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為自己利益著想的行為,真的能為你帶來什麼好處嗎?舉例來說,早上開車上班時,你讓一輛從側邊小巷鑽出來的車子插入長長的車陣中,還擠到你前頭;但你明明就行駛在主要幹道上,擁有更高的路權,而且你已經快遲到了!
透過研究,社會心理學上將人們的無私行為分為以下幾種:
•道德利他主義:你會讓這輛車子插進隊伍裡,是因為你認為道路法規就是這樣規定的(即車道刪減時所使用的「拉鏈規則」)。
•同情利他主義:你示意讓另一輛車插進你車子前方的位置,是因為你憐憫車主;當然,你也有可能只是一時惻隱之心發作,才讓對方插隊。此時的你做出了相當主觀的決定,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喜愛和偏好。
•理性利他主義:你會讓對方插入主要幹道,還先你而行,完全是因為你正打著「下次我遇到同樣情況時,別人也會好心地讓我」的如意算盤。你是考慮過優缺點之後,才做出這樣的決定。
道德利他主義是一把雙面刃
很可惜的,道德利他主義是一把雙面刃。我們的社會雖然需要一定的規範和法律才能順暢運行,然而隨著每一項社會(或你自己私下)所設定、令你感到委屈的規範,你的行動自由便一點一滴地消失無蹤。如此一來,你只能徒勞無功地坐在一座由自己的善良好意打造出來的牢籠裡,並有種無法從自己的行為規範中掙脫出來的感覺。你的這種偏好會引來較不遵守社會規範的人們,並會想盡辦法利用你這分道德感。舉例來說,許多相關研究皆指出,較善良的人們反而較常有金錢上的問題。
•買單時,你偶爾會順便結了其他人的酒錢。
•有時你會借別人錢,但最後總是要不回來。
•談薪水時,你有時會完全被對方牽著鼻子走,搞得最後全盤皆輸。
至於到底該選擇哪一種利他主義,當然是你的自由:你可能是個十分遵循社會規範又善良體貼的人,而這單純只是因為你想當這樣的人;你有足夠的能力,可以隨心所欲地從手上的調色盤裡選擇今天想使用的行為模式。舉例來說,今天在工作場合裡,你可以選擇讓自己稍微不那麼善良,如此一來,才不會被同事們小看了。但與此同時,你也可以選擇把自己的善良留給身邊那位好心的姊妹淘,因為她同樣也是個善良且親切的人。
該選擇哪一種利他主義?
義大利經濟學家帕雷托(Vilfredo Federico Damaso Pareto)經典的博弈論或許能提供你一個合理的參考原則:繼續保持這樣的行為,讓至少一名參與者感覺獲得你較親切的對待;與此同時,其他的參與者也不至於覺得自己遭到差別待遇。帕雷托利他主義可說是最能達到皆大歡喜的選擇,在這樣的原則之下沒有輸家,卻同時能產生至少一位贏家─還真是項充滿人生智慧的原則,能幫助我們自然而然地打造永續長久的人際關係。
你與生俱來的善良好意不該隨意展現出來,應該像訓練過的鴿群,在不停飛翔兜圈後,又回到你身邊。我舉個例子:假如你今天為了幫助一位值得信賴的好友而借他一筆錢。這位值得信賴的好友除了會真誠地表達感謝,等到手頭寬裕後,也會立刻如數歸還這筆錢,甚至還會請你吃頓飯,一起歡慶他終於脫離危機。這樣一來,你們兩個人都會因此受惠:你的朋友能因為你的協助度過一時的財務窘境,你也能在能力範圍之內做出善舉,卻不必擔心得賠上自己的積蓄,或因此傷了彼此的友誼。
來自美國的研究報告指出,從事公益活動或做善事都有助於延長壽命。在健康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樂於助人的貧窮老人中,有六成活得比不常做公益的老人更久。
但有一種善良會帶來危險:這種善良只為接收者帶來益處,卻會為你本身帶來損害。舉例來說,你借給同事一筆錢,但他連過去欠你的錢都沒還清。如今他再次開口拜託:「你過去幫過我好幾次,你絕對不知道我對你有多感激。這次請你務必再幫我一回─我只需要兩千元而已,下週我就還你錢。」
這時你應該打從心裡感到一陣反感吧。不過因為你天生善良,所以內心不自覺地對自己嘀咕:「別這麼小氣嘛!你又不是沒這個錢。而且你也聽到了,他說他很感激你的幫忙呢。也許他真的需要這點錢繳電費,要是沒有你的幫忙,他今晚就得摸黑過夜了。」
假設你最後還是借錢給他。當他走出辦公室的時候,你覺得他心裡是什麼感受呢?當然是既輕鬆又舒暢。那你心裡有什麼感受呢?簡直糟透了!前面介紹的帕雷托利他主義在這裡沒有用:你在答應這筆「交易」後,感覺百分之百比之前更糟!
別一廂情願地扮演善良好人
除此之外,現在你可以非常確定,那位同事不過是刻意要利用你而已。葛蘿莉雅.貝克(Gloria Beck)撰寫的《被禁止的演辯術》(Verbotene Rhetorik)一書中曾提到「同理心技巧」,那些富有同理心的人們,就是她書中所稱的「目標人物」。透過她的書,大家可以了解有心人士如何技巧性地建構一個「虛構」的危急情況,準確地打動這些好人(也就是她所謂的「犧牲者」)並藉此操弄他們。
書中提到:
「你描述了一個緊急情況。這位富有同理心的人士心中,會因此感受到一股不自在的同理反應;接著,此人便會提供你幫助,好免除自己心中的罪惡感─若是他沒有這麼做,心中的歉疚就會油然而生。你因此順利獲得幫助。事情就是這樣易如反掌。」
千萬別掉入這種陳腔濫調的戲碼!每一次想幫助別人前,請務必問問自己:這項善舉對你有任何好處嗎?─不要只顧眼前的利益,也要想想中長期的利益。請務必思考一下,當你在一週、一個月,甚至一年後再次審視眼前的狀況時,你仍會做出相同的決定嗎?
一廂情願地扮演善良好人,只會更快速地將你的生命能量消耗殆盡;總有一天,會連接收內心需求發出的訊號都做不到。被你強迫壓抑在心中的異議,到頭來只會傷害你自己:你並沒有正大光明地表明自己的需求、釐清你與對方的關係,並採取必要的防衛,好保護自己不被別人的要求所淹沒,反而幼稚地採取駝鳥行為,來逃避正面衝突。
被你壓抑的健康良性防衛,此時將漸漸轉變為自我攻擊。自我懷疑將偷偷誘發你的憤怒,恐懼將籠罩著你,憂鬱則將牢牢攫住你的喉嚨。當你裝出一副泰然自若、強顏歡笑的模樣時,你的內心卻處在完全相反的狀態。當你一步步違背自己的意志時,便是在一步步遠離自己真正的核心;這無異於雙手緊緊握拳,卻打算一輩子都插在口袋裡隱藏起來。這樣的人生何其辛苦,最終只會落得崩潰過勞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