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20大》中國第3季GDP3.9% 專家駁「應是負值」 台灣慎防捲入後習接班鬥爭 

中國議題

24日政治大學國際關係中心邀請專家學者解讀中共新人事布局,國關中心主任寇健文認為新名單充分反映習「不分享權力」的性格。

然而在此情況下如何建立糾錯機制,正是集權體制所面臨最大的問題,畢竟「中國歷代這麼多皇帝,即使是再好的皇帝,也沒有人不犯錯。」寇健文說。

談及習未來接班問題,寇健文指出「強人政治無法繼承,一定是鬥爭出來的」,後習時代中國高層政治恐陷激烈鬥爭和混亂,此時重點便在於「台海是否會被拉進去?」

將上海封城的李強有能耐出任總理?

無論是清理「低端人口」的北京市委書記蔡奇,或執行封城的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兩人成為政治局常委,寇健文認為反映「政治忠貞、貫徹命令」成為習用人優先標準。

根據寇健文,習的人際關係分為三類:親信組成的「我群」、必須強烈鎮壓的「敵群」還有既非政敵也沒有能力或野心取代他的「他群」。後者在政策上或許和習看法不同,但路線上與習沒有嚴重衝突,然而20大屬於「他群」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副總理胡春華、政協主席汪洋、政治局常委陳全國卻都出局(政治局)了。

展望與探索雜誌社特約研究員郭瑞華解讀,李克強是因經濟理念與習不同,胡春華已達兩任10年期限,陳全國恐是健康不佳之故。

外傳李克強或汪洋可能取代王岐山任國家副主席,中共研究雜誌社特約研究員吳仁傑肯定兩人確實有機會,不過那僅是負責分擔外事任務的禮儀式職位。

中共中央委員會、政治局整體皆有「高齡化」現象,少數民族在前者人數幾乎腰斬(16減為9人)、後者則根本沒有女性委員,寇健文指這反映習不僅不搞權力平衡,性別、族裔平衡亦然。(圖片來源/中國國務院官網)

至於預期出任總理、躍升中共「二把手」的李強,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陳德昇質疑他專業學識有限,在中央缺乏力量、在地方又因上海封城3個月造成許多社會問題和疏離,同時又沒什麼國際經驗,他是否足以應對國內外形勢的劇變和挑戰,還得打一個問號。

對台政策不變,為未來攻台備戰

李克強等人出局,外長王毅、中央軍委副主席張又俠卻能打破「七上八下」潛規則入(留)局,郭瑞華指這反映中共的外交和軍事需求,勢必影響兩岸關係和對台工作,尤其是有實戰經驗的張留局,代表習正在為未來備戰。

而原東部戰區司令員何衛東升任軍委副主席是否意味對台軍事壓力升高,吳仁傑坦言不確知何是否為鷹派,但他在南京軍區、東部戰區任職時間相當長,對台海狀況和作戰有一定掌握與了解。

但吳仁傑也提醒,何衛東並非分管戰備訓練的第一副主席,而是執掌政工和黨工作的第二副主席,不必過度解讀他的角色。此外,他料想在軍委會排名第一的委員李尚福將接掌國防部長。

至於中共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吳仁傑認為將以「一習二王」(指王毅和王滬寧)為主軸。

有「中共意識形態總管」之稱的王滬寧晉升政協主席,料將擔任對台小組副組長,不過寇健文指中共對台政策不會出現顯著變化,因為王的工作不是對台提出新倡議,而是執行8月公布的第三份對台白皮書。

 中國公布第3季GDP3.9%,專家駁「應是負值」 

另一方面,陳德昇看李克強、汪洋等人出局,認為可能是市場理念、封城作法等路線之爭所致,其後反映的經濟意涵值得關注。

當中國將「政治忠誠」置於市場法則之前,陳德昇直言「接下來中國經濟形勢沒有太多樂觀的理由。」中共「重政治、輕經濟」,在習領導下經濟被視為可階段性犧牲之物,如此一來,習政府的經濟決策、政策品質是否足以化解中國當前經濟危機?

24日中國官方公布第3季GDP成長為3.9%,儘管如此,陳德昇評論這數據不僅令人無法相信,實際數字甚至可能是負值。

陳德昇表示,中國在經濟成長、永續發展、和世界經濟互動接軌都面臨進一步挑戰,而近日美國出手打中國晶片正中要害,中國科技領域未來幾年要有重大突破將十分辛苦。

上海封城一天就損失100億美元,陳德昇相信中國遲早會放寬清零,但為免落人口實不會二十大一落幕就鬆綁,應該會採漸進式開放。

 習潛在接班人已有端倪?注意習家軍這5人 

縱使習近平有意把國家主席當成終生制,有朝一日他終得交棒給新人,因此其親信彼此分化、互相競逐的情形值得注意。

郭瑞華表示,政治局常委全是習派人馬,代表習已在思考繼承問題,確保接班時刻來臨時大全不會落入非習派手中,自身政策得以延續。

寇健文擔憂,中國從前領導人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的「權力分享」走向習近平的「權力集中」,權力鬥爭將愈形激烈,其風險將在習控制力轉衰,中國將進入「後習近平時代」時達到巔峰。

至於習潛在接班人現在是否已有端倪?「大家都是自己人,但位子只有一個。」吳仁傑點名政法委書記陳文清、王小洪、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以及60後政委丁薛祥(常委)、陳敏爾等人值得關注。

總而言之,只向所謂「歷史」和「人民」負責的習近平缺乏他人監督,如此集權趨勢已對中國構成不利因素,不僅改變中央地方關係、扼殺地方自主創新,也使「李文亮事件」一再重演。而眼看未來習近平影響力愈形顯著,寇健文肯定,增進對習個人的了解,絕對是台灣的中國研究不可或缺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