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確診降到1萬才算「流感化」?蘇益仁:無科學依據 流感每天3萬都能承受

新冠疫情

13日國內邊境解封,改採「0+7」入境免隔離模式,全球旅遊疫情也調降至第2級「警示(Alert)」,僅美國對台的旅遊狀態警示仍屬於邊境嚴管的3級。

對於防疫政策、邊境管制逐步開放鬆綁,許多民眾也好奇究竟新冠肺炎何時才能定義為「流感化」?疫情已邁入第3年,雖病毒不斷變異,但整體走向大致清晰,還需要將新冠肺炎列為第5類傳染病嗎?

衛福部部長薛瑞元12日在立院接受質詢時,被問到「流感化」的定義為何?新冠肺炎達到流感化還需要哪些條件?

薛瑞元指出需要2條件,「第一個條件嚴格來說要等WHO解除PHEIC(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但就會比較久一點。」第二個條件則是,若疫情看起來致死率跟重症率並沒有大幅改變,確診數也往下走,「確診數差不多降到1萬左右或以下,大概可以確定往下走的趨勢。」

(更多閱讀:10/13開國門、疫情警示降回2級》新冠何時可定義「流感化」?薛瑞元曝2條件 )

但新冠確診數真的應該降到每日1萬以下,才能算是「流感化」嗎?專家怎麼看?面對秋冬新冠、流感雙夾擊,又有哪些防疫策略?

「流感每天3萬人都能承受,為何新冠要到1萬以下?」

2003年SARS時期擔任疾管局局長的蘇益仁,接受《信傳媒》電訪時直言,「1萬這個數字是怎麼算出來的?有什麼數據說出這個數字?」

蘇益仁解釋,台灣往年大約1、2月是流感流行期,「大概有10%的民眾會得到流感,如果是跟去年不一樣的病毒株型、比較嚴重的話大概會到20%,但就算是10-20%也不會去啟動第5類(傳染病防治法)或是隔離。」

他進一步指出,如果用10%感染率去算大約是200萬人確診流感,「1個月大概就是100萬人確診,每天大約3萬人,流感我們每天3萬人都可以承受了,為什麼(新冠)一定要到1萬以下?」

蘇益仁表示,當然如果新冠每日確診數在1萬以下更保險,「因為致死率千分之1,每天中重度大概在100人以下,醫療能量大概就能承受得住。但我想強調的是,我們在做這個決定時,政府採取的科學背景依據是什麼?像英國他們認為如果中重度醫療能承受的話,就可以解封了。」

(延伸閱讀:全球旅遊警示降級 指揮中心不降級》蘇益仁:現在不論專業、制度跟法規面幾乎都沒章法 )

蘇益仁:符合「這個條件」就能解封

從SARS時期的戰役制訂《傳染病防治法》到現在新冠肺炎,蘇益仁感觸良多,「所有傳染病的政策執行,最後的決定就是中重度病人的比例、人事醫療能量有沒有辦法承受,這是最終的目標。我們現在有人說(每日確診)3千、有人說5千、有人說1萬、有人說2萬,其實就是要比照流感的標準去做,用10%(感染率)去算就可以知道。」

針對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日前提到疫苗、藥品和快篩等緊急使用授權(EUA)都需要指揮中心存在才有法規依據,因此目前新冠肺炎和指揮中心都還不能「降級」,對此蘇益仁解釋,緊急使用授權(EUA)的法源來自藥事法,是因應緊急公共衛生情事需要,而非指揮中心成立,且指揮中心是SARS後才有的機制,但緊急使用授權在這之前就已有相關辦法存在。

那麼對於藥事法、傳染病防治法,目前是否需要再次修法釋憲?

蘇益仁無奈表示,「我也不曉得,這就是我們國家的問題,像中國我也不曉得他們現在根據什麼標準還在清零,台灣的科學家是不敢講話,到最後就有幾個臨床醫師都從病人的觀點決定國家防疫,但防疫政策跟醫療是兩個不同的思考,傳染病防治法或這些措施都是公共衛生的立場,醫療端唯一要看的就是醫療量能要能承受住。

確診及居隔者11/26無法投票》專家:應「降級」比照流感

蘇益仁強調,現在最大的挑戰是秋冬面臨流感和新冠雙夾擊,「這會發生什麼事我不知道,如果真的是這樣,可以接受到明年3月再觀察決定。但不管如何應該要回到疾管署跟醫療層面思考台灣未來的防疫要如何執行,因為疫情3年了,全球也都已經改變了,只有台灣跟中國兩個難兄難弟。」

他指出,所有病毒演變到這個階段,已經不會像一開始重症比例突然變嚴重,「要多久才能解封或是開放、降級?這段時間其實是讓我們準備的工作時程,比如說要2週或1個月。由3年來看全球的演變跟台灣的演變,台灣專業、法規、制度跟行政決定應該要從整體去思考。」

而距離11月26日舉行的九合一大選還有一個多月,對於指揮中心規定確診者若還在7天未解隔期間或居家隔離檢疫者,都不能進入投票所投票,僅4天自主防疫者可投票,但須提供2天內快篩陰性檢測結果。

九合一選舉11月26日即將登場,但依目前染疫人數推估,屆時恐有許多人無法投票,對此專家表示新冠肺炎應從第5類傳染病降至第4類。(圖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對此蘇益仁表示,「最好的作法是將新冠肺炎從第5類傳染病降至第4類。」他認為一旦降級就沒有隔離、自主健康管理的問題,可以回到流感重症的作法,僅新冠重症患者才需通報,其餘的人都能外出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