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業到餐桌 駐匈牙利大使劉世忠的廚房外交 如何收服當地人的心與胃

政治

「把廚房當成非正式的大使館」,成為我國駐匈牙利大使劉世忠這兩年多來在當地拚外交的寫照。

1965年出生的劉世忠,是我國派駐匈牙利首位政治任命的大使,很多人好奇,身為前總統陳水扁重要外交幕僚、活躍於社論評論好手、接掌過貿協、腦袋靈活的劉世忠,能端出怎樣的外交好菜?

短短兩年多,他不僅以主廚上菜姿態跑遍巴爾幹半島,更讓匈牙利媒體見識到「台灣靈活外交」。

劉世忠說,1999年他第一次單獨旅行就是造訪布達佩斯,這個匈牙利首都有多瑙河貫穿布達與佩斯,沿河景觀有布達城堡、國會大廈,成為流域沿途城市最美風景,鎖鏈橋串起布達山丘與佩斯,讓整座城市白天夜晚總是波光粼粼。

劉世忠身段柔軟手段靈活,匈牙利推台味年菜

20年後緣分又將他帶回此地,他將從母親身上學的好廚藝,外派匈牙利後,成為施展公眾外交的秘密武器。劉世忠舉辦過大使主廚來上菜,宴請各國使節、留學生,不受食材限制、場地,他都能在異國端出一桌台灣家鄉味,炒米粉、包肉粽、蘿蔔糕應有盡有,還能用流利的匈牙利語介紹菜色歷史背景、食材出處,從城市到鄉村,劉世忠也用這樣的方式,推廣台灣美食與文化,讓當地了解台灣是個從威權成功走向民主國家。

劉世忠透露,因為食物總是最能牽動兩地情感。他舉匈牙利牛肉湯為例,是當地牛肉、牛骨,大塊熬湯,加入胡蘿蔔、馬鈴薯,燉到湯頭軟爛濃稠,最後一定要加入國民香料「紅椒粉」提味。香氣出來了,濃稠的肉湯化在口中,成為無法用言語形容的甘甜。

牛肉湯是匈牙利的傳統美食,當地早年是農業社會,出外工作前要吃飽,家家戶戶的傳統是燉上一鍋牛肉湯,補充一整天的精力。牛肉湯不只是美食,對匈牙利人是具有家庭情感與文化歷史的食物。台灣也有台南牛肉湯,代表的是日治時期士紳階級模仿日治政府飲食習慣的歷史過往。

台南牛肉湯是偏清淡,用甘甜爽口的湯頭,映襯牛肉的鮮甜,台灣吃牛肉湯會把肉片切到薄薄一片,用滾湯涮一下吃。劉世忠說,因此他想到,不如來匈牙利推台南牛肉湯,台匈PK一下。一位台灣大使就這麼把「台南街頭美食文化展」推廣到匈牙利,還加入台灣刈包、珍奶、鳳梨酥等,在當地掀起不小熱潮。

匈牙利牛肉湯是當地國民美食,加入大量紅椒粉,香氣濃厚但不辣。(照片來源/劉世忠臉書)

台灣外交處境大不易,靠靈活外交找出路

此外,匈牙利還有一種傳統美食叫薄餅 (Palacsinta),有甜有鹹,適合當點心。劉世忠看到當地人熱愛這項街頭小吃,他靈機一動:「台灣也有這個餅,叫潤餅」,於是又成了大使推廣交流的盤中飧。

「有次我在匈牙利鄉下推廣台灣潤餅時,他們派出鎮上廚師來PK,還是匈牙利薄餅世界大賽冠軍,兩人全副武裝,各自推廣美食,我還端出台灣漢堡割包,讓他們超驚艷。」劉世忠笑著表示,美食就是青菜蘿蔔各有喜好,當然分不出來勝負,但較量過程中,卻讓台匈友誼更近一大步。

劉世忠透露,外交分兩大塊,傳統的「政務外交」,投書、接受專訪、簽協議、MOU等,但台灣的外交處境,全球外館都會碰到情況「能做不能說」,不能說的是外交最重要環節;但能說,他不但做,還要說很大聲,就是所謂「公眾外交」。

公眾外交過去20年已經是國際外交顯學,有創意、靈活、結合社群,外館強化的不只是政府與政府關係,更有當地人與台灣的情感交流。他舉例,AIT(美國在台協會)處長不管新任、卸任,一定要環島、去離島、逛夜市,除了介紹風土民情給美國人,更要讓台灣人對AIT有好印象,過年時看到AIT處長唱歌、發紅包,都是公眾外交的一環。

劉世忠外派匈牙利,經常與當地人交流,展現廚藝,對方也派出大廚PK。(照片來源/劉世忠臉書)
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被多瑙河一分為二,右岸是布達,左岸為佩斯,連結兩座城市最重要的橋樑就是鎖鏈橋。(照片來源/劉世忠臉書)

腳踏車、臺菜連結台匈情感,唯獨佛跳牆難復刻

他的公眾外交,從美食連結起。劉世忠坦言,匈牙利親近俄羅斯、中國,但也想跟台灣有交流,有這層顧慮下,政治上不敢公開太支持台灣,但文化方面,對台灣是正面歡迎。他舉例,像是來自巨大腳踏車在匈牙利蓋了歐洲第二大廠,雇用了600多位匈牙利人。很多當地人知道巨大腳踏車,甚至每個週末騎著去踏青,卻不知道是台灣品牌。

劉世忠説,有次當地電視台想專訪他談台灣產業,原本以為是西裝筆挺、正襟危坐的專訪,「我就騎了我的捷安特公路車、穿MIT車衣,騎去約訪地點。」劉世忠說,記者看到大使騎腳踏車進場,都先驚訝,訪談就從腳踏車開始,一路談到筆電、晶片,以台灣的民主化與認同,比起說經濟成長數字、GDP更讓人有感。

劉世忠經常在官邸下廚,煮出一桌台味,邀請當地官員、學生品嚐,認識台灣飲食文化。(照片來源/劉世忠臉書)

大使從產業到餐桌,同樣台味盡現,問他至今無法在匈牙利復刻的台味料理什麼,劉世忠不假思索說:「佛跳牆」。他表示,2022年對全球是辛苦的一年,疫情衝擊、通澎影響物價、烏俄戰爭爆發,他認為如果只能用一道台灣料理撫慰人心,應該就是佛跳牆。

「我媽媽很會做這道菜,把所有食材放進去,排骨酥、芋頭、筍乾、香菇,弄成一甕,食材很複雜但很多情感投入才能煮出。」他認為,要對應匈牙利牛肉湯這種多元情感,惜福的食物,台灣佛跳牆有這種意涵。這道料理至今他難以在異鄉復刻,不僅是食材難尋,更難複製的是對家人的情感與羈絆。

問他在異鄉做台灣菜,有哪些限制嗎?劉世忠很正面、直言,「我不會想到局限性,只會想到拓展性。」有什麼食材變出什麼菜,跟做外交一樣,要隨時靈活多變,環境簡陋、器具不多也能變出一桌好菜,就像台灣外交一樣,被打壓、限制,也能夾縫中求生存。也是他一直強調的,做菜中不僅做出外交,更透過一桌菜告訴來品嚐的人,台灣小小的但很多隱形世界冠軍,具有實力,將台灣推向世界才是劉大使的終極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