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改革迫在眉睫...如何衡量健康價值?洪子仁:應跳脫「成本控制」思維

醫療政策

全民健保過去被盛讚是台灣之光,提供給民眾高覆蓋率、高品質的醫療服務,「但這幾項指標是看似表現不俗,跟亞洲、歐美先進國家相比,我們已經開始有些落後。」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指出。

洪子仁表示,2021年國人整體醫療保健支出占GDP比率僅6.6%,與鄰近的日本11%、韓國8%及多數已開發國家仍有一段落差。而平均餘命、新生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可避免死亡率、癌症五年存活率等各項健康指標,都已明顯比先進國家(包括日、韓、德、加等國)落後,健保改革迫在眉睫。

有鑑於此,台灣醫務管理學會主辦「增加健康投資.強化國家競爭力高峰」論壇於24日上午在政大公企中心舉行,邀請相關醫藥產業與公協會,包括中華民國區域醫院協會、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台灣社區醫院協會、台灣醫學中心協會、中華民國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台北市日本工商會、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歐洲在台商務協會,以及國內外專家學者,共同聚焦健康投資的議題,並宣讀「2023台北健康照護宣言」,呼籲政府為健康投資訂定明確目標。

(延伸閱讀:氧化鎂、抗生素「安蒙西林」接連缺貨...薛瑞元緊急成立「缺藥中心」能解決藥荒? )

應跳脫成本控制思維,建立「價值創造」思維

洪子仁以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內容指出,為了保護並促進所有人類的健康,必須重新衡量投資健康的價值、揚棄成本控制的思維,醫藥衛生的投資需被視為國家長期發展的收益,而非短期的成本。

他表示,醫界這些年看到一些現象慢慢已浮現出來,「告訴我們如果不在現在改變,未來10年、20年醫藥產業發展都會受到影響,我們應該跳脫成本控制思維,而是建立價值創造的思維,從投資跟長期布局因應健康醫療科技不斷進步的時代。」

洪子仁也深感部分負擔已經講了3年,新署長上任後總算要開始做,「但只是一個健保改革要營造民眾的付費意識,財務衡量頂多一年增加不到100億,健保一年8300億只佔100億的這一步都跨得舉步維艱,所以在這情況下,必須集結醫藥同仁一起發聲。」

洪子仁強調現在應跳脫成本控制思維,建立價值創造,從投資跟長期布局因應健康醫療科技不斷進步的時代。(攝影/陳稚華)

「2023台北健康照護宣言」籲增加健康醫療預算

2023台北健康照護宣言《增加健康投資、強化國家競爭力》:

我們認同世界衛生組織(WHO)所揭之「健康是投資,不是成本」與「在健康上的支出是一項強化生活品質、幸福與繁榮的投資」理念,籲請政府於2028年前達到醫療保健支出佔GDP從6.2%成長到8%以上,使健康投資水準儘速與國際接軌,強化國家競爭力,加速推動台灣成為全球醫藥衛生、生醫創新與經濟成長的領頭羊。

1. 宣導增加健康醫療投資的全球趨勢:持續讓社會大眾了解,增加對於健康醫療上的投資,已是全球趨勢,投資健康的好處是遠遠超越健康與公共衛生,進一步更與整體社會經濟發展、國家生產力提升、稅收成長、生醫創新發展、強韌的醫療照護體系,乃至於國家整體競爭力的持續強化息息相關。

2. 強化醫療服務醫藥科技的國際接軌:使醫療服務在新治療診斷技術與藥品科技的健保給付程度,能與國際標準治療指引接軌,進而持續提升台灣醫療在品質、專業與國際鏈結上之優勢,以保障國人健康,促進醫療公衛、茁壯生醫創新生態系,以及打造具有韌性的醫療照護體系。

3. 設定增加健康醫療投資的國家目標:台灣應持續由超越部會的總統府與行政院層級,以全政府策略(WholegovernmentApproach)透過跨部門預算重新配置與匯流並設定具體目標,以增加健康醫療(包含全民健保)相關預算在國家總預算中的佔比。

9大團體共同簽訂「2023台北健康照護宣言」希望加速推動台灣成為全球醫藥衛生、生醫創新與經濟成長。(攝影/陳稚華)
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系教授盧瑞芬提到,目前面對最大的挑戰就是總額預算以及費率6%上限。(攝影/陳稚華)

目前最大挑戰:健保總額預算、費率6%上限

洪子仁提到,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行政院長陳建仁都曾指出,後疫情時代要建構一個有韌性的醫療照顧系統,「但建構的前提是有足夠的資金和投資,同樣把錢投資到健康,亞洲國家的日韓已展現得比台灣更好。」

長庚大學醫務管理學系教授盧瑞芬也提到,若能增加醫療支出醫界一定舉雙手贊成,「但因為預算有限、慾望無窮,我們面對最大的挑戰就是總額預算以及費率6%上限。」她強調,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分配議題,如何能真正有效提升國民健康,還是有很多研究空間。

back to top
navbar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