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高層擬提出3千億元潛艦軍事特別預算 政策急轉彎惹爭議

國防軍事

潛艦國造可說是總統蔡英文任內最大且挑戰最高的軍事建案,光是原型艦就要投入約500億元,比地表最強柴電潛艦的日本蒼龍級潛艦,造價200億元新台幣還多出約2.5倍。

國安高層現正討論擬在年中提出3000億元軍事特別預算案,將以潛艦後續艦為主要項目,惟此舉卻有違軍事建案、各國建造經驗,最重要的是如何建造出符合海軍作戰需求的潛艦,實應以科學資訊,說服國人支持。

高層規畫於年中提出「潛艦國造」後續艦為主要項目的3000億元第二階段海空戰力提升特別預算;潛艦專家稱,各國建造首艘「全新設計」的原型艦,至少須時2年進行測試改進後,再逐艘和分年編列預算,目前的做法看似「政治趕工」和急搬預算。

台船近期釋出三大風向。首先是原型艦預計在今年9月下水,其次是所有的「紅區裝備」(註:具高度敏感度無研製能力),都已返台完成驗證,第三則是海軍256戰隊潛艦官兵進駐台船。

根據最新訊息,原型艦預計於9月下水,國安高層已開始討論提前於5、6月間,就要再度提出3000億元特別預算案,項目主要為潛艦後續2到8艘艦、無人機總體發展方案,以及美國推動台灣成為「軍火庫」的軍售等3大案。

國人對於潛艦國造政策莫不大力支持,期盼能開花結果,以提升國家整體防衛戰力,只是從建造過程,專案管理脫離常態、軍火商卡位惡鬥、傳出關鍵裝備採用商規,以及潛艦圈對能否符合作戰需求等存疑,風波不斷傳出。

(更多新聞:潛艦國造後續艦、無人機方案入列 高層將端3千億軍事特別預算 營造總統大選利多

原型艦計畫政策急轉彎,突從分年編列改一次編列

先回顧軍方原本所提出,當時經總統蔡英文同意的構想,是採取原型艦設計階段4年、建造階段4年,分年編列預算,後來在人事變遷與國安高層主導下,政策急轉彎,改採一次編列。

專家解釋,各國會採取逐艘改進後,再分年編預算的做法,以及軍方當初兩階段推動構想,就是因為依據多國建造前例與經驗,這是一項為充滿高風險,且各國高度管制的「研發案」。

特別是首艘全新設計的原型艦,即便在擁有相關測試機具、設施,以及豐富經驗的前提下,仍至少須時2年以上,進行測試與修改。

專家以韓國為例,潛艦建造「全套移植」自德國,包括現成的設計藍圖、裝備與技術顧問協作指導,即便如此,原型艦仍遭遇到重重困難,並且直到第3艘才總算建造成功。

同時各國都是先做一艘,分年編列預算,將測試時出現的許多問題改進後,再來調整下一艘的預算額度。

爆料風波不斷,海軍退將也感納悶

對潛艦有著深入研究的軍事專家稱,原型艦猶未完成,在各種技術風險仍不確定的狀況下,未見務實改進做法,反而過早編列如天文數字的後續艦特別預算,是否表現出「各種利益團體」急著分錢的心態?

除了專案管理與預算問題,潛艦國造過程爆料風波不斷,其中,特別是韓籍顧問曾交付國民黨籍立委馬文君近3千筆檔案。

其中,包含10多個小時的錄音檔透露訊息,台船與海軍聘用的兩組技協顧問,竟然被人認為一組是「詐騙集團」,另一組以假資歷贏得合約。

而馬文君在第一時間,就將這近3千筆的資料轉交調查局、國防部等單位,迄今未聞相關具體調查行動,令海軍退將也感到納悶。

其實,立法院法制局也曾於2021年提出報告提醒,軍方應對相關廠商預防洩密情事發生,只是期間仍爆發關鍵裝備採用商規、錄音檔外流與「金馬桶」等事件。

噪音過大如何克服?軍火商卡位水深難測

在去年6月,更發生南韓偵辦在台韓籍技術顧問洩密案等重大風波,台灣對於內部可能問題仍一無所知。

特別是潛艦專家點出問題,最困難的系統整合已能突破?確實符合潛深與抗爆等作戰需求?所需的測試場域在哪進行?潛艦匿蹤最重要的噪音過大要如何克服?是否需要重新設計?甚至需不需更換關鍵裝備?

目前不確定因素實在太多,加上效能如何、測試缺失與改進期程未明,為何相關單位要急編預算?潛艦圈傳出一說,軍火商介入勢力極多,早就已經卡好位,海軍退將對此搖頭丟下一句話:「水深難測」。

退將強調,軍事重大建案有科學化的專案管理程序,潛艦實應採取具風險分析,減小損失的「螺旋式管理」進行;外界也高度關注,未來原型艦下水後,在龐大黑色外殼下,真正能擔負起多少台海作戰的功能。

如果連潛艦圈都對作戰性能存疑,是否應重新審視,先行完成原型艦的測試與缺失改進後,再依國際經驗,逐艘分年編列預算,才更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