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觀察家 插畫實力派

職人

今年的「創意台中」邀請文史工作者格魯克,為這座城市記錄下稍縱即逝的聽覺記憶,並找來多位插畫家進行合作, 其中阿蕉與afu都是深耕已久的在地藝術家,他們以臺中的建築及美食等城市文化作為題材,創作許多精采的插畫作品,而三人與臺中又有哪些故事和回憶呢?

格魯克x阿蕉xafu

格魯克

聲音中也能聽見城市風景!文史工作者格魯克嘗試以聲音作為媒介,將城市記憶和產業文化透過「聽覺」記錄下來,並在今年的「創意台中」裡,與調酒師和舞團共同創作出獨特的聲音地景作品。特別的是,格魯克的多重身分,就非常符合今年創意台中的主題──跨域混搭。

斜槓的城市與人們

從小在臺中後火車站一帶長大,格魯克是台中文史復興組合創辦人,同時也是擁有國家高考合格的碩士級物理治療師。「我這樣的狀態現在通常稱為『斜槓』,其實人本來就擁有很多不同身分。跨域混搭往往能讓人跳脫既有框架的想像,身分切換的過程中激發思考,進而保持活力與想像力,無論是人或城市都一樣。」格魯克認為跨域已是現代社會常態。

當初會有記錄聲音的發想,源自於隨著鐵路高架化消失的「火車路空」共鳴聲。臺中車站南端的台中路鐵橋,被當地人稱為「火車路空」,過去只要有火車行經,都會發出轟隆隆的共鳴聲,但高架化後這樣的聲響將消失,因此當時格魯克就前往收音,記錄下這個稍縱即逝的聽覺記憶,此後他也開始蒐集這座城市裡可能會消失的各種聲音。

聽覺重現城市軌跡

人們感受城市的方式有很多,擁有治療師背景的格魯克發現,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這五感中,視覺是其中最強烈的感官,一旦把視覺遮蔽,其他感官才會隨之放大,其中又以聽覺是最能夠客觀重現的感受,因此才有了「城市聲景」計畫的誕生。

格魯克認為,臺中可說是被火車給驅動的城市,因此他選擇以火車路空、月臺的聲音作為起點,將人們的生活切片為產業、飲食、職人等多個面向,尋找錄音的素材,其中包含了製作聞名世界的珍珠奶茶、消暑聖品麻薏湯、外銷全球的漆工藝品等。格魯克深入工廠、廚房或工作室等地點,透過專業儀器將這些聲音一一收錄取樣,並把這些音源編曲混音,再交由調酒師與舞團進一步創作,在「創意台中」活動裡呈現精采成果。格魯克期望藉此讓大家看見各種不同的觀點,進而對臺中這座城市產生認同感和凝聚力。

格魯克帶領藝人楊小黎踏訪新民街市場,並錄下市場內的聲音。

除了持續文史研究工作及物理治療服務,格魯克接下來也預計在綠川附近打造「空氣閱讀」空間,希望以24小時無人書店取代對於城市非有機、無助益的夾娃娃機店,讓臺中擁有更多嘗試與想像,往更好的方向前進。

阿蕉(林彥良)

阿蕉本名林彥良,來自太平區,30歲前他都在臺中生活,更在2006年就成立個人品牌BaNAna,出道已有16年的時間。草創時期阿蕉以擺攤為主,從20號倉庫舉辦的來尬創意市集出發,在台客搖滾、搖滾臺中、爵士音樂節和簡單生活節等活動中,都能看到阿蕉的蹤影,「那個時候我才19歲,在會場裡拿著名片跟大家說明創作理念,很單純、很快樂!」

因為作品和產品越來越多,阿蕉開始尋覓工作室,當時范特喜微創文化正好在規劃綠光計劃,阿蕉就成為范特喜第一位合作的插畫家,也在美村路117巷裡成立工作室。這個工作室成為他的藝文沙龍,只要有朋友、賓客來訪,他總愛帶著大家導覽西區的巷弄,享受臺中獨有的文化氣息。

對故鄉的使命感

從2016年就開始參與「創意台中」,阿蕉認為這是讓臺中文創品牌發表每年最新創意的平臺,也讓民眾能快速了解當前最夯的設計趨勢。阿蕉每次參與都融入許多在地元素,例如2019年他就在審計新村的展間中,呈現國寶藝術家陳庭詩、盛產的枇杷、燕子等家鄉意象,還替臺中操刀城市意象手搖飲料杯,將母校的路思義教堂、國家歌劇院、臺中公園等元素融入。2020年安置在舊火車站前的Mr. Cloudy塗鴉裝置藝術令人印象深刻,今年則會將他創作的動物角色,以嘉年華的形式融入活動中。

