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橫跨1萬公里 7個台大女生來到馬拉威:「當地資源少但每個人都很快樂...」

全球衛生

今年7月6日,一行人從台灣經泰國曼谷、衣索比亞阿的斯阿貝巴(Addis Ababa)抵達馬拉威的首都里朗威(Lilongwe),花了36小時飛行時間,再乘車5小時,才到達這趟行程的主要目的地─馬拉威第三大城市姆祖祖(Mzuzu)。

更多閱讀:專訪》1萬公里長征 台大公衛實地走訪馬拉威 「這個傳染病」比新冠防疫更緊急

「我真的覺得運氣滿好的,事情比我想像中順利很多。」台大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與職業健康研究所專案助理教授陳其欣,也是這次馬拉威「永續健康行動」計畫的領隊,接受《信傳媒》專訪時分享。

是什麼樣的原因和契機,讓7個年輕女生在COVID-19疫情尚未停歇之際,仍義無反顧地來到距離台灣10,257公里遠的馬拉威?

這項由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主持的「台大永續健康行動」(Sustainable Health Actions by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SHANTU),是教育部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SR)計畫項目之一,與挪威國際路加組織馬拉威辦事處(Luke International Malawi Office)和屏東基督教醫院合作,在馬拉威推廣全球健康教育和在地關懷。

陳其欣提到,台大公衛學院一直有在推動全球衛生計畫,讓學生能有出國實習的機會,從2012、13年開始就有派大學生到馬拉威,2019年的「永續健康行動」計畫目的是希望透過實踐改善現有公共衛生標準和生活方式的活動,來擴展學生的全球視野和全球健康實踐能力。

台大團隊這次在當地做了哪些永續健康行動呢?

不畏疫情仍前往馬拉威,進行「永續健康行動」3大計畫

問到當初為什麼會選在馬拉威?陳其欣先指出,台大公衛跟馬拉威過去有10多年的合作,「有一位流行病學研究所畢業的吳宗樹學長,在非洲服替代役,退伍後在國際路加組織及屏東基督教醫院,從事國際醫療衛生發展及教育研究工作快15年了,這次也協助我們很多。」

詹長權提到,馬拉威是世界上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在COVID-19大流行中遭受了巨大損失。「我們計劃通過現有的協作網絡,來協助馬拉威實施社區大流行控制和健康促進,以滿足當地當前的發展需求,和支撐達成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陳其欣表示,這個計畫原本起程是從2020年1月1日到2022年12月31日,「我們有通過教育部拿到這個計畫,然後疫情就爆發了。原本在馬拉威的計畫要做婦女衛生跟WASH(水、環境衛生和個人衛生)兩部分,但疫情發生後沒辦法把學生送過去,在非洲原本就有很多大型NGO包括WHO等,這些NGO後來資源也全轉去做防疫。我們也想送一些物資過去,想說轉方向但仍符合原本的架構,結果被教育部退回。」經過來回溝通討論一整年,2021年教育部終於讓他們變更計畫內容。

陳其欣指出,這項計畫符合了3個SDG(永續發展目標)中的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6(淨水及衛生),「我們就依照原本的架構,但順應現實的狀況。詹老師常說,『全球衛生本來就是這樣,每天都在變,要保持彈性。』」

而這次赴馬拉威的團員也包括來自台灣、美國、日本的學生,整個團隊儼然就是小小聯合國。

台灣小學和馬拉威師生連線,推廣「校園菜園」

陳其欣也說明計畫方向,「第一部分防疫,他們當地也要做新冠檢疫、追蹤個案,我們就遠端連線跟他們分享台灣怎麼做,也透過他們了解當地狀況再給予建議,另外也寄送一些資源像是口罩等。我們2021年就開始遠端協助他們建立EOC(Emergency Operations Center 緊急應變中心),也讓學生進去主導,再找組員跟馬拉威當地聯繫。」

第二部分人才培育,團隊在2021年就有舉辦線上研討會和工作坊。至於第三部分營養,陳其欣提到,馬拉威是世界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當地小孩有嚴重營養不足的問題,且疫情下這個狀況更嚴重,「我們當時就跟全球最大、所有蔬菜種子相關的NGO亞蔬─世界蔬菜中心洽談,發現台灣有一個很有趣的『校園菜園』,可以在校園空地種蔬菜或果樹。」

詹長權分享,這2年來台大團隊便和新北市新莊國小合作,特別是校園菜園、營養改善和永續發展目標教育,所建立的在地實踐標準作業程序,已轉移運用到馬拉威執行。陳其欣補充,在台灣參訪了3間不同國小的校園菜園後,發現校園菜園確實能結合到課程中,但也需要校長、社區、家長會支持,「我們把這些整理成一個評量工具,後來找到馬拉威的Chiputula小學可以做。」

「詹老師覺得疫情都第3年了,在馬拉威當地看起來也還好,不然就還是帶學生去吧!」陳其欣分享,最終定案的計畫主要為3大方向,包括:1. 協助馬拉威北部地區的大流行控制;2. 培養來自台灣和馬拉威的全球健康和健康促進專業人才;3. 促進社區和學校營養、WASH和健康促進。

沒有獎勵制度非洲學生仍「搶著」顧菜園...2個月就收成

團員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所2年級羅苡晅,以及全球衛生學程2年級日籍生Miku Kono河野美空分享,在馬拉威進行實地體驗的第一天參觀了Chiputula小學,「我們受到了師生的熱烈歡迎,這所學校有大約有3,500名1年級到8年級的學生和53名教師,也會見了校長Ollens Msonda先生,並和他討論我們目前正要一起開展學校菜園的永續健康工作項目的校園營養目標。」

