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搶藥潮延燒台灣》指揮中心急稱無短缺疑慮...藥師:等缺藥再去平台填已來不及

新冠疫情

隨著中國防疫政策逐漸鬆綁,疫情也即將升溫,各地開始出現瘋狂搶藥風潮,藥師也憂心這波「缺藥荒」將燒到台灣,且預估2週後台灣就會出現缺藥現象。

對此,衛福部部長薛瑞元14日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要民眾不用太擔心,並強調食藥署都有在掌握,一有異常缺貨就會迅速處理。薛瑞元強調,雖有搶藥寄中國的現象出現,但量還沒影響國內使用,因此還不用查。

食藥署也監測,國內470家退燒藥業者近期銷售確實成長,若發現國內有大量掃貨情形,可依《藥事法》限制藥商將同成分藥品出口,維持國人使用6個月庫存。

不過有藥師質疑,這6個月庫存是怎麼算出來的?目前的庫存量真的充足嗎?如果真的出現藥品短缺如何即時因應?

(延伸閱讀:中國防疫鬆綁鬧藥荒》藥師估台灣2週後恐缺藥...籲食藥署盡快盤點庫存別「不務正業」 )

食藥署回應有6個月庫存,若短缺有因應措施

食藥署藥品組科長楊博文接受《信傳媒》電訪時表示,6個月庫存不是指製劑,是指原料藥,「目前原料藥的庫存足以供應6個月,製劑的部分一般來講藥廠會配合醫院或醫療機構的訂單去生產,因為一般製劑生產完很佔庫存、且會有效期問題,除非接到訂單才會約排程,目前清查過後,總體來講原料藥乙醯胺酚原料藥庫存都有達到6個月。」

若真的出現藥品短缺,該如何即時因應?

楊博文表示目前有藥品供應資訊平台,也有藥品短缺核對處理機制,「如果醫療機構、藥局跟藥商發現有藥品短缺,或是慢性藥品可能會短缺的情形可以通報,通報後有委託臨床端幫忙評估這個藥是否有其他替代藥品,包括其他廠牌或其他成分,相關資訊也都會公佈在藥品供應資訊平台,讓醫療機構跟藥局做參考。」他表示,若某項藥品在國內真的短缺時,會啟動專案進口跟專案製造機制。

他也呼籲民眾不用太擔心,「台灣最緊張的時候是居家隔離那段時間,許多民眾確診沒辦法上班,連源頭廠商都缺工,每家醫院又有綠色通道可以直接發藥。現在這個時間點,跟往年因呼吸道疾病較盛行時類似,廠商都有經驗可以因應。」楊博文也表示,現在民眾買藥人數增加,不見得全部是跟中國相關,「可能有一部分是因為最近感冒人數增加、或是需要出國備藥。」

指揮中心曝原料藥庫存量,稱無短缺疑慮

今(15)日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也在疫情記者會中,對此事回應表示,國產口服退燒物暫無短缺,目前看到原料藥物缺藥的品項最缺的是「普拿疼」。

王必勝指出,目前光是與普拿疼同成分的「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單方指示藥品,國內有效藥品許可證有77張,其中47張持續生產,目前庫存量約5,400萬顆,以2019年疫情前的健保每月平均用量估算,約2,000萬顆/月來推算,還有大約2.7個月健保用量。

而目前原料藥可生產數量約21,316萬顆,推估仍有10.6個月健保用量,目前看起來藥物仍然充足。指揮中心表示,國產口服退燒物暫無短缺,臨床端尚有其他種類處方藥品可供退燒使用。

藥師:等沒藥再去「藥品供應資訊平台」填已來不及

不過台灣藥品行銷管理協會發言人、藥師沈采穎,接受《信傳媒》電訪時表示,「今天指揮中心公佈的數字是指疫情前,而且指揮中心的數字是健保資料庫的數字,自費買的那些呢?我幾年前就在講應該要有藥品監測的缺藥中心。」

沈采穎表示,若等沒藥再去「藥品供應資訊平台」填已經來不及了,「食藥署應該知道現在庫存有多少,不是等到沒藥才去填,這個平台後來藥師也幾乎都不想上去填了,就請病人回醫院,因為量不夠的話他們只供藥給醫院。」

她也提到現在有一奇特現象,在基層醫療院所是「以藥換藥」,「像降血脂的藥物優泰脂、氧化鎂、胰妥善都缺,氧化鎂健保才0.16毛,只有2個藥廠在做,因為利潤太低。」

對於中國原料藥恐開始缺貨,楊博文表示國內原料藥來源的部分,在疫情初期就有宣導廠商增加原料藥來源。不過製藥界仍表示,現在全球陸續解封,可能仍會面臨像台灣今年5、6月一樣,包括止咳化痰等用於上呼吸道、鎮痛解熱的藥品都可能會出現缺貨空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