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防疫別再落後》世界各國都在做「基因定序」 能定期掌握新冠病毒是否變異

新冠疫情

公衛學家如何追踪新冠病毒(SARS-CoV-2)變異體(Variants)?

在新冠肺炎(COVID-19)大流行期間世界各地的公衛專家使用「基因定序」來辨識區別病毒標本中的 SARS-CoV-2 變異體。使用稱為基因定序的過程來識別SARS-CoV-2 變體,從COVID-19檢測呈陽性的人身上收集的病毒樣本進行了測,在確定測試為陽性後需要額外的時間來準備和測序病毒樣本然後分析序列數據,這個基因定序數據可能需要幾天到幾週的時間才能取得。

公衛專家們一直在積累病毒的基因定序資料,並且公開上傳在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GISAID)的Tracking of hCoV-19 Variants資料平台上讓世人使用。透過基因定序監測(genomic surveillance)分析這些序列之間的異同、追踪變異的傳播、監測SARS-CoV-2變異基因密碼的變化,可以讓我們了解新冠病毒變異體如何影響公共衛生。對更多SARS-CoV-2 基因組進行定序可以讓我們加深了解哪些變異體在傳播、變異體出現的速度快慢,以及哪些變異體最需要進一步關切、理解、因應。

(更多相關新聞:Omicron毒性減弱仍比流感嚴重》施信如:彰化事件後沒人敢做血清調查 選舉結束應回歸科學防疫 )

在與病毒共存的防疫階段因為核酸篩檢、確診個案的通報都採自願方式,失去政府強制檢測和通報的疫情監控機制之後,各國政府不一定可以察覺新冠病毒在世界各地數量龐大的新冠感染者身上,是否已經產生變異體?針對有代表性的確診者持續且規律地進行基因定序監測,透過足夠數量的基因定序資料才即時且儘早發現發生在境內外的變異體。

根據GISAID網站上有定序且有上傳到Tracking of hCoV-19 Variants資料平台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相較於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等國的基因定序數量、確診者的基因定序比例偏低。

台灣2020年1月10日至2022年12月29日上傳的總定序數量只有2,625例,而日本有506,337例、韓國有105,537例、新加坡有28,151例、香港有15,718例;換算成確診者的基因定序比例,台灣是0.03%、日本是1.82%、韓國是0.37%、新加坡是1.28%、香港是0.62%。如果只看過去一個月(2022年11月30日至2022年12月29日)台灣和這幾個國家的確診者基因定序比率比較,台灣是0.002%、日本是0.13%、韓國是0.013%、新加坡是2.452%、香港是0.011%。

至於新冠疫情方興未艾的中國,因為新冠確診者的真實數字可能遠高於國際上所有的可以使用的統計資料,中國的確診者新冠病毒基因定序真正的比例可能比GISAID資料庫上所統計的數據還低。

美國聯邦政府每周定期進行入境和境內的確診者基因定序,在最近中國疫情在起之後更將每周的確診者基因定序提高到涵蓋30個航班點500例入境確診者和涵蓋各州的750例境內確診者,加上民間機構、醫學中心和大學研究單位自行持續進行數量不少的確診者基因定序,這個官民夥伴合作的基因定序監測,是美國避免另一株新冠變異體侵襲的重要防疫防禦工事。

因應中國新爆發的Omicron對台灣的公衛衝擊,官民要一起合作來健全新冠病毒基因定序監測體系,協力同步提高境內和入境確診者基因定序數量,這是台灣現階段一項必須立即補強的新冠肺炎防疫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