陳其欣提到,「Chiputula小學地很大,學生多到要分上午班(7-12點)跟下午班(12-17點)去上課,校長非常積極也全力配合我們。」

台大全球衛生學程2年級的美籍生April Hill也分享,來到馬拉威的第10天,是他們在校園菜園裡看到種子發芽的第一天!「老師們把種子種在苗圃裡 ,我們看到學生輪流從菜園旁邊的小溪裡取水,給發芽中的菜苗澆水。我們也一起為幼苗鋪設墊高的幼苗床、學習如何使用繩索畫出栽種的直線,並在花園周圍撿拾垃圾,打造乾淨安全的菜園。學生們都很熱情且充滿活力,目前種了油菜、大白菜和芥菜。」

Miku分享,「印象很深刻的是,在台灣要徵志工不一定能徵得到,但在那邊是多到要徵選篩掉人,菜園的作業大家都很認真的來參與,全部的人一起來幫忙提水、澆花。」陳其欣也提到,菜園是早、中、午、離開學校都要澆一次,「那邊是0.2公頃的土地,大概要花半個多小時才澆完,是滿大的體力活,但學生都很開心參與。我問他們負責的同學有什麼獎勵制度?他們說沒有,他們很習慣回家要幫忙做家事,同學也很常主動在校園掃地。」

Chiputula小學的學生都熱情地幫忙提水、灌溉,積極參與校園菜園活動。(圖片來源/台大永續健康行動)

「結果他們學生種得滿好的,2個月就收成了!」陳其欣分享,校園菜園在師生們用心灌溉下,比預期長得更快更好,「我們一開始的想法是種的菜給小朋友吃,但3,500人不容易,後來他們決定要把這些菜賣出去,拿到的錢可以來買學生的課本,因為學生現在沒有課本。」

陳其欣也提到,「後來菜賣不完,現在需要去找蔬果販來賣,這部分還要跟他們討論看怎麼做到永續經營的方式。」而針對土壤容易乾涸,詹長權也建議未來若條件允許可安裝太陽能灌溉系統,將對校園澆灌有所幫助。 

校園菜園在師生們用心灌溉下,比預期長得更快更好,2個月就收成。(圖片來源/台大永續健康行動)
讓學生認識不同蔬菜和其營養價值,融入課程中。(圖片來源/台大永續健康行動)

讓學生認識營養缺乏疾病、三高,自己料理營養餐

April和台大社會學系2年級日籍生Rena Yokogawa橫川蓮奈也分享,「我們向7年級學生教了5種常見的營養缺乏疾病,包括維生素A、C、D缺乏症、碘缺乏症和鐵缺乏症,也複習學生在6年級學到的其他營養缺乏疾病,如蛋白質缺乏症(kwashiorkor)和消瘦症(marasmus,嚴重的熱量攝取不足)兩種病,課堂中每個學生都非常投入參與。」

團員台大環境與職業健康研究所計畫研究助理巫姵岑和Miku在第二節營養課中,也帶學生認識糖尿病和高血壓,「同學們了解在WHO推薦量內攝入糖和鹽的重要性,看到他們在活動中努力為食物的糖量配對的積極參與,讓我們對於努力為300多名學生的課前準備感到很有意義。」

台大全球衛生學程2年級美籍生Jade Westlake和羅苡晅提到,向5年級的學生們教授食物組成和營養素的知識課程中,他們把學生分組成一家家不同餐廳,每組用9種不同食材為其他學生(即顧客)製作一餐,「當每小組展示他們的健康膳食給班上同學時,他們很高興地用跳舞來回應。」團員也和學生們一起準備給500多名學生吃的番茄炒蛋,一邊和學生討論不同食物中的營養成分,讓學生們認識台灣美食。

團隊設計不同主題的營養課程。(圖片來源/台大永續健康行動)
當地學生都熱情參與,帶給團員們很多鼓勵和感動。(圖片來源/台大永續健康行動)

「當地資源很少,但每個人都很快樂、敞開心接待人」

「在Chiputula小學的最後一天,當我們收到禮物時,老師們唱著傳統的馬拉威歌曲。最後一次親臨菜園前,我們還為參與校園菜園計畫的師生準備參與證書,和5-7年級的學生們說再見,陳其欣教授也代表團隊對學校表達感謝和鼓勵孩子們的話,最後學生們以擊掌和擁抱向我們告別。」團員們回憶著最後一天的經歷,好像昨天才剛發生一樣。

陳其欣分享,「其實出發前我沒有抱太高的期待,因為有很多人跟你說這種事很容易失敗,可能會怎樣怎樣......不過去到當地後,你看到他們資源很少、薪水很少、擁有的東西很少,但他們每個人都很快樂,不管是社經地位高低、小朋友或大人,他們就是很快樂善良,也很敞開心地去接納你。」

陳其欣笑說,可能因為她看起來就是「很菜」的老師,帶著6個女學生到當地,所以想多照顧,「但我們遇到的人真的都很友善,也給我們很多關懷。」

「台大永續健康行動」與不同機構合作,在馬拉威推廣全球健康教育和在地關懷。(圖片來源/台大永續健康行動)

6週的旅程,儘管第一天轉機就有2個行李箱不見,團隊到的第一晚,經過48小時的舟車勞頓卻發現沒電又沒熱水,其中一個團員還在到了第2天後發現確診......但問到還會想去下一次嗎?每個團員都肯定地說「會!」甚至有一個團員又申請計畫,已收拾好行囊準備再次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