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美國、日本 外媒點名台積電考慮在德國建造第一座歐洲晶圓廠

產業動態

《日經新聞》12月23日報導,台積電正在與主要供應商進行深入談判,討論在德國德勒斯登市(Dresden)建造歐洲第一家晶圓廠的可能性,此舉將使這家晶圓代工龍頭把握 歐洲地區蓬勃發展的汽車業需求。

台積電2023年初將派遣主管團隊前往德國

台積電發言人回應說,不排除在德勒斯登建廠的可能性。知情人士透露,這家台灣公司預計2023年初派遣主管團隊前往德國,討論政府對未來晶圓廠的支持程度以及當地供應鏈滿足需求的能力。

知情人士稱,此次訪問將是台積電高管6個月內進行的第2次訪問,之後很快就會做出是否投資數十億美元建廠的最終決定,該工廠最早可能從2024年開始建設。

2021年,客戶要求台積電考慮在歐洲建廠,但在俄軍入侵烏克蘭後停止初步審查。但知情人士表示,歐洲汽車製造商對當地製造晶片供應的需求持續增長,促使台積電重新考慮建廠的想法。

台積電與歐洲幾家材料、設備供應商進行商談

如果台積電最後決定建廠,將對歐盟產生重大推動作用,歐盟正在競相減少對從亞洲進口半導體的依賴,包括智慧手機、汽車等各種產品的重要零部件。布魯塞爾今年早些時候批准430 億歐元的晶片補貼法案,希望吸引晶片製造商進入歐洲蓋廠。

知情人士透露,台積電與幾家材料、設備供應商進行商談,重點放在他們是否也能夠投入資金,支持新的晶圓廠的建造。

製造晶片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依賴50多種製造設備,例如光刻機和蝕刻機,以及2000多種材料,包括化學品和工業氣體。

製造晶片依賴50多種設備、2千多種材料

「我們會盡力支持客戶。我們不會讓他們獨自在沙漠中行走,需要國家的支持。」一位供應商的高管表示,該供應商將為德勒斯登廠供應關鍵材料。

歐洲能源成本飆漲,以及整體物價高漲,促使美國晶片巨頭英特爾尋求德國政府的更多金援,支持該公司在東部城市馬格德堡投資170億歐元蓋晶圓廠的計劃。

知情人士透露,英特爾仍會投資歐洲,但馬格德堡(Magdeburg)晶圓廠必須具有競爭力。

德國廠將製造22奈米和28奈米晶片

如果台積電推進德勒斯登晶圓廠的建設,將集中採用22奈米和28奈米晶片技術,類似目前在建日本晶圓廠的製造技術。奈米是指一顆晶片上每一個晶體管的尺寸,奈米越小,半導體的功能越強大和先進。

台積電需要考量在德勒斯登建廠,是否會給員工帶來太大壓力。這家晶片製造商已經派出數百名台灣工程師支援美國亞利桑那州完工的新廠,並表示需要另外派遣500至600名工程師,幫助日本建造的新廠。

歐洲、中東和非洲僅約佔台積電一年銷售額的6%,而該集團來自北美的銷售額佔比高達65%。

3大晶片製造商承諾未來10年投資3800億美元

台積電海外擴張產能,正逢英特爾和三星等全球晶片製造商競相擴大產能,全球這3大晶片製造商承諾未來10年至少投資3800億美元,在台灣、南韓、美國、日本、德國、愛爾蘭和以色列建設新的晶圓廠。

根據半導體產業協會(SIA)的數據,美國2020年提出的《晶片法案》在2021年獲得國會通過,已經引發約2000億美元的民間投資,用於提高美國的晶片製造能力。

《Barron’s》網站報導,華府補貼晶片業,是因為舊模式導致高度集中的製造地點,台灣現在佔世界晶片產量的60%和世界最先進晶片產量的 90%。考慮到未來可能再次爆發流行病、自然災害,當然還有地緣政治的風險,這種情況是站不住腳的。

專業新興產業已經開始復興,他們受惠於本地化和區域化的政府主導措施和公私合作夥伴關係。美國以氣候為重點的《降低通貨膨脹法案》和《歐洲綠色協議》等公共資助的努力正促進新技術生態系統的出現。

晶片業遭遇過剩風險

所有這些措施都推動專用半導體的需求。電動汽車等行業可以依賴成熟晶片(10奈米以上的晶片)蓬勃發展,這些技術所需的製造設備要便宜得多。

台積電日前大張旗鼓地宣布,將投資42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蓋2座新的先進晶圓廠,製造最先進的5奈米和3奈米晶片,主要應用國防領域,如超級電腦、量子科學和先進武器系統。

然而,全球晶片產能擴張的速度與規模令人擔心,如果全球經濟增長大幅放緩,晶片業將遭遇過剩風險。但是全球半導體規模2030年有望達到1兆美元,現在晶片製造商必須決定他們將如何滿足這一預期需求,因為建造工廠需要數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