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嘴蔡玉真切除膽息肉》健檢發現長「膽息肉」要切除嗎?醫:4種情況下一定要開刀

醫療保健

58歲資深媒體人蔡玉真與資深媒體人周玉蔻,先前在台北市長選戰期間爆料國民黨候選人蔣萬安父親蔣孝嚴,與前中華民國小姐冠軍張淑娟緋聞案,遭對方提告妨害名譽,北檢將2人列為他字案被告。

不料事隔4個多月後,蔡玉真健檢時驚傳「健康亮紅燈」緊急動手術,並宣布「永遠退出49到57台的談話性節目」。

蔡玉真2日深夜於臉書發文,宣布加入「無膽聯盟」,並提到主治醫師告知她膽固醇299,正常是200以下,「妳是不是吃太好不運動?這個數字要靠降膽固醇藥才能降下來。」後面繼續提醒她,「看過影片,妳的息肉長在膽囊,1公分以上我們就建議切除,不然惡化之後,跟趙寧一樣,膽囊腫瘤沒切,走了。」

長了膽息瘜肉要不要切除?切除了會有什麼影響?不切會危及性命嗎?通常什麼狀況下會建議切除?

(更多新聞:春節腹瀉就診人數增》為何「老人」跟「小孩」感染諾羅病毒要特別小心?胃腸科醫師解析 )

膽息肉要不要切除?4種情況下要開刀

前成大醫院斗六分院內視鏡室及超音波室主任、成美腸胃專科診所院長陳炳諴接受《信傳媒》電訪時解釋,「膽息肉基本上都是良性的,但跟大腸息肉類似,可能會變惡性,所以有4種情況下要開刀。」

1. 膽息肉大於1公分

2. 膽息肉合併膽結石

3. 膽息肉的形狀不規則

4. 膽息肉長得速度很快

陳炳諴表示這4種情況下就要考慮開刀,「可是到底要不要開,還是要看醫師臨床上的判斷跟病患的討論,因為形狀規則與生長速度有很多主觀因素在裡面。」

他進一步指出,第一次發現膽息肉如果大於1公分就要開刀、合併膽結石也建議開刀,「假設這4種狀況都沒有符合,按照美國消化系外科醫學會建議,第一次檢查發現有膽息肉但不符合開刀條件就3個月後追蹤。」

陳炳諴表示3個月追蹤若發現符合開刀,例如從0.2公分突然暴漲成0.9公分就要開刀;若3個月後追蹤沒什麼變化,就建議6個月後追蹤;6個月追蹤沒問題,就建議6個月到1年追蹤一次。

至於切完膽息肉後是否還會再長?

陳炳諴表示不會再長了,因目前的切除方式是整個膽囊摘除,「不是只把息肉切除,因為如果只有切膽囊裡面的息肉,反而比較容易產生其他問題。」

膽囊切除後對人體有哪些影響?

問到把整個膽囊切除,對人體功能有哪些影響?

陳炳諴表示,膽囊最重要的功能是儲存膽汁,「其實膽汁不是由膽囊製造,而是肝臟製造的,肝臟製造完後會放在膽囊裡面儲存。我們在開始進食、在吃油脂類的食物後,胃受到刺激膽囊會收縮、把膽汁排除去,幫助消化跟吸收。」

但把膽囊拿掉後,陳炳諴描述就像水庫被拿掉,河流就會不斷流出去,「膽管也會不斷把膽汁排除去,但排的量每次都很少,就算沒吃東西也在排,但是吃東西需要大量膽汁的時候又不夠,所以如果吃太油的東西就容易拉肚子。」

膽囊最重要的功能是儲存膽汁,把膽囊拿掉後,要避免吃太油膩的食物以免拉肚子。(圖片來源/Elionas2@pixabay)

若不切除可能危及到生命嗎?

陳炳諴表示,其實沒有這麼緊急,「除非塞住,還是要看息肉長的位置,如果位置塞住膽管的開口,讓膽汁排不出去,才會有緊急問題,但這種狀況很少見,塞住的比例也很低,大部分還是膽結石,膽息肉其實不太會。」

不過他也提到,如果變成膽囊癌就比較麻煩了,「膽管跟膽囊的癌症都比較難處理,但通常不會到很緊急,就像大腸息肉沒有人在緊急開刀的,大家因為擔心會早點切除,但增長速度快這個比例也很低。」

醫提醒:「3件事」預防長膽息肉

至於為何會長膽息肉?是否跟飲食作息有關?又該如何預防?

陳炳諴表示,膽息肉形成原因跟發炎或膽囊表皮細胞過度增生有關,「另外其實有很大的原因也跟體質有關。」

他提到,膽息肉大部分都是做檢查發現的,「因為肚子痛而發現的比例很低,它沒有什麼明顯的臨床症狀,怕的是一遇到就是膽囊癌就比較麻煩,不過膽囊癌在台灣的發生比例不高。」

陳炳諴強調,「基本上都會認為健康飲食就好,如果可以會希望盡量不要做容易產生膽結石的習慣,例如空腹時間太久、飲食不正常,或是膽固醇油脂攝取過多產生膽結石,因為產生膽結石遇到膽息肉,就非得開刀不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