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龍:台灣經濟並非沒成長 而是財富分配出問題

財經犯罪

台灣薪資凍漲16年,市面上愈來愈多教民眾如何賺錢、投資理財的書。不過在學著賺錢、投資的同時,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你的錢似乎還是愈變愈少?為什麼你的錢繳給政府後,像是丢到大海裡的石頭一樣,沒有回音?

除了開源以外,節流其實也蔚為重要,而台大法律系退休教授陳志龍的新書《集團化公司治理與財經犯罪預防》,就是一本告訴你真正的「省錢源頭」在哪的著作。

政府、財團交相賊,吃掉你我權利

為什麼你的錢愈來愈少,原因其實不是你不努力,也不是你不理財。而是我們都正在面對一場由「貪婪」所引發的金錢遊戲。隨著全球經濟競爭愈來愈激烈,公司的發展開始朝向集團化,不管是以控股公司、關係公司或背後控制模式出現,其所衍生出來的各種掏空弊案,都正在侵蝕你我的財產。

作者陳志龍曾說,「這是一場業者毫無成本的金錢遊戲,」如書中舉例,2000年左右財政部迅速地接管36家體質有問題的基層金融機構,令其退場,但若干年後竟然有十餘家當初體質欠佳的金融機構可以復業,由原本的股東繼續經營管理,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更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台灣有金融監理單位或司法機關,竟然都沒有辦法遏止或預防財經犯罪的發生。陳志龍在書中提出,財經犯罪愈發嚴重的主要原因,另一項就是因為我國的監督機制太過脆弱,根本沒有辦法發揮制衡功能,最後甚至有同流合汙的情況發生,慢慢形成所謂的「綿密糾葛聚合體」。

至於司法,內容指出我國法條對集團犯罪並沒有具體規定,對於很多上市公司的問題,也還是用民法的觀念來詮釋,但這之中其實應該是行政法的問題,甚至牽涉到刑法。而司法機關濫權追訴或不追溯的行為,其實同樣是在侵犯人權。

以系統性的論述,讓真理愈辯愈明

簡單來說,「台灣經濟並非沒有成長,而是財富分配問題。」財經犯罪由財團、監理單位、司法機關等環環相扣,甚至形成共犯結構吃掉人民的錢。

事實上,相關論述在社會上並不少見,但恐怕都流於陰謀論或八卦。但陳志龍的書幾乎算是台灣第一本將財經犯罪以系統性論述建構起來的著作,不僅分析了財經犯罪的手法、問題的癥結點,最後也提出省思以及解決之道。

陳志龍曾提過,在寫書的過程中屢屢遭到外界質疑,甚至也有人要求他改稿、改內容,「但真理會愈辯愈明,像德國當時進行改革,也有很多反對的聲音。不過就是因為社會上存在各種爭論,才能慢慢得出真理。」

作者不畏流言蜚語,勇敢寫出別人所不敢寫、不敢談的。至於身為讀者的我們能做些什麼?陳志龍在書中呼籲,民眾應該從小就加強金融教育,對公司治理的真正意義和發展困境也應該要有所了解。「切勿身為獵人,卻不想研究獵物,最後反而被獵物吃掉,更助長財經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