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和平獎》送給普丁生日大禮!俄烏人權團體、白俄公民領袖因反獨裁反戰同摘桂冠

諾貝爾獎

202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出爐!今年和平獎桂冠集中在斯拉夫語系國家,由白俄羅斯人權領袖畢亞利亞茨基(Ales Bialiatski)、俄羅斯人權組織「紀念」(Memorial)以及烏克蘭人權組織「公民自由中心」(Centre for Civil Liberties)共同摘下。

「紀念」和「公民自由中心」皆以紀錄俄軍戰爭罪聞名,而畢亞利亞茨基一直積極反對白俄獨裁總統魯卡申柯(Alexander Lukashenko),即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的忠實盟友。

好巧不巧,今(7)日正是普丁70歲大壽,一名記者詢問這份諾貝爾和平獎獲獎名單是否是「送給普丁的生日禮物」?委員會代表予以否認,但指普丁在國內外壓迫人權工作者的行為,確實讓他們在遴選時納入考量。

白俄人權領袖至今仍遭關押候審

60歲的畢亞利亞茨基是1980年代白俄民主運動先驅之一,終身奉獻給和平推動白俄民主化,2022年他獲頒有「另類諾貝爾獎」之稱的「優質民生獎」(Right Livelihood Award)。

1996年白俄政府推動充滿爭議的總統擴權修憲,激起民眾大舉示威,那年畢亞利亞茨基成立人權團體「維斯納」(Viasna),支持因參與遊行而被捕的民眾及其家屬。接下來幾年,維斯納漸漸發展為頗具規模的人權組織,持續記錄並抗議當局對政治犯施以酷刑。

畢亞利亞茨基自然成為白俄政府眼中釘,2011-2014年他被捕入獄,接著2020年又因新一波大規模示威而遭逮捕,至今仍在等待開庭受審。

2020年白俄舉行總統大選,當局宣布現任獨裁總統魯卡申柯連任,然而民眾質疑選舉缺乏公平正義,魯卡申柯「球員兼裁判」再次引爆全國怒火,人民走上街頭抗議但遭政府嚴厲鎮壓。

挪威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敦促白俄當局盡快釋放畢亞利亞茨基,儘管希望渺茫,他們仍期待他能親自出席頒獎典禮。

這份得獎名單是否會激怒普丁和魯卡申科,使俄國和白俄得主處境更為艱難?委員會回應他們時常遇到這種兩難,他們嚴肅看待此事,但也明白「這些組織和個人決定冒險,決定付出高昂代價和勇氣,就是為了為自己的信念而戰」,因此委員會也希望藉和平獎殊榮給予他們精神支持。(圖片來源/Youtube截圖自Nobel Prize)

俄烏人權團體都致力紀錄「戰爭罪」罪行

1987年蘇聯人權運動者成立「紀念」,其宗旨為確保遭蘇聯政權迫害的受害者不會被遺忘,因為該組織主張「對抗過去的罪行才能避免發生新的罪行發生」。

「紀念」創辦人包括1975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沙卡洛夫(Andrei Sakharov)、人權鬥士岡努西奇娜(Svetlana Gannushkina),後者3月因參與反對俄烏戰爭示威,而以80歲高齡遭到逮捕。

蘇聯解體後「紀念」發展為俄羅斯最大人權組織,除了建立前蘇聯領導人史達林時代受難者文獻紀錄中心,也系統性紀錄當代政治鎮壓和人權侵犯行為,因此成為最具權威的俄羅斯政治犯資訊來源。

「紀念」一直站在最前線對抗俄羅斯軍國主義,車臣戰爭期間,「紀念」蒐集並核實俄軍及擁俄勢力對平民犯下的戰爭罪和虐待行為,2009年其車臣分部領導人Natalia Estemirova因此被殺害。

「紀念」被俄羅斯政府貼上「外國勢力」標籤,2021年12月莫斯科強制清算「紀念」並勒令其文獻記錄中心永久關閉,但其成員並未放棄,今日仍努力繼續活動。

「他們的信念,正是這世界需要的遠見」

2007年「公民自由中心」在烏克蘭首都基輔(Kyiv)成立,旨在推動該國人權和民主,強化烏國公民社會、施壓政府,協助國家邁向更成熟的民主體制。例如為了改善烏克蘭法治環境,積極倡議烏國成為國際刑事法院(International Criminal Court)成員國。

2022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該中心開始記錄俄軍對烏國平民的戰爭罪行,和其他國際機構一起合作以落實究責。

俄烏戰爭快滿8個月之際,挪威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希望強調「公民社會」的力量。公民社會一直都能對當權者構成制衡力量,而在這充滿挑戰的時刻,其每位成員都有責任反對侵略和戰爭。

委員會指出,頒發此一殊榮給這畢亞利亞茨和俄烏人權團體,是向他們支持人權和民主的傑出工作表現致敬,也肯定他們對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3國和平共存付出的努力。

「他們的信念,這正是今日這個世界需要的遠見。」委員會代表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