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中尋找腦內風景 +1嘗試每一種可能性 專訪第五屆纖維創作獎雙首獎得主──陳君岱

人物

多少創作者前仆後繼,在纖維組成的阡陌世界中,無邊無際地探索、嘗試,纖維創作獎便扮演著國內纖維工藝的重要平臺,不僅給予創作人才肯定、發揚纖維之美,也吸引更多民眾投入纖維領域。

纖維創作的桂冠

由臺中市纖維工藝博物館主辦的纖維創作獎已邁入第5屆,今年共計196件作品參賽,獎項分為「生活類」與「藝術類」二類,由7位專業評審委員經過謹慎的初審、決審後,最終選出各類前3名、優選及入選共81件優秀作品,其中纖維藝術家陳君岱獲得雙料首獎殊榮,是前所未有的肯定。

出生於臺北的陳君岱,自輔仁大學流行設計經營系飾品設計組畢業後,持續投入創作,至今已有15個年頭。偶然間看到纖維創作獎的訊息,便於上一屆開始投件,第2次參加就獲得歷屆以來首次雙首獎的肯定,陳君岱坦言相當意外,「其實就是單純的把作品盡力做好,我對作品是有自信的,但得獎與否就隨緣。這次能獲得評審肯定,真的也是運氣不錯!」

追求獨特的挑戰

創作上陳君岱追求獨特性、不做跟別人類似的內容,這次生活類首獎作品《+1》,就是以往較少見的竹編首飾。竹編籮筐造型結合金工,突破材質與工法的限制,用多道細密的工序,呈現現代感和精緻度。當初創作這件作品時,就以可量產、分工為目標,因此竹編的部分特別找來資深師傅合作,製作出細膩的時尚首飾。可以是手環、是項鍊,也是一件竹雕塑擺飾,作品名為《+1》 即取其「再多一個」應用場景之意。

藝術類-得獎者與黃副市長-文化局長及評審委員合影留念。

藝術類首獎作品《腦內風景》,則是2013年陳君岱第一次舉辦個展時的創作,以現在越來越少看到的電話簿作為媒材,把人生視為一本書,從燒灼的痕跡呈現出對時間的感受,感嘆青春最精采的一頁已過,還有那些無法彌補的錯誤,是相對沉重、自我表達的一件作品。

享受臺中宜居步調

聊到與臺中的淵源,除了與朋友來旅遊,陳君岱也曾到霧峰的朝陽科技大學上課,「大家開車會互相禮讓,公車司機好像也比較有耐心。近年更是有很多好店、景點在臺中,是真正的宜居城市!」陳君岱認為臺中都市化得恰到好處,步調適中,非常舒適。

陳君岱也曾度過生活困頓、質疑自我的階段,但在創作過程中解決問題、克服各種材料的應用,進而獲得了滿足,經驗讓判斷力越來越好,對於材料的掌握度也更高,她期望在這樣的狀態下繼續進步,未來也考慮與藝廊合作,嘗試更為大眾、親民的作品,讓創作能更加穩定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