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2》全台唯一!桃園將設「婦幼局」救出生率 王明鉅:讓年輕人敢婚敢生敢養

醫療政策

「市長是想做事的人,也是很敦厚的人,常常跟主管提醒要把話說清楚,身為主管要能給部屬建議、關懷他們。他的方向很明確,希望能夠用各種自動化、資訊化、數位化的方式提高效率,減少大家的負擔。」

前台大醫院副院長、台大竹東分院院長、麻醉科醫師王明鉅,在接任桃園市副市長2個月後接受《信傳媒》專訪,笑說自己不是典型的政治人物,只是臨危受命來幫市長張善政做事。

(延伸閱讀:專訪》桃園啟動「萬人肺篩計畫」 幕後推手連柯文哲都稱讚 )

不過在經歷台大醫院多年管理經驗後,王明鉅深感,「管理上其實大同小異,但醫院只在處理醫院裡面的病人,範疇相對窄很多,可是市政府就不同了,會影響所有民眾生活的各部分,甚至會影響他的權利義務、財產;也有大工程要徵收土地,因為要蓋捷運、鐵路要地下化,這都會影響民眾財產非常巨大。」

他也提到,桃園市是一個向上成長的城市,人口不斷在成長,年輕人也越來越多。王明鉅表示,身為醫師,他也體認到健康才是生活一切的根本,跟張善政對於預防篩檢的工作也有共識,也將在今年度將展開桃園規模2萬5千人的「低劑量斷層肺癌篩檢計劃」,只要符合資格的族群都能接受免費肺癌篩檢。

除了萬人肺癌篩檢計劃,接下來桃園預計還有哪些醫療政策要推展?

新生兒不斷創新低...桃園將成立全台唯一「婦幼局」

王明鉅笑說細節先保留一下,不過「婦幼局」是既定的政策一定會成立,相關籌備工作也都在進行中。他表示,所謂的婦幼工作,桃市府希望能提出一個更全面性的政策來對抗少子化,「否則少子化大家都說是國安問題,但國安問題我們能做得很少,目前的狀況是大家都發錢,但發錢恐怕還是不能解決問題。」

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新生兒去年全年僅13萬8,986人,創下歷史新低,而今年1月新生兒1萬948人,折合年粗出生率為千分之5.54,較去年同期減少2189人,也比去年12月減少1,230人。

王明鉅表示,這個世代職業婦女越來越多,有自己的生涯規劃、不想早婚早生,「觀念跟過去農業社會已經完全不同,一個女性生5、6個小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但至少讓他們維持生2個或3個,又或是至少不要不婚或不生,這個我想還有一個努力的空間。」

3方向配套,讓年輕人敢婚敢生敢養

王明鉅提出第一個婦幼政策方向,就是桃園版「我愛紅娘」,「我常開玩笑說新竹科學園區是宅男大本營,很多單身男性,要想辦法改變宅男在一起、宅女在一起的狀況啦!以我過去待的台大醫院,幾乎90%都是女性,3千多位護理師9成以上都是女性、行政同仁也幾乎是女性、女醫師也很多,工作很辛苦根本連認識男生的機會都沒有,還談什麼結婚?」

他表示國人觀念保守,新生兒96%以上都是婚生子女,「國情不同,法國的狀況我們不適用,所以整個對抗少子化的婦幼政策裡面,第一件事是希望讓大家有機會交朋友,創造一個大家有時間交友的環境。」

「第二件事是鼓勵結婚,接著第三件事就是讓你敢生小孩,這還有很多方面要努力。」王明鉅表示,生了之後「養」的部分才是更需要幫忙的,「有時候不只是金錢補助的問題,新手爸媽需要很多協助,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努力的,細節也還在醞釀中,很多政策面、執行面必須把配套措施都先想好寫好。」

王明鉅強調,桃園市年輕人很多,「我們平均年齡最低,只有40歲多一點,年輕人願意交朋友、結婚生子、生完有人幫忙,我想對抗少子化的整個努力會有一點點成果。」

王明鉅希望解決低出生率問題,提出3方向配套希望讓年輕人敢婚敢生敢養。(攝影/徐岳峰)

台灣新生兒死亡率比日韓都高!王明鉅:應投入資源研究

根據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新生兒死亡人數425人,對照全年新生兒總人數15萬3,820人,每千名活產新生兒死亡率2.7,等同於近20年前的水準,也寫下近10年新高紀錄,加上少子化的趨勢,讓婦幼議題更顯重要。

王明鉅提到,台灣跟世界各國比較,新生兒的死亡率高,也比鄰近國家日、韓都來得高。「尤其是以台灣的醫療狀況來說,這個數字有點高得難為情。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但我猜大概跟媽媽開始懷孕後周產期也有關係,包括孕期的營養、運動、有沒有人照顧、還是工作第一而疏忽了?」他認為國家需要投入更多資源來研究,懷孕期間還有哪些事情可以補強。

