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放寬防疫皆大歡喜?中國學者:北京「先禮後兵」將再加強控制人民

中國議題

本文作者為:錢楠筠,中國學者,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凱洛格管理學院教授,她也是該校「中國實驗室」及「中國經濟實驗室」的創始主任。

中國領導人一直知道他們終究得放棄清零政策,而且他們等得愈久,轉型陣痛期就會愈長。然而他們似乎陷入清零泥淖中,無法放下它向前走。接著新疆一場公寓大火導致10人死亡,由於封城,民眾逃生路線上的門和出口遭到封鎖。這激起1989年天安門事件後中國最大規模反政府示威,並促使當局終於決定放寬清零限制

這些示威抗議,反映近3年強力封控下民眾不斷累積的沮喪和憤怒情緒,許多家庭被關在家裡長達數月,無法探視垂死的親屬,無法獲得穩定的醫療服務,或甚至出門購買食物。

與1989年天安門事件相比,政府的回應顯然溫和許多:相對而言,警察這次比較沒有訴諸暴力驅散示威,但這一部份是反映警方有能力以新監控技術追蹤並勸退抗議民眾。不過中國當局同樣傾聽了示威者的心聲,決定撤銷一些嚴格的防疫措施,像是要求民眾在國家機構進行隔離。

然而,脫離清零政策會是一條艱困的漫漫長路。這不只是從公衛觀點而言,近日動盪也指出未來幾年中國恐面臨更廣泛的政治挑戰

清零攸關權力鬥爭,習近平面子掛不住

中國領導人早知道自己該採取什麼行動放棄清零,他們必須提升疫苗接種率、引進更有效的外國疫苗以強化民眾的免疫力,尤其是年長者的免疫力。否則,流行病學家預估,貿然鬆綁恐導致中國有100-200萬人死於新冠肺炎。

確實,由於中國人口高達14億人,就算200萬人死於新冠肺炎,死亡率仍遠低於美國──美國有3.3億人,死亡數超過100萬人。然而,中國政府這幾年不斷吹捧自身清零政績、民眾忍受嚴格封控措施之後,中國民眾恐怕不會覺得這種差別有什麼好值得高興的

中國之前就曾嘗試放寬防疫禁令,只在病例飆升時再度收緊措施。這種模式很可能繼續下去,直到夠多的年長者完成接種,而且政府和民眾都能接受感染和死亡風險升高。如此一來,中國將遵循其他國家腳步,邁向後疫情時代「新常態」這條不是很穩定的道路。

讓中國和其他國家有所不同的是政治風險。清零是一場閉門權力鬥爭的主軸,一方是主張強硬手段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一方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等溫和派,他們希望為經濟成長放寬嚴格規定。

最後習近平輕鬆勝出。中國繼續維持清零,習近平成功獲得前所未見的第三次中共總書記任命,而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領導班子中,李克強等人遭習派人馬取代。習近平在其政治勝利巔峰上──也就是10月中共20大──才再次強調清零的重要性,如今不到2個月就轉而放棄清零,對習的可信度不啻為一記重擊

反對任何政策,就是反對習近平

但這也不只攸關習近平一人,這齣清零戲碼恐危及整個中國政府的合法性,以及長達75年的一黨統治

這是因為中國的專制政體,掩飾了他制度上的不穩定。民主政體下公民對政治人物的表現不滿意時,能以選票「下架」他們。由於選舉就是民主政治框架的一部份,領導階層換人並不會動搖該制度的穩定性。然而中國缺乏一個正式機制,讓公民能有意義影響政策,因此民眾勢必得訴諸「非法」方式表達他們的不滿,像是示威抗議

這些體制外活動不僅削弱國家制度結構,尤有甚者,一黨專政下為反對政府某項政策發起示威,已構成反對這個政黨,還有這整個政權。

這在今日尤其是如此,因為習近平把權力集中到自己手中,進一步鞏固了權力。事實上近日的示威中,一些抗議民眾呼籲習辭去總書記職位,甚至要求終結中共統治。這樣的訴求比天安門運動還要激進得多,而當年中共高層的權力還較為分散。

在今日的中國,不同意政府任何政策等同不贊同習近平和中共。這對溫和派人士構成兩難:如果他們不支持政府在某件議題上的官方立場,他們必須在挑戰它,以及捍衛中共合法性、政權穩定性之間做出選擇。

防「抗議上癮」中共未來將加緊控制社會

對於示威活動,政府無疑將採取措施避免它們再度爆發。疫情之前,中國當局通常是以加強警方監控應對各地抗議聲浪,藉此削弱民眾抵抗意志,這次看來也不會有所不同。中共絕不希望他在清零方面的讓步,反而鼓勵民眾在對政策感到不滿時動輒上街抗議。因此,就算政府放寬防疫限制,他們將進一步收緊對社會的控制。

近日最新發展為中國民眾帶來的是雙重訊息。樂觀的人會說放棄清零終於在望,政府回應了人民的要求,而示威在沒有流什麼血的情況下平息。同時,悲觀的人會指出民眾拒絕政府的清零規定,不僅提高下次再出現爭議政策時的政治風險,他們也預見接下來幾年,政府很可能在愈來愈不穩定的環境中再收緊控制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是由《信傳媒》洪培英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