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精工 神韻再現的阿發師林新發

職人

林新發自十幾歲就拜師江吉次學習泉州派漆線、木雕創作與粧佛技藝,入行迄今,已將近45年,他長年在宗教工藝之路上持續精進,受國定古蹟元清觀、縣定古蹟彰化關帝廟等多間廟宇委託修復神像,超群技藝。

飄洋過海的粧佛工藝

「人要衣裝,佛要金裝。」粧佛工藝發展至今已有兩千年歷史,從魏晉南北朝開始,藉由一批批職人匠師們的巧手匠心,把人們信仰的神佛具象立體化。隨著人口遷徙和文化交流,這門手藝從中國福建傳入臺灣,並依傳入地區不同又分為「泉州派」、「福州派」和「漳州派」。而本文所要介紹的主角-林新發藝師,他的粧佛技法即是傳承自泉州派,在其細緻的漆線工法與盤繞下,製作出的佛像立體飽滿、形象靈動活現是最鮮明特色。

2016 至2019 年連續4 年,受邀至國內具代表性的民間傳統工藝展「五湖四海宴」展出作品/林新發提供。

「粧佛」指得是裝飾神尊佛像的一門技藝,「粧」從字面上解讀就是「妝點」之意;「佛」則是涵蓋儒、釋、道三教神祇。而各粧佛「流派」傳入臺灣後,因傳承方式不同影響發展走向,目前「漳州派」已幾近瀕臨失傳。就特色來說,「泉州派」的神尊與座椅也有各別進行雕刻,並特別注重神像架勢形塑與比例。

林新發說,「粧佛」這門傳統工藝結合了木雕和漆藝兩大技法,對藝師技術含量要求相當高,才有辦法將繁複細緻的工序完成。不僅如此,若非對這項工作懷有極大熱忱和過人毅力,是無法從一而終堅持到底。而這條艱難險阻之路,林新發已堅定地走過45個寒暑。

2017 年縣定古蹟彰化關帝廟文昌殿遭到祝融侵襲,林新發細心修復泥塑神尊/林新發提供。

從神像磨砂紙開啟的職人之路

談到拜師學藝的起點,林新發十分感謝引他入門的恩師-泉州派知名藝師江吉次,「13歲從神像磨砂紙開始,當起學徒。跟在師父身旁,花了7年時間把基本功扎穩,慢慢熟悉刀具的修飾技法,學習如何凝摹塑形神像胎體,以及漆線盤繞、彩繪和貼金等步驟,力求把每個環節都做到位。」正因馬步扎得穩在小細節下足功夫,讓林新發日後不管是在雕刻神像神韻還是牽漆線的技巧,無不讓人折服、嘖嘖稱奇。

大型神尊從整塊原木取材,逐步修整成形/林新發提供。

「以前的學徒制,都是慢慢學、慢慢摸這樣過來的。」回想當學徒的日子,林新發對當年點點滴滴仍歷歷在目,像是為了工作好幾天必須住在廟裡是家常便飯。更不用說從磨砂紙進階到漆線技法,一路上遭遇到的瓶頸和撞牆期。讓他印象深刻的,還有調配漆線接觸生漆,所造成的職業傷害。生漆中因富含漆酚會引起人體皮膚過敏,也是俗稱的「漆咬」,讓人感到奇癢無比、紅腫難耐。雖不至危及生命,但卻大幅增加了工作難度。

林新發進一步解釋,粧佛這門工藝說來並不簡單,特別是嚴謹繁複的工序,考驗製作者的體力、耐力和意志力。舉例來說,吹毛求疵的講究從挑選木材就已經開始,乃至開斧、打粗胚、修胚、開臉、入神、磨砂、打底漆、漆線土製作、趖線、牽漆線、安金箔、礦物漆調製、彩繪上色、畫臉、植鬚和開光等程序。唯有踏實做好每個步驟,才能製作出精緻細膩的佛像。也是這毫不退讓半分的堅持,讓林新發的作品不只在國內亟負盛名,他表示2016年馬來西亞拿督柯國偉閣下特別跨海收藏13件雕刻作品,成為另類臺灣之光。此外,在國定古蹟元清觀、縣定古蹟彰化關帝廟、南瑤宮、臺中潭子潭水亭等名勝,都能看到他受廟宇所委託創作的佛像。