「學生時期總喜歡和朋友去第一廣場(今東協廣場)拍貼、唱KTV,鄰近的香菇肉羹、阿水師豬腳和糕餅都是必吃美食,所以我對舊城區充滿感情,希望未來結合周遭的帝國糖廠、大屯郡役所、臺中州廳等文資據點,能夠更便捷串聯。」阿蕉相當看好舊城區文化資源的發展,也對於城市行銷充滿使命感。

城市間探索可能性

浸淫藝術領域多年,阿蕉想要提醒初入文創產業的新人,一定要釐清自己的創作觀點,堅定自己的信念與自信,才能說服他人。若遇到挫折應該冷靜應對,與其讓情緒被綁架,不如趕緊想辦法處理。此外,也要懂得挑選客戶,若不清楚客戶的需求,就別貿然接案,「因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想法的收斂,就是最困難的事情。」

能有現在的成績,阿蕉謙虛地認為,只是剛好在文創起飛的時間點入行。一開始家人擔心他無法溫飽,並不諒解這樣接案的工作模式,但隨著報導漸多,還有與市府合作的機會,才漸漸獲得家人的肯定。近年他開始以本名跨向藝術與國際領域,「插畫面對的是市場,藝術則是面對自己。」幾年前搬至臺北,就是想嘗試在不同城市發現自己不同的樣貌,未來他也希望挑戰到歐美駐村,繼續探索插畫應用在創意生活更多的可能性。

afu

一樣是太平人的afu,就讀大明高中廣告設計系期間,接觸各式各樣創作媒材,其中一堂課老師帶著同學到清水紫雲巖、豐樂公園、科博館等景點進行寫生,加上參加知名繪本作家幾米的簽書會,引發了afu對於水彩的興趣。2003年高中畢業後,afu選擇到臺北淡水展開接案生活,他坦言,在淡水獨立生活的日子過得很辛苦,但也成為他經驗累積的重要階段。

畫中重新認識故鄉

afu創作的大兔子角色將出現在今年創意台中。

2009年,afu回到故鄉臺中,除了繼續經營工作室,也到補習班教課,或到學校演講。「通常年底案子較多,還記得有一年為了趕稿,過年假期我吃完年夜飯就回到工作室繼續工作,一路畫到初五才畫完。」但afu依然甘之如飴地握緊他的畫筆努力創作,至今以水彩創作近20年,更曾出版《畫水彩超簡單:跟著afu一起畫插畫》教學書。

因為畫畫的緣故,afu更加深入認識這座城市。他認為日治時期臺中已打下良好的發展基礎,尤其早期留下的歷史建築深獲afu喜愛,因此2021年的「創意台中」,他踏查一幢幢舊城區的老建物,將習以為常的景物再觀察,發現到許多立面雕花還會對應建築的產業類別,這都是創作過程的收穫。今年的創意台中afu則以鈴蘭花為主軸,發想自舊城區的鈴蘭路燈,結合他近年創造的大兔子角色,也呼應了明年將迎接的兔年。

畫裡保留城市記憶

去年的創意台中afu繪製了多棟舊城區重要建物。

工作室教課後到中華夜市吃宵夜割包、樂群街的肉粥、東區站著吃的豬雜湯,在臺中生活多年,這座城市裡處處是afu的美食口袋名單。此外,他更注意到許多一去不復返的地景,例如從復興陸橋上俯瞰帝國製糖廠,綠川岸邊的吊腳樓,或是精武路地下道牆面的小磁磚,都隨著都市更新,消失在歷史洪流中,所以他努力透過畫作,試圖記錄下這些稍縱即逝的城市記憶。

COVID-19疫情讓人們開始發現,一切並非理所當然,afu也受到疫情影響,許多課程和業務停擺,業主在藝術方面的預算也轉趨保守,甚至不少寄售點在這段期間結束營業。雖然今年已稍有好轉,但衝擊依然存在,不過afu也因此更加堅定持續創作,希望藉著他的作品,療癒眾人的心,用藝術撫平疫情帶來的傷痛。

本文轉載自《文化臺中》,非經同意請勿轉載。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