大災區,包括台中與南投,都有成立災後心理衛生中心,進行為期至少5年的災後心理重建。」他也提到,當時的流行病學調查,至少有近8成民眾至少已達到「類急性壓力障礙(Acute Stress Disorder, ASD)」;災後一年調查,近30%民眾罹患不同程度的「創傷後壓力障礙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

行醫超過30年的楊聰財回憶,「921大地震後有看到大量『創傷後壓力障礙症(PTSD)』患者,無數家庭飽嚐喪親之痛與難以計量的身家財產損失,促成政府建構災難心理衛生應變機制,也開啟社會對災難心理衛生的集體學習,認知到無論受災者或助人者,都需要被療癒,台灣災難心理衛生元年,就此展開。」

921大地震至今剛好滿23年,有近8成民眾至少已達到「類急性壓力障礙(ASD)」。(圖為示意,來源/laychannel@photoAC)

5症狀持續一週恐是「急性壓力障礙」應立刻就醫

那麼「急性壓力障礙」會有哪些初始症狀?

楊聰財表示,出現急性壓力障礙的個案,此人的反應包含強烈的害怕、無助感、或恐怖感受,在兒童可能代之以混亂或激動的行為來表達。「對於壓力的急性反應主要症狀為焦慮和憂鬱,焦慮主要是對於恐怖經驗的反應,而憂鬱則是對親人的過世或財產的失落等的反應。」

在創傷事件下,有哪些因應策略和防禦機轉,能降低情緒反應?

楊聰財指出,「逃避」是最常見的因應策略,以避兔接觸到會想起此創傷事件的人、事、物,甚至有社會隔離的現象出現。他也提到,這些症狀若是發生在壓力事件後一個月內,且這些身心障礙已干擾到日常生活正常功能,就是警訊。

「如果晚上不敢睡覺,怕又遇到地震,或是會做惡夢、老是感到恐慌害怕、坐立不安,甚至有人會出現解離現象,連日常生活都想躲起來,不敢面對。如果持續一週,就必然會影響腦力、情緒管理、壓力因應,務必要就醫!」

「急性壓力障礙」不處理可能引發PTSD、恐慌症、憂鬱症

「急性壓力障礙」若不處理,可能會引發後續哪些併發症?

1. 創傷後壓力障礙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

楊聰財表示,「急性壓力障礙」如果超過一個月仍然未見改善,就會演變成「創傷後壓力障礙症(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PTSD)。

2. 恐慌症

楊聰財指出,臨床上遇到一位37歲已婚女性,女兒4歲上幼兒園,先生忙於貿易工作,「某天下午4點掛診,哭訴恐慌發作,發作時出現窒息感、全神發麻解離、喉嚨有東西堵住感,測量發現心跳達1分鐘130下、血壓150/100,坐立不安,並表示不敢回到15樓住家,因為擔心地震再來,會樓毀人亡。」

3. 憂鬱症

急性壓力障礙可能導致因持續性的焦慮不安、睡眠障礙、無法正常工作、讀書、做家事等,很容易產生挫折感、無助感、無望感,接著就容易產生憂鬱症。

4. 酒精、鎮靜安眠藥物依賴濫用

楊聰財也提到,因為十分的焦慮、睡眠障礙,便會想辦法「壓驚」而使用中樞神經抑制,包括酒精、鎮靜安眠藥物,「但沒有控制好使用量,容易一直增加使用,產生耐受性(Tolerance) ,不使用便會產生嚴重自律神經失調的戒斷症狀。」

楊聰財指出,「急性壓力障礙」如果超過一個月仍然未見改善,就會演變成「創傷後壓力障礙症(PTSD)。(攝影/陳稚華)

ASD、PTSD從「三大面向」治療,8成個案能治癒

臨床上對於「急性壓力障礙」的治療,楊聰財指出,要從「生理、心理、環境」三大層面進行改善:

1. 生理部分

楊聰財表示,「在生理部分極可能需要使用短期減輕焦慮以及幫助睡眠的藥物,並同時使用可以調理血清、多巴胺、新腎上腺素等腦部情緒傳導物質的藥物。」但他也提醒,這類藥物要有療程的觀念,規則服藥約需6個月。

2. 心理治療

在心理治療部分,楊聰財指出,包括支持性心理治療、認知行為治療、精神動力取向心理治療等,另外還有其他特殊的治療方式, 如動眼減敏重整療法、藝術治療或放鬆訓練等。 「一般而言,以認知行為治療對於創傷後壓力症有最顯著改善的效果。」

3. 環境層面

而在環境層面,楊聰財強調透過親友的陪伴與支持,互相可以談話、吐苦水,也可以共同去唱唱歌、轉移注意力,是正確的舒壓方式。

楊聰財也強調,創傷後壓力障礙症候群是因經歷「重大意外事件」,包括天災人禍引發,臨床治療比照「急性壓力障礙」的治療方式,但治療療程要更久,常常需要1至2年時間,「如果能夠完全配合精神醫療專業團隊(醫師、心理師、護理師、社工、職能治療師),確實的進行完療程,至少有80%個案可以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