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缺蛋》美國掀養雞潮 紐西蘭推「無蛋炒蛋」 大馬向印度求「蛋援」

國際

台灣缺蛋情形,讓農委會主委陳吉仲連續兩天為民眾買不到雞蛋道歉,「雞蛋國家隊」也挨批「落漆」。不過台灣民眾並不孤單,全球許多國家同樣面臨蛋荒問題。

知名北海道伴手禮「白色戀人」因缺乏蛋白宣布減產並中止網購服務,而日本連鎖烏龍麵店「丸龜製麵」、中華料理店「日高屋」同樣暫停販售部分使用雞蛋的料理。

而除了日本,美國、英國、日本、紐西蘭和馬來西亞同樣有雞蛋危機,《華爾街日報》記者甚至開玩笑建議大家如果要省錢,乾脆別吃早餐了。

自給自足!愈來愈多美國人在後院養雞

由於禽流感肆虐,加上燃料、飼料、包裝和勞工成本提高,美國雞蛋供應短缺、價格飆漲,去(2022)年漲價幅度高達60%,至1月底紐約一打雞蛋定價7.5-18美元(新台幣230-550元),其他地方則約4.82元(新台幣150元)。

根據《西雅圖時報》(Seattle Times),當地一家咖啡店有道知名餐點必須使用12顆蛋,如今要價35美元(約新台幣1070元);而蛋荒「重災區」加州甚至有居民往南跨境至墨西哥買蛋。

於是,《紐約時報》報導,一些消費者乾脆選擇自己養雞,而這也推升了對蛋雞的需求,孵化場幾乎是供不應求。多家業者表示接到許多一般民眾的詢問電話,洽詢購買現在就能開始下蛋的母雞。

2022年底開始「養雞」在谷歌(Google)的搜尋次數顯著成長,而一隻雞的價格根據品種和年齡不同,落在3-30美元之間(新台幣92-916元)。《紐時》指出,這種「自給自足」模式在疫情爆發前便興起,雖然仍屬小眾,但在通膨下快速擴張。

外界預期蛋價將逐漸回穩,根據美國農業部21日公布的報告,除紐約外的各州蛋價落至一打3美元以下,但仍高於2022年價格。不過西方國家即將面臨一個不甚樂觀的前景:4月復活節恐再推高雞蛋需求和價格。

紐西蘭推廣無蛋料理、英國超市祭「限購令」

不只美國,紐西蘭民眾也對在後院養雞躍躍欲試,2022年12月該國蛋價和前年同比上漲28.8%。

除了國際因素,紐西蘭全國蛋荒也肇因於一些國內因素,例如1月該國立法禁止以層疊籠飼養雞隻,還有2月初一場火災導致該國最大雞蛋供應商 Zeagold有5萬隻蛋雞死亡。

紐西蘭也因缺蛋出現不少插曲,像是小鎮超市在郵輪掃光他們的雞蛋後禁止船員再來買蛋,報紙開始傳授「豆腐炒蛋」(做法類似一般炒蛋但以豆腐取代雞蛋)等無蛋料理,還有防止虐待動物協會(SPCA)呼籲民眾不要貿然成為「養雞人家」。

至於英國,21日英國國家農民聯盟(National Farmers' Union)主席巴特斯(Minette Batters)警告和2019年相比,2022年英國雞蛋產量減少了10億顆,該國雞蛋產量掉至9年新低。

英國蛋價一年內漲幅最高達到85%,而目前市面上最貴的是連鎖超市艾斯達(Asda)的六個裝雞蛋,要價1.95英鎊(約新台幣72元)。儘管價格高昂,許多超市仍得祭出雞蛋限購規定,包括特易購(Tesco)、艾斯達和Lidl。

馬來西亞向印度尋求千萬「蛋援」

馬來西亞則選擇從印度進口更多雞蛋,《路透社》報導,受惠於大馬訂單增加,1月印度雞蛋出口量創下新紀錄5000萬顆。

2022年11、12月大馬短缺的雞蛋數量分別高達1.57億、1億顆。1月稍早,大馬農業部長莫哈末沙布(Mohamad Sabu)親自出訪印度養雞重鎮塔米納杜省(Tamil Nadu)。

這項消息令人驚訝,畢竟大馬過去甚至能將雞蛋出口至新加坡和其他亞洲國家。然而俄烏戰爭提高飼料成本之下,大馬的小規模雞農不得不減產。大馬政府預計提高對雞農的補助以協助蛋量回穩,不過目前是印度雞蛋幫助大馬蛋價自2022年歷史高點回落。

印度家禽企業Ponni Farms預期2023上半年大馬對印度雞蛋的需求都會保持強勁,2月印度對大馬出口量預估達到1500萬顆雞蛋。

不過印度同樣有蛋價通膨問題,100顆雞蛋價格現升至565盧比(新台幣208元),而在養雞成本衝擊下,該國雞蛋產量也下降了一成。

加拿大靠「供應管理」系統減少衝擊

相形之下,加拿大似乎不怎麼受到缺蛋影響,漲幅僅16.5%,一打價格約為3.75加幣(新台幣85元)。

該國《環球新聞》(Global News)將之歸功於「供應管理」,即一套控制雞蛋、乳品和家禽肉類供應、進口和價格的系統。

平時這套系統常被批評使食品價格高於美國,是犧牲消費者讓加國農牧業者獲利。然而一旦疾病、氣候變遷或地緣政治衝突威脅全球食物供應,這個管理系統便有助穩定供應和價格。

不過加拿大智庫「蒙特婁經濟研究所」(Montreal Economic Institute)資深政策分析師Krystle Wittevrongel指出,加國之所以漲幅不大,是因該國蛋價水準本就已經相當高。

《華日》「別吃早餐」玩笑惹怒部分網友

雖然大部分人盼望早日恢復過去那種能盡情吃蛋的日子,也有人「逆向思考」提出不一樣的看法。

《衛報》專欄作家貝丁頓(Emma Beddington)表示,過去便宜的雞蛋是建立在以不人道方式飼養蛋雞之上,野外母雞本來就不會一年12個月都在下蛋,是現代養殖方式刻意刺激、控制牠們持續產卵。

所以,她主張與其盼望蛋價回落,民眾不如趁此接受如果要善待蛋雞,就得付出更多錢吃蛋的事實。

對喜歡吃蛋的人而言,貝丁頓的建議或許不討喜,不過《華爾街日報》記者魯賓(Gabriel Rubin)更直接,建議大家如果想省錢,不如就別吃早餐了。

早上美國家庭餐桌上典型會出現的食品,雞蛋、果汁、穀片和咖啡等等愈來愈貴,因此魯賓才半開玩笑說可以跳過這號稱「一天最重要的一餐」,但也意外在社群媒體引起網友「炎上」抗議這是個餿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