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年反思》民主國家不怕問題 關鍵在有心解決 淺談成功慣性、戰術迷航及責任閃兵

政治

元旦前,先善盡教授責任,交出國科會計畫提案,免得實驗室斷炊,接著準備論文投稿,以維持學術聲譽,才敢放心跨年。

自己習慣將跨年當做儀式性人生反思時刻,雖然它未必真有里程碑內涵,本文所提僅是個人隨想,未必是真知灼見。

台灣社會的十倍速年代

過去一年世情快速起落,天災人禍接踵而至,不確定年代來臨,台灣也閃躲不了。曾聽過一個概念,宇宙面貌不由時間和空間決定,而由速度決定,因為它會改變時空結構,這道理似也適用於人生世態,當事人因應變局的速度(依定義,速度包括方向和速率快慢)將決定其後續生存面貌。

最近,國內政情有點低迷,執政黨和其支持者感受尤深。2022前半年執政團隊意氣風發,躊躇滿志,希望乘勝追擊,擴大地方執政版圖。但才幾個月光景,選戰挫敗,社會批判聲浪高張,人民累積不少抱怨,執政高聲望短期內瓦解,其緣由可能仍讓不少政治頭人百思不解。

不過,台灣社會好像已適應了十倍速年代,才過一個多月,大家喜迎跨年,雖然物價持續高漲,全球景氣不再看好,中國威脅並未降低,年輕人生存壓力也未減輕。執政團隊其實是個有活力、有效率的團隊,累積了不少成功政績,但政情如此起落恐也非無端而生,可能有其長期累積的脈絡。

跨年當夜,我反思到幾個現象,是否認同,大家可以各自解讀。

成功慣性讓人招式用老

牛頓認為:慣性是一種抗拒的現象,它存在於每一個物體,並盡量使其保持現有的狀態,不論是靜止或等速直線運動狀態,除非有外力改變其速度。而且,慣性越大,調控速度的阻力就越大。借此概念,我嘗試定義:「成功慣性」乃個人或團體經由一系列成功經驗所積累的治理慣性,反可能阻礙其因應變遷之速度。

成功讓人陶醉,但成功慣性讓人招式用老。何況,不管政績多輝煌,世情隨時可能曲道而行,複製過往成功模式未必仍可一路暢通。

這次選舉,執政黨訴諸抗中保台危機感、執政光榮感和高效率空戰動員,但社會氛圍逆轉,相同政績不同解讀。更麻煩的是,成功常會進一步帶來脫離現實的自信,讓成功慣性更沉重,也讓一向敏於快速清理戰場,靈活翻轉不利情勢的執政黨在反應民眾感受最直接的黑道猖獗、通貨膨漲及學術倫理等議題時顯得遲緩鈍化。

各黨偏愛戰術忽略國家整體施政戰略

我也曾聽過一種說法:SARS威力高於COVID-19,但變異速度太快,一旦演化錯了方向,也回不去,滅亡隨之而至。不知此說法是否正確,但道理可供參考。

近期,各黨似乎比較偏愛靈活的戰術,而忽略需要長期深耕,實踐價值方向感及生存韌性的戰略運籌。但幾次戰役的勝利,不代表最終將贏得整場戰爭。依循戰略方向,戰術才不致於靈活到迷途不知返。有真實韌性,才能發揮戰術調度對整場戰爭的效用。期待各黨不要為了政權,偏愛戰術而輕忽戰略,失去了核心價值,再怎麼靈活,也可能走入死胡同。

國家施政更要避免戰術迷航,而且戰略比戰術更需要早期部署。臺灣初期因應COVID-19疫情相當成功,但防疫最終關鍵是疫苗,政府未嘗沒想到要扶植疫苗產業,但沒早期形成穩定的戰略,疫情來了就顯得緩不濟急。

2015年台南爆發登革熱大流行,2016年我在行政院科會辦服務,曾和相關單位討論到發展疫苗產業的必要性,也有計畫執行,但後來回歸學界不再參與,登革熱也沒再流行,疫苗產業好像就沒那麼受到重視,直到COVID來臨,聲浪才再高漲,可惜產業根基仍不夠札實。

最近俄烏戰爭讓大家注意到低軌道通訊衛星的重要性,但自主開發的系統預估要到2028年後才符合運作規模,遑論台灣在此國安產業鏈的實力尚待提升,缺乏早期部署、長期深耕的科技戰略,就容易碰到此狀況。現在,只能先編經費租用國外商用系統進行驗證,但是否扣合提高國家防衛韌性之整體戰略尚不可知。

執政黨責任閃兵現象

最近,有些大眾重視的問題,好像發生了責任閃兵現象。執政黨交出檢討報告,社會大眾似乎還不打算領情。另外,不管在那個領域,大家都希望發揮網路世界的空優戰力及眩目的表演渲染力。但實體世界有多少麻煩事,虛擬世界也不會少,網路傳播速度之快已改變了人類文明的運作面貌,這些麻煩事更為複雜。於是,行政部門設法趨吉避凶,閃到一邊,不願當爐主,社會各界則紛紛呼籲協尋,這種現象何時可解?

民主國家不擔心碰到問題,但要有決心解決,執政者必須展現領導國家面對挑戰的意志和智慧,一時挫敗不必喪志,積極回應民情自有機會重返光榮,否則將是執政權幾番交替。

(本文作者郭耀煌為前政務委員,成功大學資工系特聘教授)

本文授權轉載自郭耀煌臉書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