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畏光以為是白內障...檢查竟是「這一型乾眼症」 北榮引「脈衝光治療」造福逾百位患者

醫療技術

「一年半前我的眼睛嚴重畏光,在家時也需要戴太陽眼鏡,室內白光、電視都沒辦法看,晚上開車也看不清楚,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許小姐指出。

當時眼科診所診斷許小姐是白內障長到中間,需要開刀治療,後醫師想起許小姐有免疫方面的問題,轉介至原先看免疫科的台北榮總,醫師再建議至眼科檢查,「范醫師第一次幫我看診時就說不是白內障引起的,還需要做一些檢查一一排除,結果發現是蒸發型乾眼症合併角膜神經病變。」

過去蒸發型乾眼症治療以點眼藥水、人工淚液及熱敷為主,但台北榮總自2020年起引進脈衝光治療,經由脈衝光治療合併自體血清眼藥水治療後,超過百位蒸發型乾眼症患者,已獲得有效改善。

台北榮總1日舉辦記者會,許小姐的主治醫師─台北榮總眼科部主治醫師范乃文表示,「白內障其實也會畏光,但我們會用儀器可以檢查白內障的嚴重度,那因為許小姐的白內障非常輕微,就認為她的症狀不是來自白內障。」之後許小姐進行了4次脈衝光、4次血清眼藥水治療,乾眼症大為改善,畏光也減少了7成、角膜神經病變消失,且神經纖維密度增加。

乾眼症的好發族群落在年長者,但現代人因為生活習慣改變、過度用眼,且使用手機、平板機3C產品頻率大為增加,臨床上有越來越多年輕人罹患乾眼症,到底乾眼症是怎麼樣的疾病?症狀有哪些?脈衝光的治療成效又是如何呢?

美、日研究證實:脈衝光可改善乾眼症患者症狀

北榮眼科部主任陳世真指出,美國眼科醫學會2020年統整國際研究結果,已確認脈衝光可有效改善蒸發型乾眼症患者的乾眼症狀、淚膜穩定度與眼瞼板腺功能;日本研究也顯示,脈衝光治療對於混和型乾眼症(合併缺水與蒸發型乾眼症)也有一定效果,但無法改善淚水的分泌、眼瞼板腺型態,而對於乾眼症引起的眼角膜破損的治療效果尚待評估。                                                  

北榮一般眼科主任陳克華提到,「乾眼症是這時代的夢靨,根據健保資料庫統計,乾眼症人口隨著年齡增加,且逐年增加,在3C時代乾眼症不但人口變多,且有年輕化趨勢。」他強調,乾眼症看似簡單,其實是非常複雜且難處理的疾病,眼科醫師也需要有更多新武器來因應。 

范乃文也指出根據日本研究發現,乾眼症30多歲的族群有增加,推測跟3C產品使用有關。依照國際組織定義,乾眼症是眼表無法受到穩定的淚膜保護,導致眼睛有不適症狀,以及可能伴隨眼表細胞受損與一定程度的發炎反應。她進一步說明,「保護眼表的淚膜的成分並非只有單一水層,其他層的問題亦可導致淚膜的不穩定而造成乾眼症。」

乾眼症依成因可分3大類:缺黏液、缺水和蒸發型(缺油型)乾眼症,若結合兩者以上原因則為混和型乾眼症。  

保護眼表的淚膜的成分並非只有單一水層,其他層的問題亦可導致淚膜的不穩定而造成乾眼症。(圖片來源/https://www.allaboutvision.com/eye-care/eye-anatomy/lacrimal-gland/)
淚膜的成分總共有三層,最內層的黏液層可讓水分均勻貼附在眼表細胞表層,中間的水層提供水份,最表層的脂質層可穩定水份避免蒸發過快,而脂質層主要由眼瞼板腺分泌。(圖片來源/台北榮總提供)

