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中貿易戰》破冰後乍暖還寒 專家:既然無法脫鉤 就加深「互賴」箝制中國

國際

澳中貿易戰開打兩年半,澳洲貿易部長法瑞爾(Don Farrell)、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月初睽違三年舉行視訊會議後,而澳中官員預定近期會面討論貿易限制鬆綁事宜。

《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18日報導,澳洲當局悄悄批准了2019年來中國在澳最大投資項目,即中國國有企業「寶武鋼鐵」與礦業巨擘「力拓集團」(Rio Tinto)成立20億美元的合資公司以開採西澳鐵礦石(iron ore)。

澳中似乎又向冰釋前嫌邁進一步,兩國關係即將春暖花開了嗎?許多專家對此持保留態度。

澳洲及中國國安戰略皆未改變

中國民運人士、美國人權組織「公民力量」創辦人楊建利在英文時事雜誌《外交家》(The Diplomat)撰文,不看好澳中經貿關係能顯著改善,因為「無論中國或澳洲,他們的政策都沒有改變」。

澳洲方面,楊建利表示,面對北京施壓,澳洲表明自己目前無意撤銷在「世界貿易組織」(WTO)對中國提出的訴訟。

軍事上,有消息指美國將在澳洲北領地丁達爾空軍基地(Tindal air base)部署6架可攜帶核武的B-52轟炸機。根據澳洲智庫「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北澳是「預防及嚇阻印太區域爆發衝突的關鍵」,戰略價值極高。

此外,澳洲計畫建造11座戰機燃料大型存儲設施,讓美軍除了位於夏威夷的主要燃料存儲場外,能在更靠近中國的地方加油。

至於中國,華府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亞洲計畫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告訴ASPI,中國經濟成長放緩或許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相信自己需要一點喘息空間,將注意力聚焦內政問題,但是「我不認為這代表中國與國際社會的關係及其外交政策出現戰略重整,我認為(與澳洲和解)這是相當戰術性的舉措。」

中國對澳貿易戰未達預期目標

相形之下,澳洲政府態度較為樂觀。法瑞爾16日對《彭博社》表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兩國關係緊張也不是一夕之間就能解決,不過王文濤告訴過他「冰凍期已經結束,現在我們正在迎向溫暖的春天」。

法瑞爾透露,王文濤預告除了煤炭之外,中國很快也會對澳洲木材解除禁令。2月9日澳洲首批煤炭時隔兩年運抵中國,而根據法瑞爾,澳洲乳品公司也收到多年來首份中國訂單。

有媒體報導,法瑞爾及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都預計於今(2023)年稍晚訪問北京。

澳洲與中國因調查武漢肺炎起源紛爭,自2020年打起貿易戰,直到2022年5月國會大選「變天」改由工黨(ALP)執政,被視為雙方破冰的契機。去(2022)年11月艾班尼斯與習近平在G20峰會會談,12月澳洲外交部長黃英賢訪問北京。

貿易戰期間,中國仍是澳洲最大貿易夥伴,澳洲對中出口也持續成長,主要是由價格飆漲的鐵礦石和天然氣推升。然而,澳洲廣播公司(ABC)報導,該國穀物、海鮮、紅酒、木材等澳洲產品依然名列中國貿易黑名單,就連2月9日澳洲煤碳運抵中國也是象徵大於實質意義。

楊建利和澳洲智庫「羅伊國際政策研究院」(Lowy Institute)東亞資深研究員麥葛瑞格(Richard McGregor)都認為中國對澳貿易戰是失敗的,澳洲蒙受的經濟損失,不僅沒有使他轉向迎合北京的外交政策,還讓澳洲社會對中國愈來愈反感。同時,澳洲利用這個機會致力分散出口市場至其他國家。

印度欲與澳洲建立稀土、太陽能板供應鏈

「即使雙邊關係穩定,澳洲應預期北京的懲罰性措施會繼續實行。」麥葛瑞格在報告中警告。他預期無論澳中政治關係如何,兩國經濟無法完全脫鉤,貿易仍會維持強勁,直到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為較不資源密集的型態。

那麼澳洲該怎麼因應呢?答案是繼續做他這幾年一直在做的事情:分散市場。印度、印尼、墨西哥等新興市場國家規模雖不如中國,但仍有可觀成長機會。

事實上,艾班尼斯和法瑞爾預計3月訪問印度,法瑞爾表示會繼續和新德里協商簽署完整的「自由貿易協議」。2022年4月澳印簽了一份臨時性的《澳印經濟合作與貿易協議》(The Australia-India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Trade Agreement)。

澳洲「雪梨晨驅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19日報導,印度駐澳大使沃赫拉(Manpreet Vohra)呼籲兩國建立稀土和太陽能板的直接供應鏈,以減少他們在關鍵科技上對中國的依賴。同時,沃赫拉指出,印度有望成為澳洲紅酒重要出口市場。

另一方面,法瑞爾有信心於今(2023)年年底前和與歐盟完成雙邊自由貿易協議簽署。然而,麥葛瑞格強調,多元化出口地不是澳洲唯一的辦法。

澳應在鐵礦石、天然氣上「加深互賴」箝制中國

「那些(在貿易戰下)對中貿易仍相當繁榮的澳洲產業,並非反映澳洲依賴中國,而是兩國『互相依賴』。」麥葛瑞格表示。

麥葛瑞格指出,澳洲的鐵礦石、液化天然氣(LNG)和羊毛就是如此,它們是澳中「最互相依賴」的產品,如果這些商品的交易遭到中斷,兩國受到的打擊相當。

只要沒有替代來源,中國就會繼續和澳洲買鐵礦石和LNG,因此澳洲應該強化這樣的互賴關係,一方面嘉惠澳洲經濟,一方面維持自己對中國的影響力。

當然,如同澳洲尋求新市場,中國也會尋找其他原料供應源,例如西非的幾內亞(Guinea)同樣是鐵礦石出口國。

所以麥葛瑞格主張深化澳中「互賴產品」的互賴程度,如此一來,若中國希望在這些產品上和澳洲脫鉤,他自己也要付出重大代價。這種一邊降低自身單方面依賴,一邊雙邊互賴關係的做法,與中國「雙循環」概念有類似之處。

麥葛瑞格坦言這種在關鍵產業的「經濟糾纏」狀態不會改變澳中各自的安全政策,但在地緣政治緊張升溫時,能影響中國對事態的評估和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