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約10萬人患「類風濕性關節炎」 醫:3症狀都符合確診率超過8成

醫療保健

什麼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主要的目標是全身各個大小關節,是關節破壞力最強的關節炎,長期關節發炎導致關節破壞甚至變形。中國人的盛行率約0.4%,較諸白種人的1%稍少。在台灣大約有10萬人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男女比例約為1:3,中年婦女比較容易發病。

類風濕關節炎最常見的症狀是:

1.雙側近端手指關節(從指尖算來第2和3列關節)和雙側腕關節腫痛。

2.早晨關節僵硬超過1個小時。

3.關節炎持續6周以上。

如果以上3項都符合,確定類風濕性關節炎超過80%。

類風濕性關節炎初步評估和診斷

醫師會幫你檢查類風濕因子RF、急性發炎指標(紅血球沉降速率ESR和C反應蛋白CRP)、抗核抗體ANA和必要時檢查抗環瓜氨酸肽抗體ACPA、受侵犯關節的影像檢查。

類風濕關節炎主要依據臨床診斷,醫師一般使用美國風濕病學會的建議(西元2010年)作標準。診斷項目:

1.關節侵犯數目(最好至少有一個是小關節);

2.血清學指標(RF或ACPA);

3.急性發炎指標(ESR或CRP);

4.症狀持續週數(≥6週)。

特別注意事項: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的類風濕因子陽性率約85%。大約15%的病人類風濕因子陰性,這些病人還是極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請遵從醫師的臨床判斷。

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的藥物

傳統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物包括非類固醇消炎藥物、類固醇藥物、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DMARDs)。

1. 非類固醇消炎藥:具有減少關節腫痛的症狀,但不會減緩關節受侵蝕、變形和殘障的病程。

2. 類固醇:快速有效減輕關節的發炎症狀,但最好短期3至6個月使用。如需長期服用類固醇,建議使用低劑量類固醇,每天至多半顆,以避免副作用。

3. 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可以減緩關節受侵蝕、變形和殘障的病程。其中最重要的藥物是Methotrexate(滅殺除癌錠),必要時可以加上第2種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

醫師每隔3至6個月會依據DAS28(28處關節疾病活動度積分),藉由28處關節中有壓痛或腫脹之關節數、紅血球沉降速率與病人整體健康狀態,來評估類風濕性關節炎疾病活動度。

病患在接受至少2種DMARDs(methotrexate為基本藥物)之充分治療6個月以上,而仍無明顯療效,即DAS28總積分≧5.1者(高疾病活動度)。可以向健保署申請使用生物製劑或小分子標靶藥物。這類嶄新的治療可以使60-70%關節炎會明顯改善,40-50%會改善一半,20-30%幾乎沒有關節炎。這些藥物還是有某些副作用之發生。醫師在處方藥物前會進行風險評估或預防投藥。

雙手關節腫痛,應及早尋求診斷,盡快接受2種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治療。如果仍無明顯療效,申請使用生物製劑或小分子標靶藥物。類風濕性關節炎6個月以內就開始侵蝕關節。避免關節受侵蝕、變形和殘障的唯一方法:早日勇敢接受疾病調節抗風濕藥物治療。

原文作者為新光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主任 莊志誠醫師,本文轉載自第372期《新光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