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已死》貿易障礙終究導致戰爭 劉泰英: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率3% 、台灣2.5%

國際經濟

台綜院創辦人劉泰英14日出席研討會,對台積電集團創辦人張忠謀提出的「全球化已死」,他說「從歷史來看,常常都是有貿易戰,好幾百年了,經濟有困難後就產生保護主義。」

「但保護主義興起久了,大家發現對全球的經濟發展反而不利的影響,各國又紛紛提出貿易自由化。」劉泰英指出,這是個循環,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是由保護主義引起,因為發動國經濟困難,就用戰爭來奪取市場,全球經濟受創反而更大。

全球興起貿易壁壘,劉泰英指這是歷史循環

所以全球演變成有GATT,再演變成WTO,提出自由貿易,要求降低、去除貿易非關稅的障礙、關稅的障礙。各國有自身政治因素,尤其是強國會逼迫弱國,要做出貿易條件讓步,甚至調整經濟政策。

他指出,所謂的「全球化已死」比較像是貿易結構調整的過程,兩國互相產生貿易壁壘,對全球、對自身的經濟發展都不利。「政治人物、我說政客啦,為他自己的利益,而犧牲全球自由貿易的利益,這是不對的,所以我一直主張貿易要自由化。」

劉泰英觀察,美國、日本、韓國、台灣等中國主要投資國,在武漢肺炎疫情之後逐漸撤出中國,朝向南亞各國布局,進行激烈的供應鏈調整。

全球供應鏈調整,印度和東南亞國家將崛起

「印度一定會起來。」劉泰英看好印度的崛起,因為人口紅利豐沛,總人口數超過中國,工資便宜,印度人的素質還蠻不錯的,勞動密集產業會往工資低的國家,複製中國30年前的成功之道,這樣的受益將有利於印度、東南亞國家的發展。

他表示,即便全球價值鏈的主要參與者美國、台灣、韓國等正在調整供應鏈布局,但眼前各國政府、企業卻面對的是經濟成長的欲振乏力。「本來各國年初的時候對明年預測看好,俄烏戰爭以後,對2023年預測5%,打了三折,剩下1.5%。」

明年經濟樂觀不起來,但也不用太悲觀

劉泰英指出,俄烏戰爭最重要影響導致能源價格飆漲, 嚴重衝擊經濟發展,加上疫情的關係,使得各國的投資決策陷入猶豫、觀望,經濟發展停滯、成長率降低,又影響人民消費意願,成為一個負面循環。

俄烏戰爭打亂了各國預期,雖然各國的經濟學家灰頭土臉,但劉泰英認為,2023年也有光明的一面,例如邊境管制鬆綁,中國、台灣也慢慢鬆綁邊境管制,使得消費會提高,特別是民間消費提高,也會刺激投資。

「我認為明年樂觀不起來,也不用太悲觀。」劉泰英指出,明年全球經濟不可能維持高度成長,但仍然可以成長,國際經濟約維持在3%的成長率,台灣約2.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