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美國盯上了!華為秘密資助新創公司 結盟中國黑名單企業 鎖定投產晶片

產業動態

為了規避美國制裁,華為與中國國內半導體公司合作建立「黑名單聯盟」,並資助新創企業,企圖建設「沒有美國公司」的晶圓廠產線,希望最早今年重新投入生產自家重新設計的晶片,但華為這些詭計已經被美國看破,華府即將推出新規定,可能限制華為關聯企業、所有中國科技公司採購美國晶片設備、晶片和技術。

華為和黑名單企業結盟,建立「無美」晶片生產線

綜合彭博和日經新聞報導,川普政府2019年將華為列入國家安全威脅黑名單時,一併切斷這家中國公司採購美國半導體和其他關鍵技術的機會。現在華為想盡辦法,繞過這些限制,來生產晶片。

華為不是從零開始建立自家晶圓廠,而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派遣技術工程師,並融資地方幾家晶片製造商採購和運營,其目的是建立不受美國「干涉」的生產線。

為了加快晶片生產,華為正在與同樣被美國列入黑名單的中國晶片製造商合作,重新設計部分核心晶片,以便使用在中國更容易獲得的較舊、不先進的技術生產這些晶片。

華為資助深圳新創公司鵬芯

不只和黑名單企業合作,華為也在資助深圳一家新創公司鵬芯,這家公司已經為一家半導體製造廠訂購晶片設備,包括外國供應商的設備。

根據公開記錄和衛星照片,新創公司鵬芯微電子科技公司由前華為高管經營,正在華為總部附近建設廠辦。匿名的知情人士透露,預計華為將購買鵬芯大部分產品,鵬芯計劃最早在2023年上半年收到晶片設備。

知情人士透露,鵬芯的目標是14奈米和7奈米製程,不如台積電和三星等公司的能力先進,但對中國晶片製造商來說仍然是一大挑戰。

鵬芯計畫年產2萬片晶圓

鵬芯已經挖角多位華虹半導體和台灣聯電的高級工程師,也跟武漢弘芯聘請工程師,但號稱將投資200億美元的武漢弘芯已在2020年底倒閉,鵬芯官網介紹其目標是到2025年達到2萬片晶圓的產能。

如果鵬芯起步成功,這家公司可能有助華為迴避華盛頓對華為的制裁。即使鵬芯保持低調,還是引起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的注意。

BIS在回應《彭博》的詢問時表示,「該部門知道這家初創公司以及它與華為關聯的指控。BIS持續搜查逃避出口管制的證據,包括與華為等黑名單組織的相關團體,並使用開源、專有和機密情報來證實關聯性,然後在適當的時機,採取我們的行政或刑法執法和監管工具,來解決違規問題。」

鵬芯的目標是14奈米和7奈米製程

目前不清楚鵬芯的戰略計劃是否明確違反美國的貿易制裁。如果該公司打算向華為供貨,那麼它就受到限制,很難跟美國採購晶片設備。

它有更大的自由度跟ASML和東京威力科創等外國供應商購買機台,不過,外商也可能需要申請美國核批,具體取決於所售產品的美國技術含量。

鵬芯發表一份聲明表示,它與供應商簽署協議,目標是從2025年開始生產,但未提及客戶名稱。一位熟悉戰略的人士表示,該公司計劃明年開始研究28奈米技術,比最先進的製造技術落後6代。

華為處於美中緊張局勢的核心。川普政府2019年將該公司列入黑名單,並敦促英國和日本等盟國移除華韋的電信設備,因為擔心這些設備可能被用於間諜活動。

華為2021年營收衰退約3成

華為付出沉重的代價,受到美國制裁打擊,華為2021年營收衰退約3成。

在被列入黑名單之前,該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供應商,曾是全球前3大智慧手機製造商,直追蘋果、三星電子。華為旗下的晶片設計部門海思堪稱中國國內半導體產業的基石。

但是,美國的制裁行動將華為趕出許多海外市場,華為2020年底被迫出售榮耀品牌智慧手機業務,並被切斷採購美國晶片、設備與相關技術的機會。華為創辦人任正非今年一份內部員工備忘錄指出,面對美國的制裁,公司發現發展更困難。

鵬芯沒有能力建立晶片製造業務,無法供貨給華為,但這家新創公司幫助華為整頓智慧手機和伺服器等幾個關鍵領域。目前不清楚該公司是否使用海思的資產、知識產權或人員。

美國將限制半導體技術輸出到所有中企

拜登總統的政府準備對中國獲得晶片技術採取新的限制,勢必影響鵬芯與類似案件。知情人士表示,商務部計劃最早在本周推出一攬子規則,收緊出口到中國的半導體技術的限制。 

美國政府計畫黑名單範圍超越將華為和中芯國際等個別公司,轉而對所有中國公司施加限制,包括中企禁止購買人工智慧(AI)晶片。白宮還考慮頒布一項行政命令,限制美國投資中國科技公司。

「我們之前採用滾動規模的方法,即我們只需要領先幾代。但我們今天的戰略環境已經改變。依照某些技術的基礎性質,例如先進的邏輯和記憶體晶片,我們必須盡可能保持領先優勢。」美國國安顧問蘇利文上個月表示。

中國「大煉芯運動」已投入數百億美元

美國嚴厲制裁華為事件激發中共發起半導體自力更生(中國大煉芯)的運動,設定與美國競爭尖端技術的長期目標。政府已向半導體產業投入數百億美元。根據Berenberg銀行研究報告,華為本身已經投資40多家晶片相關的公司。

當前,全球晶片設備市場由5家公司主導——荷蘭的ASML 和日本的東京威力科創,美國的應用材料、KLA和Lam Research。

它們若想賣設備給華為和其他中國客戶,都受到復雜的法規限制。一般來說,美國公司被禁止向中國客戶銷售比14 奈米更先進的設備,14奈米比最新技術落後4代,沒有特殊許可,美國公司不能向華為出售任何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