「小孩生下來後如果早產,死亡率當然就高,有沒有辦法讓早產兒的比例下降?真的足月後生下來,是否疾病特別多?醫療照顧能力、資源如何分配?這些都要分階段來研究。」王明鉅表示,把這些數字分析出來後才能更有效率來處理,而特別成立「婦幼局」專責機構,就是為了讓大家更重視這些事,「把周產期死亡率降低,讓準媽媽們不要這麼辛苦的孤軍奮戰。」

他也強調,跨局處整合才能更具體落實政策,「比如婦幼局要來幫忙女性,就不會單純只是衛生局的事,我可能不需要這麼多醫療協助,但我需要其他部份幫忙,褓母怎麼找?職場上碰到的問題怎麼協助?交通問題誰來幫忙?都是跨局處的事,我覺得我過去的管理經驗應該可以給市府一些協助。」

投資2千億「預防」 救健康也救健保

提到近期缺藥、健保砍藥價、部分負擔新制問題,身為醫師現在又是政務官的身分,對健保改革有何看法?

王明鉅指出,健保在現行架構下,要配合《健保法》也要符合資源配置的要求,「所有從全民健保分錢的單位有醫院、診所、中醫、西醫各式各樣的單位,大家都在看這塊餅,你很難處理,但難道就真的只能去吵誰應該分多一點、誰應該分少一點?或是消費者應該多負擔一點,部分負擔也好、藥費也好...健保就真的只能這樣嗎?」

他認為在既有的框架下健保很難改變,但政府和人民可以改變思維,「是不是應該配置更多資源在健康上?假設現在開始每年向台灣銀行貸款200億,讓民眾更願意去運動、管理自己的慢性病,血壓血糖控制成功、減肥成功,這些事做出成果我才給你獎勵,不是只有做就給獎勵,總共花2千億做這件事,10年後我們因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而中風的比例會不會下降?糖尿病衍伸的各種併發症導致腎臟壞掉、截肢、眼盲的比例會不會下降?」

王明鉅認為一定會,「所以我們投資2千億顧健康,10年後有沒有可能回收?健保就不會無止盡的成長,(現在)每年就多幾百億,2030年要花9千億到1兆去救健保,我們有這麼多錢嗎?」

他也提到台灣跟其他先進國家狀況不同,尤其是美國,「美國是人民健不健康,國家都會賺錢,所有藥都是他們自己做的,就算很多人不健康,但藥廠還是大賺錢,對整個國家經濟沒差。但台灣不是,這些最好的藥物、醫材設備都不是我們做的,我們如果不健康、生病的人越多,拖垮整個國民經濟、活力的狀況就會越嚴重,我們絕對不能學美國,一定要自己想辦法。」

王明鉅強調,「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是健康的比率越高越好,我們這代戰後嬰兒潮,現在50幾歲到快退休的人,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保持自己的健康,不要拖累我們的下一代,因為我們的下一代已經夠累了,拖累他們會導致整個國家的毀滅。」

打造智慧科技醫療環境,需政府帶頭做

問到過去在台大醫院、竹東分院建置智慧醫療中心,接下來如何結合過去的經驗,在桃園打造科技醫療城?

王明鉅表示,智慧醫療、科技醫療在現在健保的制度下很難成功,「因為提供這些智慧、科技、數位能力的單位都希望醫院來付錢,但醫院不想付,也沒錢可以付,而且會認為我的醫療就算變得比較聰明,健保會多給我一點錢嗎?不會,所以這個機制上就有問題。」

他認為若要推動智慧醫療,讓數位化、資訊化跟醫療院所作充分結合,還是需要中央政府、衛福部帶頭啟動,「假如真的每年撥10億預算,連續撥5年50億,鼓勵全國醫學中心提出計畫、做出成果,像是因為資訊化的利用讓醫護人力更輕鬆,但醫療更有品質,達到人更少、品質更好、效率更高,做出成果後大家都可以來學習,透過公部門預算支持,讓台灣變得更好。」

王明鉅希望貢獻過去醫院管理經驗,和市府團隊一起努力,讓市民感受到溫度。(攝影/徐岳峰)

王明鉅說市政千頭萬緒,「但市長的方向,我覺得這2個月下來,所有局處首長大概都慢慢掌握了,也希望讓市民看到我們是一個溫暖的團隊,希望把事情做好,但是是有溫度的,弱勢族群也能得到支持,還有像是市長很重視的敬老津貼、幼兒園大班學雜費免費、國中小營養午餐免費。」

王明鉅也希望透過桃園市跨局處整合,一些創意、過去大家認為在公務體系裡無法實踐的作法,都可以因此得到協助和改善,他也能把過去累積的經驗智慧奉獻給桃園市民,「讓桃園市和市民一起變得更好,這是我的希望。」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