而患者屬於哪一種乾眼症,醫師會評估淚膜的穩定度,觀察眼表各組織的表現,檢測水份的分泌量與淚膜中脂質的品質與量等,仔細檢查後確認屬於哪一類型的乾眼症再對症下藥。

范乃文指出,研究顯示在東方國家,缺油型的乾眼症盛行率比缺水型乾眼症多,而造成缺油型乾眼症的原因多半來自於眼瞼板腺功能不良,可使用含有油的人工淚液、局部消炎的藥水或熱敷幫助改善眼瞼板腺功能,如上述治療未顯著改善,需由專業醫師評估是否可藉由脈衝光治療改善。

脈衝光治乾眼症》3次療程可維持9個月到一年

關於脈衝光治療乾眼症,范乃文解釋,脈衝光利用多重機轉治療乾眼症,包括提供熱能軟化阻塞的油脂,收縮血管抗發炎、抗氧化,刺激調控眼瞼板腺的神經,促進腺體分泌。

台北榮總引進的脈衝光機器一個療程分3次施行,每次治療所需時間共約5分鐘,其包含準備流程、脈衝光跟眼瞼板腺擠壓術。第1次與第2次治療需間隔2週,第2次與第3次治療需間隔1個月,若較嚴重患者可由醫師判斷是否需要再隔1個月進行第4次的治療。改善顯著的患者可能在第一次治療後就可以感到有短暫幾天乾眼症緩解,經過第2、3次後效果會更加明顯且持續,一般效果可維持9個月到一年。

范乃文建議每次治療完後防曬一週,患者治療完後回家可熱敷,但不建議自行按摩,「可能會壓迫到眼球造成玻璃體退化導致飛蚊,臨床上並不建議。」至於熱敷,患者每天早晚各熱敷1次、每次10分鐘、水溫大約40度,也可用市售熱敷眼罩較不易降溫。

許多民眾也擔心是否會有副作用?

范乃文表示,乾眼症脈衝光的副作用很少見,「我的病人是從來沒有發現過,國外文獻指出少數可能出現皮膚的紅腫、水泡、睫毛掉落或飛蚊等,但多為可自行修復的狀況,因此在操作脈衝光時醫師會使用眼睛保護蓋遮住眼睛,避免脈衝光對眼球的傷害,而皮膚有較深色的斑點或色素時會使用貼片遮住,以避免色素過度吸收能量造成不舒服。」

范乃文建議每次治療完後防曬一週,患者治療完後回家可熱敷,但不建議自行按摩。(攝影/陳稚華)
台北榮總引進的脈衝光機器一個療程分3-4次施行,每次治療所需時間共約5分鐘,一次費用為6,000元。(圖片來源/台北榮總提供)

眼科醫師:從日常「3件事」預防乾眼症

范乃文也強調,若以人工淚液或脈衝光治療乾眼症無法獲得有效改善,需注意是否有角膜神經病態性疼痛,即為因角膜神經的病變造成眼睛不適或畏光,如經由共軛焦顯微鏡檢查確認角膜神經異常,可使用自體血清眼藥水治療改善。

她指出,「自體血清眼藥水取自患者自身的血清稀釋後配製而得,過去數十年國內外研究已證實在嚴重乾眼症與一些角膜上皮癒合不良的療效。因自體血清含促神經生長因子,近幾年來國外研究也證實可改善角膜神經病態性的疼痛與造成的畏光。」

范乃文提醒,乾眼症所引起的眼睛不適,除典型的乾澀外,還包括癢、刺痛、異物感、疲勞、酸澀、反射性流淚、間歇性視力模糊、有分泌物,看東西無法久看等。至於要如何減少並預防乾眼症的發生?她建議:

1. 養成規律的生活

2. 飲食均衡

3. 避免用眼過度

許小姐(右3)是蒸發型乾眼症患者,進行了4次脈衝光治療後乾眼症大為改善,畏光也減少7成,左1左2為一般眼科主任陳克華、眼科部主任陳世真。(攝影/陳稚華)

范乃文強調,「不要等到眼瞼板腺萎縮才治療,如果很嚴重、萎縮到剩下一點點腺體,使用脈衝光的效果會下降。」她也表示,乾眼症為慢性的眼表發炎反應,若疑似有乾眼症,應尋求適當的醫療幫助,避免造成眼表的長期發炎反應與潛在性眼表受損的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