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國家庭存款遽增18兆 房市股市雙崩下民眾不再豪擲千金

中國議題

本文作者為:

張軍,中國上海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他也是該校智庫「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根據中國央行「中國人民銀行」(PBOC)最近公布數據,2022年中國的銀行儲蓄增加了26.3兆人民幣(約3.9兆美元)。受到中國嚴格的清零政策影響(政府已於2022年12月取消該政策),2022年家戶儲蓄提高了17.8兆人民幣,幾乎是2021年成長幅度的兩倍,而且單11、12月家戶存款就分別增加了2.95兆、2.19兆人民幣。

許多西方經濟學家和分析師認為,這些所謂的「超額儲蓄」代表之前需求受到壓抑,今(2023)年或許能迎來一波「報復性消費」並推動全球經濟復甦。然而,儘管2023年中國有望出現消費復甦,長期而言中國家庭很有可能仍會維持高水準的預防性儲蓄

中國人儲蓄金流從房市、股市轉向銀行

2022年中國家戶儲蓄的增長確實不尋常,反映消費者在嚴格的清零封鎖下無法進行消費,這項政策迫使數百萬人待在家裡,有時一待就是好幾個月。現在中國已經放棄清零,水閘已經打開,這些「強制儲蓄」顯然會有好一部份出現外溢,推動消費成長。

但是,並非所有超額儲蓄都是來自遭到抑制的消費支出。中國儲蓄金額遽增,有很大一部份反映的是民眾出於謹慎而把錢存起來。中國家庭的主要儲蓄方式是買房置產和金融投資,但是2022年他們決定延後買房,並從股市和其他表現不佳的金融資產中抽身,轉而把錢存進銀行。根據多項估算,2022年中國房市買氣衰退約3-4兆人民幣,主因在於投資者預期經濟會持續下行。就算2023年消費者支出能回到正常水準,市場的高度不確定性下,中國家庭還是不會把他們辛辛苦苦賺來的錢投入房市和股市,所以銀行儲蓄仍會處在高點。

中國人民銀行《2022年第三季度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家庭儲蓄意願仍相當強勁。只有22.8%受訪者傾向「更多消費」,相形之下58.1%的人傾向「更多儲蓄」,而只有19.1%願意進行「更多投資」。某種程度上這反映了中國民眾長久以來的傾向,儘管20年來收入顯著成長,家庭儲蓄率卻沒有受到太大影響。然而,中國家庭打安全牌為天有不測風雲準備,同時反映他們對現行經濟狀況抱持警惕,而且他們早已為愈來愈高昂的房價、教育和醫療費用焦頭爛額

中國決策者必須認知到超額儲蓄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風險,並處理讓中國消費者不願消費的「生活成本危機」。過去30年中國在重建社福體系方面固然有許多進步,但民眾仍未獲得與中國經濟成長規模相應的保障。就連在北京、上海這種家庭收入相對高的大城市,居民仍為高昂的住房、醫療、教育和長照費用所苦。

不能再仰賴投資、信貸推動的投機型經濟成長

為了鼓勵民眾把儲蓄拿出來消費,中國首先必須讓他們更負擔得起在大城市買房。在全國都會區建造公營住宅、提供長租物件,確保這些公寓和住家在安全和品質上都符合高標,能讓一些人減少家庭儲蓄並投入消費,尤其是年輕人。

除了負擔得起的住房,透過社福計畫提供家庭金融支持也是恢復消費者信心的關鍵。那些苦於支付生活基本所需的人,要減輕他們的沉重負擔,中國決策者必須重新規劃政府財政支出。強化社會保障,提供更多社會福利給中低收入戶家庭,能增加他們的消費並讓後代子孫擁有更能持續發展的未來。

中國必須大規模全面改革其財政政策和稅務制度,否則家戶超額儲蓄恐將嚴重阻礙中國長期經濟前景。這數十載來,中國政府仰賴由投資和信貸推動的經濟成長,藉此提升總需求並抵銷消費不振。過去這十年政府堅守這樣的策略,然而這不可避免地助長了「投機房地產泡泡」使許多人買不起房,同時也使國家經濟成長持續放緩。

現在進行改革還不算太遲,中國的經濟已經來到一個關鍵時刻。政府有資源和能力落實針對家庭而非產業的財政和社福政策,建立一個與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相容的財政制度。但首先他必須立刻採取措施,強化對中低收入戶的社會保障和社福支出。如果中國決策者願意把更多錢花在家庭身上,民眾會更願意把錢花在消費。

© Project Syndicate

註:本文是由《信傳媒》洪培英編譯。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