林新發向王縣長解說作品創作理念/林新發提供。
修復完成後的文昌帝君與童子神尊神威再現,繼續守護地方百姓/林新發提供。

再現老六媽莊嚴金身

一尊佛像即便用了上等材料、上乘技法,在經過歲月淘洗,仍可能因蟲蛀、鼠害、濕氣、龜裂、落塵、動物排遺,或經年累月油煙燻染導致神尊面容黑灰、全身上下積滿油垢,甚至天災人禍造成程度不一的毀壞。這時,就需要借助神像修復師的專業,將白蟻蛀出的缺口填補、為掉漆的表層重新上色或重新接合斷裂處和裂痕,對症下藥讓神尊佛像重現光彩、完好如初。

專注於修復神像的林新發,神情猶如剛入門時一樣充滿熱情/林新發提供。

林新發不僅以粧佛獲得傳統工藝保存者,且也以神像修復(木雕、泥塑)獲得彰化縣政府登錄為文化資產保存技術。乍聽之下,粧佛工藝和修復神像有幾分雷同,但事實卻不然。前者代表傳承自不同藝師的技法流派;而後者則須跨越派別,精熟各家不同的技術才能如實還原最初始的神韻氣勢和外觀模樣。林新發強調,修復神像的學問可說是博大精深,除了各路技術的純熟應用,更需要探索文化與歷史脈絡,以求真務實的態度追本溯源,讓神像回復到它本來的樣貌。

專注於修復神像的林新發,神情猶如剛入門時一樣充滿熱情/林新發提供。

在林新發漫長的修復之路上,代表作品,包括:國定古蹟彰化威惠宮開漳聖王泥塑神像、縣定古蹟開化寺觀音菩薩及十八羅漢……等,其中彰化縣定古蹟南瑤宮「老六媽」的修復任務,絕對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筆。遭遇祝融之災的「老六媽」神尊,不僅神像幾乎損壞碳化,其面容也因此被燻得焦黑難辨,高難度的修復任務讓許多修復師直呼「不可能的任務」,紛紛婉拒打退堂鼓。輾轉接下這項修復任務的林新發,雖感到挑戰性十足,但為了重現媽祖往日慈悲內斂的面容,他即秉持初心全力以赴。先從藥劑固化著手,再到修整補土、批麻紗布,每個步驟都全神貫注、保持身心合一狀態。最後再上底漆、安金箔、彩繪上色,最終不負眾望,完成海內外千千萬萬信眾們的期待。

專注於修復神像的林新發,神情猶如剛入門時一樣充滿熱情/林新發提供。

畫龍點睛 神威再現

投身粧佛工藝和神像修復長達45年的林新發,累積作品不計其數,除了受廟宇委託、私人收藏外,亦曾受邀參加鹿港魯班公宴工藝展、北港五湖四海工藝展、廈門傳統工藝展等。2022年2月,他於彰化縣立美術館5樓舉辦的「阿發師粧佛工藝展」,帶來他55件嘔心瀝血的精品之作。林新發介紹本次展覽的四大看點,分別是木雕創作、泉州派擅長的漆線工藝、考驗火候掌控功力的「粧佛」工藝和彩繪之美。

新創作福虎爺將軍,俏皮可愛不失威嚴/林新發提供。

其中,最吸睛的當屬別開生面的「福虎爺將軍」5件組,不同於傳統兇猛的形象,展現俏皮萌趣的韻味又不失威嚴。此外,另一亮點為耗時長達兩年才完成的「天官武財神趙光明」神尊,無論是比擬真人神韻的眼睛,還是代表錦繡前程的衣裳紋飾、象徵長壽的吉祥字,處處皆是林新發獨具一格的美學巧思。

模擬真人眼睛神韻畫出神明的雙眼,展現十分細膩的製作工藝/林新發提供。

為了將這門傳統工藝延續下去,林新發積極投入推廣行列,包括高雄旗美社區大學、彰化社區大學文化課程開班授課,毫不藏私地將畢生所學傳授給下一代和對宗教工藝感興趣的同學。不僅如此,他的兒子林宗漢也承襲了他的工藝天分及使命,攜手共同打造多件神像作品,齊心為宗教工藝弘揚向上。薪火相傳、父子接力,為傳統文化開創時代新機。

本文轉載自《彰化味》季刊。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