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方政府背債66兆人民幣 威脅經濟增長和金融體系穩定

中國金融

《路透》3月10日報導,中國今年增加基礎建設支出,藉此重振經濟,同時避免地方債的金融風險,目前地方政府背負66兆元人民幣(9兆多美元)的巨額債務,還在持續增加。

有些地方政府要求銀行延展債務期限

消息人士稱,隨著債務負擔增加,有些地方政府要求銀行延展債務期限,並降低利率。美國信評機構惠譽統計,今年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有5.5兆元人民幣(7,900億美元)的在岸債券到期,為2021年以來最高水準。

土地銷售收入急劇下降,以及籌措新資金的選項減少,加深投資人擔憂地方政府融資平台還債的能力,對銀行業和市場可能產生更深遠的衝擊。

由於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為基礎建設項目提供資金發揮關鍵作用,基礎設施項目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最大增長動力引擎。

有些LGFV已經延展貸款期限

到目前為止,市場還沒有聽聞哪一些地方政府融資平台(LGFV)債務違約的公開報導,但是有些LGFV已經延展貸款期限了。

「LGFV已經成為中國金融體系的黑洞,它們被用來填補地方政府收支的缺口。」東方資本研究公司董事總經理科利爾(Andrew Collier)表示。

「他們幾乎沒有獲利,也無力償還巨額債務,我預計許多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將倒閉,或者被銀行悄悄注資,使一些農村銀行和一些債券持有人面臨被倒債風險。」科利爾指出。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上個月發布一份報告稱,2022年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的負債總額從前年的57兆元人民幣暴增16%或9兆元,至創紀錄的66兆元人民幣(9.5兆美元),相當於中國一年國內生產毛額(GDP)的一半。

地方政府試圖將經濟從過去幾年的房地產債務危機谷底解救出來,大家對地方政府惡化的信用狀況感到擔憂,過去幾年許多建商跳票違約,土地銷售收入暴跌,迫使北京推出一連串救市措施。

「地方政府融資平台今年面臨相當大的償債壓力,因為它們的收入通常與房地產和土地銷售有關。」瑞銀證券中國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表示。

周日(3月5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國人大會議開幕時發表政府報告,他強調防範和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列為政府今年主要任務。

3位知情消息人士稱,這一優先事項出台時,有些銀行對LGFV曝險,其中有更多銀行收到債務最多展期6個月並降低利率的要求。

過去幾年,中國銀行業和其他金融機構對LGFV提供的新貸款保持謹慎態度。

獨立金融部門消息人士告訴《路透》,近幾個月來,有些國有銀行、資產管理公司和保險公司一直在審查投資組合,以篩選信用較弱的LGFV借款人,並加以處置。

根據信評機構標準普爾的數據,面對中國國內更嚴格的信貸申請標準,LGFV轉向海外市場,2022年通過發行美元債券,籌集創紀錄的395億美元。業內消息人士稱,中國金融機構的海外分支機構一直是這些債券的大宗買家。

然而,自2022年底以來,當局加強對LGFV美元債券發行條件的審查。2名知情人士表示,國家發改革委(NDRC)拒絕信用評級較低單位的申請,防範金融部門風險升級。

2月份,惠譽發布一份報告表示,資本市場准入的惡化可能會增加再融資風險,並加劇LGFV流動資金緊縮,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風險更大。

LGFV前景惡化,也讓一些「影子銀行」擔心它們對LGFV的曝險,不願提供新的貸款,「影子銀行」主要為無法直接申請銀行貸款的行業提供融資。

Natixis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Alicia García Herrero表示,「LGFV 過去是透過影子銀行融資,但是它越來越依賴中國境內債券市場,在某些情況下,還轉移到海外市場。」

「在我看來,很明顯,許多項目可能會倒債,給債券持有人帶來後果,尤其是海外美元債券的持有人會倒大楣。」Herrero表示。

不過,有些分析人士認為,中國當局仍將避免LGFV出現大規模違約,因為倒債的話,將使公共和私人發行人更難進入債券市場,而此時當局在努力解決3年防疫封鎖的後遺症。

Pinpoint資產管理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表示,「現階段.LGFV債務佔GDP的比重仍處於可控範圍,關鍵問題是債務需要停止快速增長,避免倒債引發市場恐慌情緒。」